深读|为公办中小学“抢”博士和清北生,顺德为什么这么拼?

佛山大课堂
+订阅

历经一个月,奔赴武汉、上海、广州三地,600多个岗位收到近3万份简历,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英才计划”校招活动为公办学校带回了渴望已久的清华北大毕业生。

在顺德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这是一次堪称里程碑式的校招活动。

不仅因为一份亮眼的“抢人才”成绩单:录取的优秀毕业生52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9.2%,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50.3%,世界名校毕业生10人,一举实现博士研究生、清北生、世界名校毕业生三个“零”的突破。

更因为这次校招标注了一个新起点:顺德将对标一线城市,全面提质教师入口、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待遇,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如今,博士毕业生当中学老师已经成为一股新的就业热潮,“学历的尽头是当个深圳老师”也不再是戏言,顺德能否抢抓天时地利人和,有力破解困扰多年的“有数量欠质量、有高原欠高峰、有举措欠力度”的教师队伍建设瓶颈,为全区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人才支撑?

顺德区教育局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路演。顺德区教育局供图

顺德区教育局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路演。顺德区教育局供图

1

走进一线城市“抢”人才,为何告捷?

从今年8月开始筹划这次校园招聘,顺德区教育局最终决定分两批次,先后在武汉、上海和广州(同一天举行)进行开展校招。地点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不仅因为它们本身是知名师范院校,而且它们所在的城市高校云集,也是全国各地市招揽人才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各大城市激烈的“抢人”大战中,作为非一线城市的顺德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因此,让优秀毕业生认识顺德的城市实力,认识顺德教育的机遇,是关键的第一步。

“正式招聘之前,我们精心准备了五场路演。”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冼弥冬介绍,由各镇街、区属学校代表组成宣讲团,成员为华中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高校毕业生,以校友的身份现身说法,以个人工作、生活与成长过程,讲述顺德区位优势、顺德教育发展成效及职业成长平台,展示充满生机活力的顺德以及蓬勃发展的顺德教育。

11月26日,顺德区教育局“英才计划”教师招聘系列活动宣讲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顺德区教育局供图

11月26日,顺德区教育局“英才计划”教师招聘系列活动宣讲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顺德区教育局供图

但是,想在名校毕业生面前刷出存在感,还需要更多“招数”。为此,各镇街、区属学校“八仙过海”,使出了浑身解数。

顺德一中副校长袁永恩介绍,为了广泛寻找招聘宣传渠道,学校想办法与清华大学就业处取得联系,得到部分优质资源推荐,在清华、北大校内多个招聘平台同时投放招聘公告等等。

“我们还动员本校就读于各大名校的校友资源,让他们广泛参与招聘宣传、组织、服务工作等。”袁永恩说,每场招聘会他们都会研究应聘对象的现实需求,专场设计微信推文,并安排办公室主任对接有意向的毕业生,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取得他们的信任。

华侨中学则是另辟蹊径。该校副校长周才敏介绍,为了加强应聘者对学校和顺德的认识,学校邀请所有初试人员实地考察学校办学情况,还安排顺德本地毕业生带领外地区毕业生品尝顺德美食,切身感受顺德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欢迎他们带家人一同来考察学校及顺德。他们是与家庭成员商议后,最后做出了理性而坚定的选择。”周才敏说,在这次校招中,华侨中学成功吸引包括1名博士生在内的5位名校毕业生签约。

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这次同样收获颇丰,56个岗位100%为硕士研究生或双一流院校毕业本科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76.8%;国内双一流高校及国外知名大学占比67.9%。

“这得益于我们政策引才、主动引才、暖心引才三箭齐发。”大良教育办教研室副主任薛丽琼说,在叠加区级政策的基础上,大良出台了一系列招才引才的有力措施,包括从2022年开始,“双一流”高校或世界前200的名校优秀毕业生到大良公办学校任教可以连续三年、每月领取到2500~5000元的奖励,以及将教师公寓用房建设纳入规划新建的学校项目中,让年轻教师安心乐教。

除了政策,更有拳拳诚意。还没出发,大良教育办就组织各单位提前锁定对象,分组给考生打电话、加微信,叮嘱提前定好票、订好酒店,街道代表团在前站宣讲,各学校就在沉浸式地沟通,还贴心为考生们准备早、午餐,关怀备至。

2

新时代好老师计划,如何行动?

面对各地蜂拥而至的应聘单位,优秀毕业生动摇反复的情况并不鲜见。顺德一中这次拟录用7名人员,博士1人,硕士5人,本科1人,当中包括海外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毕业生2人,清华大学毕业生3名,而且1名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硕博连读的优秀学生。

“这位清华博士是北方人,她当时对来顺德工作是非常犹豫的。”袁永恩说,得知这个消息后,校长谢大海马上打了电话跟她沟通,打消她的疑虑,最终把她争取了过来。

“其实这次校招期间也遇到了疫情的反复,我们还探索采取了网上面试招聘的方式,并从程序设计、技术平台支撑,还有评委监督员等方面,确保公平公正和高效率。”冼弥冬说。

过五关斩六将,顺德首战告捷。本次拟录取优秀毕业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9.2%,顺德一中、华侨中学、伦教中学、顺德一中西南学校均“抢”了博士生,北滘中学则录取了1名北京大学毕业生。

顺德一中。李海符摄

顺德一中。李海符摄

但这只是顺德教师入口全面提质的开始。在这次精心筹划的招聘活动打响头炮的背后,是一个正在加速推进的新时代好老师行动计划,旨在破解顺德教师队伍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作为全国百强区之首,顺德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县域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以2020年GDP达到3593.62亿元的体量,即使放到深圳,也仅次于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排在龙华区、罗湖区等区域前面。

但与深圳龙华区相比,顺德的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的短板,“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比例偏低,名师数量不足、事业发展平台不够顺畅、待遇保障激励不够明晰那、人才服务不够贴心。

“尤其是针对一些优秀的毕业生、青年教师缺乏专门的奖补措施,对教育人才的配套服务措施也不多。”顺德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刘进华说,为此顺德出台了《顺德区新时代好老师行动计划(2021~2025)》,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教师入口全面提质、教师结构全面优化、教师待遇全面提升、从教环境全面好转。

针对这四个目标,顺德构建“人才强教6+”工作机制,分别是“人才+思品”铸造贤才、“人才+高校”合作聚才、“人才+机制”激励重才、“人才+平台”事业成才、“人才+培训”发展育人、“人才+服务”情感留才,清晰地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要待遇?有。顺德设置教师引进激励专项经费,每年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对引进的名校优秀毕业生给予补贴。完善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落实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预算、同步落实、同步调整,收入水平位居佛山前列。

要平台?有。破除职称、资历藩篱,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到2025年,校级领导中35岁以下人数占比不少于15%。

要服务?有。顺德将建立教师公寓配备制度,保障新引进教师3年内住房供给,到2022年12月,全区提供不少于1000套教师公寓,到2025年实现教师公寓配备全覆盖;实施租房补贴制度,对新引进的、未配有教师公寓的教师发放每月最高5000元的租房补贴,期限为3年。

顺德的目标也很明确,包括到2025年全区新入职教师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分别超过1000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于20名;引进四类以上人才不少于100名,其中基础教育“国家级杰出人才”不少于3名。全区高职中教师总量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占比40%,中小学校校级领导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30%。

甲衣未解,再跨征鞍。“这个月底我们又将进行社会招聘,大概有100多个岗位,尤其是职业教育,国家规定专业老师必须有三年工作经验。还考虑到因北京站、上海站由于疫的反复和不稳定,我们提前物色很多优秀的学生,没能够到现场参与招聘,所以现在在争取区委组织部的支持,在12月底再进行一次网络招聘。”冼弥冬说。

1

博士教中小学,有何不同?

博士生教中小学,是大材小用吗?顺德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招聘“双一流”名校毕业生,高学历就代表着教学能力一定强吗?近段时间以来,相关的争论也不绝于耳。

实际上,吸引博士从教,并非顺德独有。近年来,以博士生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站上中小学讲台越来越常见。以深圳中学最新招聘的17位老师为例,除一人是硕士学历外,其余皆拥有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博士学历,引发了“学历的尽头是当个深圳老师”的如潮讨论。

而且,吸引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行业这股风潮,已经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扩散到二三线城市。佛山的各大高中已经争先恐后到清华北大招聘。前段时间,鄂尔多斯中小学校就因为开出60万元的年薪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而登上热搜。

“教育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很多行业,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显示,在同一个时段中,越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列,教育发展得越好,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行列能促进教育发展提质。

但实际上,2018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3.10%,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初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平均比例45.5%相比,还明显偏低。而根据顺德的计划,未来每年校招引进部属师范大学毕业生占比不低于10%,”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占比均不低于50%。

在袁永恩看来,引进清华北大毕业生是一种信号,一方面他们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世界,而且他们在高考中都是佼佼者,他们自身的备考经验也将极大地帮助那些尖子生,而且还可以衔接到高校课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这也是教师结构的优化。“希望通过高学历的新老师去带动给其他的存量教师,给他们一些刺激,让他们有种紧张感和危机感,推动全员素质不断提高。”袁永恩说。

佛山市委党校原副校长何劲和则认为,顺德能引进博士从教是非常可喜的消息,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释放出“顺德中学也可以吸引博士”的强烈信号,提振了社会各界的信心,也成为全国人才了解顺德教育发展未来的新契机。

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还是在人才。当前,顺德对吸引人才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认为,大湾区有广州、深圳、香港等超级城市,对周边资源的虹吸效应明显。如果顺德吸引不了一流的人才落户,就不能形成一流的产业集群,也就缺乏一流的城市竞争力。

基于此,顺德提出“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作为再造城市的全新方法论,根本落脚点还在于通过城市大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因此,这次顺德区教育系统大声势的校招,是头炮,也是信号,那就是招揽人才,顺德有最大的诚意,也有最大的手笔。

在刚刚闭幕中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基础教育提升工程被列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让千万市民无比期待。而对于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顺德来说,实施“四好工程”,让优秀的人培育出更优秀的人,开了一个好头,但还需继续奔跑向前。


■链接

顺德区教育局两批次校招成果

共择优录取优秀毕业生52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11人,占比59.2%,其中博士研究生4(一中、华侨中学、伦教中学、一中西南学校);“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64人,占比50.3%,其中录取清华大学毕业生3人,北京大学毕业生1人。录取世界名校毕业生10人,分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校招成效显著,一举实现了两个“50”目标(“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占比均不低于 50%),三个“零”的突破(博士研究生、清北生、世界名校毕业生零的突破)。教师入口全面提质,好老师行动计划步入快车道。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实习生】张艳青

编辑 朱苏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