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艾滋病患者手术的医生:“总得有人去帮他们”

南方+ 记者

戴上防护眼镜,穿上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进行“双重防护”……走进手术室前,所有医护人员都穿戴好防护装备,尽量不让皮肤裸露在外。为何医护人员要如此“全副武装”?因为一名艾滋病患者正等着进行开颅手术。

11月28日,一名51岁的大叔跌倒在山上后5小时被人发现,随即被送至当地县级医院,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自发性脑出血”,需要进行手术。原以为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患者,然而血液检查结果提示“HIV阳性”,也就是说,这名大叔还患有艾滋病。

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没有足够条件开展手术,于是患者转至云浮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复查头颅CT发现,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在进一步加剧,出血量增多,颅脑存在明显的异常病灶,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1

“不可否认,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存在的,尤其在外科手术。一旦发生 HIV的职业暴露,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产生药物副作用,而且需要连续监测半年到一年才能确认有没有被感染,长时间的提心吊胆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寒说。由于患者为艾滋病患者,使本来就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的颅脑手术增加了不少挑战。

手术的主刀医生练石坤称:“怕是当然的,但是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总得有人去帮他们。”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所有医护人员都戴上了防护眼镜,避免术中患者的血液飞溅到眼内导致感染,穿上防护服以及戴上双层手套,通过标准的预防程序和防护措施来保障术中医护人员避免感染。

所幸的是,在医护人员细致谨慎的操作下,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因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为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该科还为患者安排了一间单独病房。术后第二天,患者精神状态较术前明显好转、恢复情况良好。1

今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虽然距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被报道已有40年,但艾滋病毒仍然威胁着世界。

云浮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提醒,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艾滋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三点:

一是预防经血液传播,切记远离毒品、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等用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二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病毒的根本措施。

三是做好怀孕前或孕期HIV抗体检测,感染HIV病毒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怀孕,并及时做好母婴阻断工作,孕妇生产后避免母乳喂养,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

知艾防艾,关爱病人,消除歧视,从你我做起!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谢思齐

【通讯员】曾思慧

编辑 冯颖妍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