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有的患者幸存下来以后,距离正常的生活还非常遥远,想要回归家庭、社会,需要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日前,清远市人民医院引进了清远市唯一一台进口的下肢康复机器人——Lokomat品牌下肢康复机器人,让康复患者早日开启新生活。
清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廖源介绍,该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机器人,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及机器人等众多领域,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又有效的康复训练设备。而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康复机器人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行走模式,可以承担一部分人体的重量,且可以控制速度进行步行训练,通过帮助患者模拟正常人的步行规律,训练下肢肌肉力量,恢复神经系统对行走功能的调控能力,达到恢复下肢活动和步行功能的目的。
该院引进的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外形类似跑步机。病人可以借助机器人的辅助力量带动自己正常行走,增加他们的重复迈步并刺激主动迈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病人的康复时间缩短。该机器的适用人群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后的康复患者,如中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脑瘫、帕金森病导致的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肌肉骨骼疾病治疗后的康复患者,如关节置换术后、骨与关节退变,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无力、步行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适用。
“终于敢走了。”70岁的梁伯是名中风患者,目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做了两次康复机器人训练后,原本不敢挺起腰板的他已经可以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自主迈步了。廖源介绍,中风患者的康复重点就在于大脑功能的重塑,早期、正确的运动感觉输入是关键。下肢康复机器人通过机械腿带动患者腿,完成正常的生理步态训练,让患者在早期即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为今后重新正常行走打下良好基础。机械臂还装有感应器,具有一定的生物反馈功能,患者主动参与度越高,设备给出评价就越高。这种多维度的感觉输入训练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大脑皮层重塑步行姿势功能区,有效地减少下肢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拉伸挛缩肌肉、提高步行能力。
下肢康复机器人这么牛,有没有它做不到的事情?答案是肯定的。廖源介绍,下肢康复机器人并非所有人都适用,有严重心肺疾患、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以及需要卧床或制动的患者属于禁忌人群。此外,骨折或内固定、假体不稳定者,下肢关节固定者或严重挛缩者等等,也不适合适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