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两件事,他的名字曾是中国高级机密!

肇庆应急管理
+订阅

制图:中核集团

他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

近60年都在与核动力打交道

他身上有着很多“第一”

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我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

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

他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造核潜艇

二是建核电站

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

4岁成孤儿

8岁被捕入狱

彭士禄1925年出生

是彭湃的二子

3岁时

母亲被捕,英勇就义

4岁时父亲被捕

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

彭士禄全家福  资料图

国民党并没有放过年仅4岁的彭士禄

他成了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辗转几十个贫苦百姓家

改名逃亡的生活过后

8岁时被抓进监狱

靠狱友掩护出狱后

又患重疾差点病死

流浪乞讨的他再度经历被捕

直到被祖母营救出狱

彭士禄的人生终于迎来转机

1940年

彭士禄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

周恩来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

“终于把你找到了

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

“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回顾过往

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

“坎坷的童年经历

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

我对人民永远感激

无论我怎样努力

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5岁时

彭士禄来到了延安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

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留学苏联

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资料图

1954年1月

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

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

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

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

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

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

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

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

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

消息一经公布

举世震惊

这就是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陈赓访问苏联时密召彭士禄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

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彭士禄坚定地说

回忆转行学习那些年

彭士禄感慨道

“当时,那种奋进不息

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

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正是这段时光

让他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9年10月

赫鲁晓夫访华

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

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

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

“你们中国搞不出来

只要我们苏联有了

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他甚至提出

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

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

“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

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

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

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

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然而

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想要造核潜艇

简直比登天还难

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

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仅有的参考资料

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

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

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

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

彭士禄在工作。 资料图

彭士禄深知

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他组织集体学习

和几位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同事

一起当起了老师

教授反应堆等5门专业课

工作中需要读英文资料

学俄语出身的建造人员

早晨5点多就起床学英语

甚至上厕所时都在背单词

两年的时间,他们住在

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的工地上

吃着窝窝头搞科研

他们每天要演算大量数据

为了验证一个参数

大家常常三班倒

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连算好几天

有的人手臂都摇肿了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潜艇建设者  资料图

就这样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

这些“门外汉”

悄无声息地站到了

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我来签字,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

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研究人员因意见不一致

发生激烈的争论时

他站出来拍板

“不要吵,做实验

用实验结果说话

根据实验结果

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

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

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

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

彭士禄力排众议

继续提升功率

8月30日

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

这一天,不知情的数据运算人员

突然发现满功率了

以为自己算错了

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

他才肯确定

彭士禄旧居   中青网记者李慧慧 摄

彭士禄大胆“拍板”

并非胸中无数

有一次,有人问他

“为什么敢于拍板?”

他说:“其实,有个秘诀

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也有人问他

“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

有没有拍错的时候?”

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

“怎么可能没有

错了,我就改过来继续前进

只要有70%的把握就可以干

不然,都准备好了

要我们干什么?”

 “我不是什么之父

充其量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1970年8月30日

四川夹江,“909”基地

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顺利达到满功率

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

这意味着

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

——核动力装置

开始运行了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

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

正当大家欣喜若狂时

总设计师彭士禄

却在闷头大睡

在这之前

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

 核潜艇研发期间

彭士禄吃住几乎都在实验室

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

经年累月

他身上留下了“工伤”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

剧烈的胃疼袭来

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

这一次手术

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医生还发现他的胃上

有一个穿孔后自愈的疤痕

那一年,他才49岁

他说

“我喜欢这个工作

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彭士禄 资料图

 1985年

彭士禄主持完成的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设计”项目

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他开始被人们称为

“核潜艇之父”

但彭士禄一直拒绝认领这个称呼

 “我不是什么之父

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

一枚螺丝钉”彭士禄说

他曾在自述中写到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

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

不做则已,一做到底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

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

足矣……”

今年3月22日

这位96岁的老人

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按照彭士禄的遗愿

伴随着《英雄核潜艇》之歌

他和夫人的骨灰被撒入海洋

与海洋深处的“老朋友”核潜艇永远相伴

守望祖国的海洋

点击音频

↓↓↓

聆听彭老的声音

大家好,核工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我们核工业必将做大做强!新一代核工业人,你们要努力加油干,你们最棒!

来源:共产党员

排版:肇庆市应急管理局新媒体工作小组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