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talk是广东科普开设的专访栏目,采访对象为在科普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普达人,旨在对全省的科普传播工作起示范引领作用。
本|期|嘉|宾
邹屹峰
第三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科普部门负责人
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近两年,你有没有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一个特别的账号——“谈核不色变”?比起大部分人的谈核色变和避之不及,这个博主简直有点“虎”,不仅经常拿着铀饼、核燃料芯块以及各种元素样品,淡定地跟大家讲解核知识,甚至还能徒手完成实验......
这个核科普账号的运营者,正是邹屹峰。在他发布过的一个视频作品下方,有这样一条评论:
邹屹峰在网友们眼里,似乎就是这样的“硬核”形象......
01
“一战成名”
他想让更多人谈核不色变
2020年7月,邹屹峰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核科普视频作品《歼20可以用来投放原子弹吗?》。让他惊喜的是,作为试水的第一个作品一发布,很快就收获了近2000个点赞,播放量和评论数也在不断上涨,在网友们的热情中,邹屹峰感受到“吃瓜群众”们对于核科普的相关话题,其实也是很关注、很喜欢看的。
很多新关注的粉丝都会从头回顾邹屹峰发布过的作品,《歼20可以用来投放原子弹吗?》如今已经收获1.1万点赞。
从一开始到现在的近50万粉丝,邹屹峰的“铁粉”们都是靠着一个个作品逐渐积累起来的。如《国内核辐射案第一人:宋学文》系列视频,讲述了我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宋学文在遭遇核辐射后的励志人生及他的传奇爱情故事,这是邹屹峰做核科普视频的第一个爆款作品,也让他在几天内迅速涨了几万粉。宋学文系列视频火了以后,邹屹峰又根据切尔诺贝利事件、日本福岛事件等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核事故,产出了多个故事类的系列作品,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大家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核知识。
《国内核辐射案第一人:宋学文》系列视频
账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后,邹屹峰发现,最初为了表明自己做核科普的初衷与决心而取的“硬核科普”账号名称,在当下的短视频网络环境中,显得不太接地气。邹屹峰决定改成更加直击痛点的“谈核不色变”,他希望,自己的科普内容,可以推动社会大众对核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让更多人不再谈核色变。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更改账号名称还只是第一步。邹屹峰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视频风格,最开始对着电脑和手机自拍、纯讲解的科普形式,还是不够活泼。他开始尝试用小实验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点。
9秒的《手拿铀238》,通过一个测量小实验,介绍了α射线穿不透人体皮肤的特点,打破了公众谈及核辐射就认为穿透性很强的固有认知。22秒的《核裂变一定会爆炸吗?》,通过小实验展示了真实的核裂变,因为剂量极微小,危险性不高,打破了公众对核裂变一定会核爆炸的误区。
《手拿铀238》
《镭元素》《穿透力极强的γ射线》《β射线》......一系列小实验,填补了不少人对于核知识了解的空白,也让邹屹峰“居外先生”的称号逐渐传开。刚开始,这种“头铁”的表现方式,引来了一些不解与质疑的声音,而邹屹峰的想法是,粉丝也需要沉淀期,必须让大家对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才能去科普一些更深入的内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真 · “居外先生”
现在,邹屹峰的作品已经全面转向时长一分钟以上的中视频,涉及到的选题内容除了他想给大众科普的核领域相关新闻和知识点,还涵盖了我国核行业发生的变革等大家需要及时了解的内容。而像海鲜到底还能不能吃?CT室辐射有多大?核电站如何排放废水?.....这些涉及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大众最想了解的核安全话题。
邹屹峰说,大家想知道哪方面的核知识,那我就去科普什么样的知识。短短一年多时间,我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观众对核科普作品的喜爱。不管视频风格如何调整变化,邹屹峰始终坚持的,都是以科普为主题,把最真实的核知识传递给普通公众。
02
科普不易,逆风前行
以往,千千万万个短视频账号中,只是偶尔会有博主讲到涉核的内容,要么是物理方面的科普,要么是讲到某个话题时会提及核辐射,像邹屹峰这样专门建一个账号做核科普的,却是很少见。缺少专业的发声渠道,缺少专业的科普人员,核科普的路上,邹屹峰时常觉得很孤单。
而另一方面,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核科普责任的重大。他想把账号一直坚持做下去,也力求把科普的内容做到最准确。每个作品发布前,邹屹峰都需要调研大量的材料,还要把这些资料浓缩成几百上千字的文案,再加上拍摄和剪辑,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视频的邹屹峰一周才能完成一个作品。
“核辐射到底是电离辐射还是电磁辐射?”邹屹峰记得,为了这个问题,他查阅了有四十多篇论文,最后却发现,问题的答案还是模棱两可。科学界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定义,核科学在不断发展变化,有很多东西大众不了解,专业的从业者也不一定认识得透彻,知识在不断更新,专业的科普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
工科出身的邹屹峰,一开始对短视频和剪辑都不了解,还是因为要自制科普视频才一点一点学习起来的,现在,他还在不断深入研究电影剪辑、动画制作和三维立体方面的制作软件,想为观众们呈现更加精良的视频画面。
讲好核知识,需要练就各式各样的新技能,其中就包括学习基础的电影剪辑手法。
偶尔直播,或者平时和粉丝互动时,邹屹峰一直称粉丝为“家人们”,这个称呼,可能只是热热闹闹的带货主播们的口头禅,但是,对于生活里略显严肃和保守的邹屹峰来讲,大家愿意关注自己,愿意从自己这里学到知识,他是真的把大家当成亲密的家人。有些粉丝还会寄来东西让邹屹峰帮忙测测辐射是否超标,来自日本的花卉土、首饰、玉器......有时把邹屹峰家里堆得满满当当。
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温馨,也有波折。账号刚起步时,很多人不理解邹屹峰为什么要做核科普,这些内容会不会泄密?小朋友看到会不会有影响?更有极端一点的网友,什么都不讲,一上来就直接开骂。
但最让邹屹峰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看到时,有几十个人却开始组团投诉他的作品,明明有的作品刚发布时播放量很高,投诉的人多了,突然就停住不推送了,最后甚至播放不了。而回到线下,还有人写匿名举报信举报到广东省纪委,称邹屹峰以公职身份做科普的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莫名的举报,邹屹峰无奈发声
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作品传播不了,想给大家科普,大家却看不到了。失去了坚持的意义,邹屹峰郁闷不已,作品的发布也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局领导和所领导特地找到邹屹峰,鼓励他放平心态,以科普为初衷,坚持把科普做下去。领导的支持、朋友和粉丝们的不断鼓励下,邹屹峰摆正了心态,“投诉就投诉吧,播不了就播不了吧,只要一个人能看到,那他就学到知识了。”
“你做的这个事情很有意义,我一定支持你坚持做下去。”邹屹峰也经常会收到一些很暖心的私信。大家渐渐理解了邹屹峰坚持核科普这件事,或许,这也是科普的作用吧。
03
“居外先生”
还有这样的一面......
作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的一份子,如今的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刚从机械研究所转型升级时,邹屹峰也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尽力为单位做一些事情。
考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之后,邹屹峰就开始带领着小团队,做起了线下的核科普活动。和线上的科普对象不一样,线下的核科普主要是以社区和学校为对象,开展各式各样的核科学知识讲座和展览活动。
近期,邹屹峰和团队还找到了新的切入点:面向4-12岁的小朋友开展核科普讲座。在小朋友对核知识了解还没那么多的年龄段,给他们讲解一些简单基础的核知识,这不仅是对小朋友核知识的启蒙,也希望能让更多小朋友对核知识感兴趣,将来有志于从事核相关工作。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邹屹峰也会花时间去了解学习和深入研究,在生态环境部主办的《核安全》期刊上,邹屹峰发表了《普及核安全知识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冠肺炎给核应急工作带来的三点启示》等多篇核科普研究论文。他想更多地跟同行交流,也希望能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素材,在核科普上做得更好。
最近,邹屹峰正在思考,如何把两弹一星精神、核武器精神等内容,融入作品展现给大家,更好地传播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而提及为什么一直坚持着核科普事业,邹屹峰说,自己本来就是核工业的一份子,是广东省核工业给了他素材、机会和背景。下一步,他还是想把视频的内容做得更精良,提升作品的内涵和耐看度,对得起大家停留在科普视频上的每一分钟。
正如邹屹峰曾经在作品提出的“让每一个人因核辐射而受益”,核辐射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普通的公众因为对核知识还了解不够多,对核的恐惧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只有努力化解恐核情绪,让更多的人知核懂核,才能让大众享受它的优点和带来的益处,真正做到保障公民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今日推荐视频
冬天来了,你EMO了吗?
有的人一到冬季就犯困
有的人则一到冬天就开始“emo”
为什么一到冬天
你的情绪就开始低落?
别怀疑,这可能真的跟天气有关!
热门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李黛
审阅:张龄丹、Vicky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声明:本期内容为“广东科普”原创,转载请告知,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后方可转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