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跌至个位数!除了穿衣保暖,还要注意→

广东教育
+订阅

最近的天气真是防不胜防

冷了几天就又热起来了

尤其是中午的大太阳

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冬天的氛围

这不

11月28日

全国最高气温就被广东拿下了——

天气一冷一热

孩子们穿脱衣服不及时

很容易得感冒

家长们要留意天气变化

这不

暖了没几天

又有新的一波冷空气来了

就在今晚

下一波冷空气已安排

据@广东天气消息

新一股冷空气

11月29日夜间会先到粤北

30日白天全省大部迎降温

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广东时间预测图↑

关于30日报到的冷空气的特点

1.11月30-12月1日,日平均气温将下降3~5℃。

2.是那种不下雨的干冷,体感不会太冷,但是晨晚、没有阳光的地方还是有点冷飕飕。

3.受晴空辐射作用,本次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2日早晨。

近日天气预报

接下来看看近几天的天气预报~

11月29日,粤北偏北市县晴转多云,其余市县晴到多云。最低气温:韶关和清远7℃~10℃,河源、梅州和珠江三角洲中北部11℃~14℃,其余市县15℃~18℃。

11月30日,全省晴到多云。最低气温:韶关和清远7℃~10℃,河源、梅州和珠江三角洲中北部12℃~15℃,其余市县16℃~19℃。

12月1日,全省晴间多云。最低气温:粤北和肇庆北部市县4℃~7℃,高海拔山区2℃左右,南部沿海市县11℃~14℃,其余市县8℃~11℃。

12月2日,大部市县晴到多云。粤北和中部山区市县有5℃及以下低温。

这股中等强度冷空气过后

天气将会基本维持在

干晴、昼夜温差大的状态

多种穿衣法则,一次说明白

这样的天气

该怎么穿衣服?

最近引起网友热议的“26℃穿衣法则”

还有“洋葱穿衣法”“三明治穿衣法”

到底应该跟着哪个来学?

人体有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吗?

气象部门的“穿衣指数”是依据什么给出的?

26℃最舒适吗?

所谓的“26℃穿衣法则”,指将各种材质、类型的衣物用温度来量化,比如,厚羽绒服相当于9℃,棉背心相当于4℃,然后以“人体最舒适温度是26℃”为基础,最后用环境温度加上各件衣物对应的温度数值,让它们加起来等于26,就是穿着保暖、舒适了。根据公开报道,这是10年前浙江一位医生根据自家孩子的体温、穿衣情况和气温总结出来的。当初也只是为了给她身边的家长们分享一个“宝宝穿衣经”,没想到火“出圈”了。

那么,这个经验公式有没有道理?26℃最舒适吗?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孙倩倩指出,除了气温,人体感受还要综合考虑湿度等环境因素和自身体质、年龄等条件。她介绍,当温度在18℃到25℃,相对湿度配合在40%到70%时,人体感觉通常最舒适。同时,也有国外的相关研究认为22℃到23℃是最为中性的一个温度,此时,人体既不需要额外释放热量,也不需要保暖,人体处于能量消耗的最低点。但是,孙倩倩指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群对于适宜温度的感受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气温的26℃和人体感受的26℃不一定一致。

气温,表示的是空气的冷热程度,而体感温度会根据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以及辐射等因素而产生不同。

孙倩倩介绍:“通常夏天影响体感温度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湿度和辐射。秋冬季节,影响体感温度最主要的是湿度和风速。冬天,相比之下,湿冷攻击要比风寒攻击更明显一些。”因为实际气温并不等于体感温度,而且每个人的抗寒程度也不同,所以在穿衣感受上也会有区别。孙倩倩表示,网上流传的公式中,单纯依靠气温26℃作为一个参照,可以作为日常穿衣时的简易参考,但有一定局限性。

“穿衣指数”怎么来的?

穿衣指数是气象部门结合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还有天空状况给出的一个综合性指数,着眼人体实际的体感温度,对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孙倩倩介绍,一般来说,温度越低,风速越大,湿度越高,天空云量越多的时候,穿衣指数的级别就越高。

衣服材质的建议上,孙倩倩指出,冬季保暖最重要的因素是要阻止热量散失,而衡量热量散失的两个因素是热传导率和保温率——热传导率越低的材料其保暖性越强,例如羽绒服的热传导率最低,同时羽绒服的保温率在常见纤维中也是最高的。

想要保暖,如何穿衣?

除了“26℃穿衣法则”这样的公式外,还有其他的防寒保暖穿衣法,比如“洋葱式穿衣法”和“三明治穿衣法”。

“洋葱式穿衣法”不提倡穿过厚重的衣物,而是将薄衣物多件、多层叠穿来保暖。“三明治穿衣法”的要领则是“夹心”,内搭贴身、透气,中层衣物注重保暖,外套则要能抗风防水。

孙倩倩建议,在南方,湿寒效应明显,“三明治穿衣”的方法有效,最内层选透气性较好的贴身衣物,同时保证外层衣物的保暖性,中间搭配毛衣、保暖衬衣、羽绒背心、抓绒衣等夹层,储存住热量,锁住温度,而最外层选择硬挺的外套或冲锋衣,抵抗风雨。

皮肤干燥、静电困扰,你可以这么做

除了冷

让人难受的还有干燥

嘴唇干、流鼻血、静电就没缓解过

1

//选择不易起静电的衣物面料

秋冬季节比较干燥,化纤衣物、毛衣在穿脱时会因摩擦产生静电,化纤材质接触皮肤还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常见的化纤材质包括聚酯纤维、涤纶、腈纶等。要想冬天少发电,衣服(尤其是贴身内衣)、家居用品等尽量选择纯棉、麻、丝或其他天然材质,最好宽松轻柔一些。另外,洗衣服可以使用一些衣物柔顺剂,不仅能让衣服柔软顺滑,也能减少一些静电。

2

//减少静电积聚

增加室内湿度,因为干燥的空气更易积聚静电。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打开加湿器,都能有效增加空气湿度。勤洗手、洗澡,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防止静电大量吸附在身体上。另外,还可以通过每天及时涂抹身体乳、护手霜来加强保湿、滋润皮肤,防止静电聚集。

3

//学会释放静电

触摸是去除静电最简单又最方便的方法,通过接触可以将体内的电荷进行转移。在摸水龙头、触碰铁门,门把手等一些容易电到自己的物品前,可以把手掌放在墙壁、地面上去除静电,也可以先将手部简单冲洗一下,这样可以将身上的静电释放出去。

4

//多摄入水分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西红柿、香蕉、苹果、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带鱼、甲鱼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保湿性。

来源 | 广东天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央广网、广东教育传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