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是否覆盖辖区,能否满足辖区现状人口的需求?安全应急设施是否能满足及时响应、快速撤离的需求?11月26日,一场关于韧性社区建设的结题成果会在吉大街道办召开,多名社区书记与来自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一起,共同探讨吉大韧性社区建设路径。
吉大街道召开未来韧性社区建设规划结题成果会。
吉大街道位于珠海市中心城区香洲区,是珠海城市更新的重点地区。为适应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未来社区发展需求,提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能力,提高各社区宜居水平,吉大街道统筹推进《珠海市香洲区吉大片区未来韧性社区建设规划(2025年)》,计划在2025年前推动17个社区的韧性建设。据悉,这也是珠海首个韧性社区规划项目。
何为韧性社区?“韧性”强调系统对干扰、冲击或不确定性因素的抵抗、吸收、转化及适应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社区各类设施总量满足人口需求、设施空间分布均衡、具有良好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自治机制等。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师在一年时间里,对吉大街道下辖的17个社区进行“韧性体检”。通过现场调研、社区走访和对街道办、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开展座谈,利用移动大数据分析,全面摸查吉大各社区人口、社会经济、公共设施配置、社区治理现状,从日常维度和应急维度分别对吉大片区设施配置和管理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例如,在日常生活设施方面,按照吉大街道现状总人口,初中仍存在设施缺口,按照单个设施服务承载,部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社区广场存在超负荷情况,从韧性的角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设施配置。
在安全应急方面,吉大有1处特勤消防中队,接警5分钟可达整个吉大片区,但部分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较少,存在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物资保障设施分布不均的问题。
“通过体检评估,项目具体剖析了吉大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不足之处和亟待提升的环节,对该辖区教育设施、医疗资源、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生活设施配置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助力街道社区提升韧性水平。”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该项目还借鉴了北京、上海社区规划师的优秀案例,在珠海创新引入社区规划师制度,结合吉大韧性社区工作计划,以社区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社区规划师责任片区,明确下一步社区规划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辅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推进韧性社区行动方案落地。
【记者】蒋欣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