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300阅读时间:4min
这次改造之所以被讥为“最差设计”,是因为设计师不断贬低委托人的需求,之后将自己的需求取代了委托人的需求,用自己的梦想取代了委托人的梦想。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梦想改造家》怎么翻车了。
▼
(IC photo / 图)
近日,“《梦想改造家》的最差设计出现了”登上微博热搜,这期名为“二十个人的空巢之家”的节目引发极大争议,话题阅读量高达4亿次,该设计一时间成为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这一期节目中,老人家拿着一辈子务农的积蓄,想在村里造个环境优美,适合养老的小别墅,结果设计师凭借着他“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一顿操作猛如虎,委托人却只得到一个红砖“毛坯房“。离谱的是,这次改造总共花了132万元。
为什么设计师的“杰作”,会成为网友口中的“最差”?
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装”的
《梦想改造家》是东方卫视打造的家装改造节目,一直被视为国产家装改造类综艺“天花板”,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季了。前七季豆瓣评分平均分在9分以上。然而因为这一期节目,《梦想改造家8》豆瓣上差评一片,豆瓣评分大概率会不及格。
节目的形式是,每期有一个经过海选的家庭入选,代表、折射一部分人群;具体的家庭故事围绕主人公背景、居住烦恼和对梦想中家的憧憬展开;重头戏是,设计师对房子进行重新设计、改造、装修的全过程。
这一期节目选取的主人公是68岁老农杜兴昌,家住甘肃省白银市水泉镇牙沟水村,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村庄里度过。他以务农为生,同时也打着各种零工,与妻子一同辛苦地把五个孩子拉扯长大。好在五个孩子都非常优秀,考入大学,毕业后也都找到很好的工作,在大城市安家落户。老人想着,“外面都说大西北很荒凉,但人要有根有底,凤凰再好也是小窝里出来的,人不能抱怨自己的家乡,应该珍惜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希望通过老宅翻新让子女回家时能适应一些,甚至是成为子女退休后的居住地。
至于他所设想的理想住所,是邻居们的“二楼小洋房”,他带设计师去参观了,明确表明自己一直住平房里,希望住上小洋房。
只是老人朴素的愿望,并没有被达成。设计师交出的“红砖毛坯房”,到处是红砖和镂空的天花板、墙壁,这西北经常刮大风的,尘暴一来,可以想见屋内会“脏”成什么样子。而室内,走廊狭窄、过道采光昏暗,厕所也是毛坯红砖风……
难怪网友看了纷纷表示愤慨,有人说:“132万整了一个农村巨大漏风无采光旱厕,红砖监狱风格,连水泥都不舍得刷,这是在洗劫老人的血汗钱吧!”节目争议后,有当地的村民去拍摄了房子,因为土地偏碱性,红砖头已经反碱了。
如果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应该做的就是遵从委托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如果委托人同意,再适当增加一些具备个性化的设计。这次改造之所以被讥为“最差设计”,是因为设计师不断贬低委托人的需求,之后将自己的需求取代了委托人的需求,用自己的梦想取代了委托人的梦想。
老人想要的是小洋楼,结果设计师说“我觉得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在想象,它应该是一个顺应中国时代发展的,面对未来的乡村建筑”,他是把别人的房子当作自己“面对未来的乡村建筑”的想象了,所以把房子弄成了特立独行的“红砖毛坯房”。
房子最重要的是居住功能,结果设计师却将主要精力花在各种华而不实的设计上。如果说老人是请他来建一个艺术馆或餐厅,大可以这么设计,可老人要的是一个家,家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实用”,而不是“中看不中用”……
设计师为了实现那些很“装”的设计,又是精心挑砖头(结果还是反碱了),又是精心设计砖头的砌墙结构,当地工人完成不了,特地从北京拉工人去施工——人工费高昂,132万元预算就是这么没的!
(IC photo / 图)
实用与人文
才是好设计
以前的《梦想改造家》,是个很不错的节目,出过不少经典的案例。一些老观众可能还会记得夹缝屋、水塔楼、零采光房、6.8平米的学区房、L形过道房、38平六口之家5.2米要做4层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设计。那些看似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普通居住需求的房子,在设计师“鬼斧神工”的操作下,都成了令人艳羡的“豪宅”。
这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的价值体现,能够在哪怕很简陋的条件下,最大化地满足房子的实用需求。的确,对于那些有很多房子、或者住高档别墅的人来说,他们会更注重房子的艺术性,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房子就是用来住的,实用是第一要务。好的设计师,首先就应该落实委托人的居住需求。
《梦想改造家》也曾让很多知名设计师进入观众视野,比如王平仲、青山周平、本间贵史、史南桥、章明。他们能够兼顾实用与艺术,在将实用性最大化的基础上,也充分张扬了设计师的设计感。这种设计感,不是各种喧宾夺主、花里胡哨的东西,更多是一种“人文性”,能够根据委托人自身的“特殊”情况,在设计上相应地做出调整。比如设计师会考虑委托者的生活习惯与情感需求,尽可能地帮委托者保留老房子里那些有价值、有回忆的物什;如果委托者患有疾病,他们会求助医生,注意设计上的种种细节,提高委托者的居住舒适度。
显然,开篇所谈到的最差设计,既无实用,也无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房子平时主要是老人居住的,但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适老化功能的独特设计,比如应急呼叫、厨房延误报警器等,就连卫生间都没有明显的干湿分离区,老人反而容易滑倒;而老人是居住在农村,设计师并没有考虑到乡土社会的邻里关系、风俗人情,比如如何会客,一些风俗礼仪在哪里进行;老人做了一辈子农民,对土地有感情,但设计师也没有考虑到园子里怎么灌溉、怎么让大型农作器具进来,农产品晒在哪……
这一次节目中翻车的“精英感”,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没有真正考虑到委托人的需求,而是把别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理想的试验品;与其说是接受别人的委托,毋宁说是夹带私货,满足自己的“炫技”欲望。节目组已经做出回应,将持续完善装修老杜的房子,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也给准备装修的朋友提个醒:我们是该相信专业,但你的房子你说了算,设计师的专业是满足你的需求,而非用他的“精英感”主导你的需求。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