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深度融合!封开贺江碧道画廊探索建设开放式景区​

封开发布
+订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逐渐升温的乡村旅游业,成为不少乡村产业发展的首选。如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封开的贺江碧道画廊让村民成景区主人,门票经济转化为村民收入。

村民成景区主人,门票经济转化为村民收入!封开这个“开放式景区”太棒了

那么,作为开放式景区,贺江碧道画廊没有门票,没有明显边界,留住游客的难度亦更大。景区不能只是一条美丽“过道”,如何让游客多留一晚,多玩一天?

“碧道画廊景区要立足省际廊道的空间格局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特点,整体谋划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要在在‘融’‘深’和‘新’上多下功夫。”

肇庆学院旅游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李朝军分析:”“融”旅游产品要注重三产融合开发:产品类型上,注重碧道和水道的融合,产品功能上,注重体验和观光的融合,产品线路上,注重景区内外主动串联和融合;

“深”在文化赋能:注重文化深度赋能旅游,拓展旅游新的领域和内涵;

“新”在创意升级:打造碧道画廊旅游IP形象,形成旅游新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贺江碧道画廊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同业发展,加速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价值链构建,逐渐出现民宿、观光、采摘等多业态齐头并进势头。

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是现代农业。景区正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托水稻、竹荪、食用菌、兰花、丑番薯、赤松茸等农业资源,建设了草莓基地、丑番薯基地、竹荪种植基地和赤松茸基地等集农业观光、亲子采摘、体验科普于一体的农业采摘基地。

▲村民在丑番薯基地种植番薯苗。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两广源流博物馆、“风水间”民宿等项目成功实践后,封开继续深化与深圳华侨城集团合作,在大洲镇布局农旅小镇二期工程。未来景区将依托青山绿水翠竹,打造丛林水世界亲子游乐园,包含餐饮、书吧、咖啡厅等业态的渔家水乡,森林越野全地形车体验等多个农文旅项目,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当前,封开县正充分发挥贺江碧道画廊的品牌带动效应,推动着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封开县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封开全县共接待游客34.76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达1.24亿元,同比增长11.71%。该局相关负责人李宪芳透露,国庆期间封开县城4家酒店连续5天满房。

“封开旅游资源呈现三老特征,老天爷恩赐、老祖宗馈赠、老百姓共享。”

李朝军表示,封开可通过农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以点串线,以点带面,激活全域旅游资源存量、开发全域旅游资源增量、串联全域旅游吸引要素、打通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从而激活封开全域旅游。

▲贺江碧道画廊。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数读贺江碧道画廊

贺江碧道画廊景区位于封开县江口街道至大洲,总面积约42.26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游览面积为13.12平方千米;共有扶来、房车营地、花塘、庙门、励志、台洞、足食、大洲龙皇岛码头公园、西畔、东畔等10个旅游节点。

贺江碧道画廊内有6个观光巴士停靠站,1个巴士枢纽站,17个停车场,设有11个大型(3A级或准3A级)旅游厕所,建有南北两个游客中心。

在餐饮和住宿产品方面,目前景区内有农家乐15间,让外地游客可以品尝封开独特美食风味,可容纳上百名游客休憩的中大规模民宿1间。

2020年贺江碧道画廊接待游客35.29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24亿元;2021年截至9月底贺江碧道画廊接待游客58.32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99亿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