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运输过程中损伤严重或者死鱼量大,建议重点从这六个方面着手预防

农财宝典
+订阅

— 11月 江苏泰州 —

— 12月25-26日 广东广州 —

— 12月5-8日 广东广州 —

鱼不耐运输是很多时候在水产行业中时常发生的事故(件),主要表现在运输途中损伤严重或者死鱼量大,严重者在下塘后引发赤皮病、水霉病,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仅就在苗种(包含成鱼,下同)的运输前、运输中尽力避免发生不耐运输状况而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作一简单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仅供参考。

一、饱食及未暂养的影响

(1)售卖成品鱼:

出塘前应停食,千万不要饱食后运输。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收拢网箱使鱼密集排泄或在捆箱内暂养1-2小时,以确保鱼能顺利运送上市。

(2)运输鱼苗鱼种:

出塘前最好经过拉网锻炼后,将苗种暂放于网箱或捆箱内暂养4-6小时以上(至少2小时)。称"暂养"或“吊水”,提前让鱼适应密集状态,促使排除粪便及代谢粘液,避免运输过程中粪便排出在运鱼器(含氧气袋)内,代谢物大量分解,大量消耗氧气,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恶化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

(3)运输水花鱼苗:

因才产出的水花苗体内储存能量较少,不能进行拉网锻炼。但要老嫩合适,活力强壮为最主要条件。

二、应激、溶氧不足的影响

(1)卖鱼前必须保持水质良好。

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如果严重超标,会使鱼中毒处于危险状态,拉网应激会雪上加霜。

缺氧浮头后的鱼体质往往要几天后才能恢复正常体能,因此,严禁在发生浮头缺氧后拉网卖鱼。

(2)拉网应激。

处于拉网应激兴奋状态的鱼耗氧量会提高3~5倍,如果水体溶氧充足,鱼会处于安静状态,耗氧会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反溶氧不足,鱼会蹦跳不安,很快会衰竭死亡。

在网箱或苗种网中挑鱼或转运时,要防止鱼过度密集而持续缺氧,形若气喘吁吁,如果再经折腾,风险很大。

另外,鱼儿在捕前捕后须保持溶氧充足,尤如心情愉悦,让鱼儿走上快乐的旅程。

三、鱼(鳃)病及寄生虫滋生的影响

(1)原理:

1、鳃部因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组织破坏、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鳃部病变。

2、鳃丝淤血、出血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高,长期如此可引起毛细血管壁脆化。

3、鳃丝末端愈合、发炎、增生、棍棒化,鳃丝相对表面积减少,使鳃与水接触的相对面积减少,通透性差,呼吸不畅,耐低氧能力差,长途运输抗应激能力差,易缺氧死亡。

4、鳃除了是鱼的呼吸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鳃组织的病变将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含量升高,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

5、当受到拉网、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鱼类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形成毛细血管渗透性出血使肌肉充血或出血,严重的鳍条、腹部表皮或全身充血、出血。

6、由于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因鳃和肝脏的病变而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在受到强烈刺激时粘液的再分泌功能减弱或失调,从而出现糙鳞、脱鳞现象。

(2)解决方案:杀虫灭菌。

在有寄生虫伴发长途运输下塘后,会出现部分鱼在水面游动无力,呈缺氧状况,第2-3天为死亡高峰,鱼体体表缺少粘液,出现糙鳞、脱鳞片、出血、鳃丝发白。

在鱼出塘前有针对性的进行杀虫灭菌鱼病预防,特别要杀灭寄生在鳃上的寄生虫等。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感染率越高,在运输中死亡率也越高。

四、水质不良及不适的影响

(1)运鱼的水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机质含量少,水温相对要求较低。因为水温过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到一定的浓度后鱼就会昏迷以至死亡。

(2)可选择山泉水或清洁水体为好。

(3)地下水当然好,但经适时曝气后使用为好。因为地下水寡氧,水中营养元素欠缺,有些地下水还存在比如含有硫化物质等不宜鱼类生存的有害物质,并且与气温存在较大温差,虽然能保障运输中的高存活率,但在下池后往往会出现慢性伤亡,分析可能是因温差大引起慢性感冒致弱。在生产现实中,很多鱼类下塘存活率低甚至为零,其中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处,特别是水花苗很容易发生绝塘事故,只是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4)池塘肥水不宜作为运鱼用水,原因是池塘水中有机质多,生物数量多,运输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5)在运输过程中,鱼类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和氨等代谢产物,使水质恶化,可采取适当的排、换水体予以保持水质优良。

五、水温不适的影响

(1)水温越低,鱼的活动能力越弱,对氧气需求也越少,新陈代谢降低,运输越安全。不过,鱼不能经受温度剧烈升降,通常一个小时内,鱼耐受的温差不宜超过5℃。

(2)夏季拉成鱼下塘再养的,加冰不能过多使用冰块,要等鱼装满后再加冰块,防止与池塘和运鱼工具的水温差太大,不能降温过度,否则会造成鱼应激死亡或延后慢性死亡。

(3)小鱼苗不宜加冰,脆弱的小生命经不住"冰火两重天"节奏的洗礼,可以小幅度的降温(1-2℃之内)尚可。

(4)运输水温为6~25℃为宜,超过30℃会出现危险状况。过高的水温导致鱼呼吸作用加强,对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较快,不利于长途运输。

(4)苗种调温时,不能在苗种器具(如氧气袋、水箱车等)内直接降温,可以在器具外放置冰块物、或利用冷冻衡温车、或车内开空调等方法调节,且降温幅度不能急剧下调或上升,必须缓慢调温。

(5)夏秋季高温季节时,运输鱼类最好在晚上进行。

六、运鱼密度过大的影响

(1)成鱼:

运鱼密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鲜程度。一般情况下,食用成品鱼运输时间为:

2~3小时,可运700~800公斤鱼/立方水体;

3~5小时,可运500~600公斤鱼/立方水体;

5~7小时的,运输量为400~500公斤鱼/立方水体。

(2)苗种:

苗种运输因为还要继续喂养,密度当然要小得多。

水花鱼苗可以800~1000万尾/立方水体;

小苗种一般情况下,50~80万尾/立方水体;

大规格苗种200~300公斤鱼/立方水体。

七、在装车运输时的预防方案

(1)、青霉素:每100公斤水加60-100万国际单位,也有在大运输工具内每立方米水体400—800万国际单位,以防鱼病发生和运输中水质变坏。

(2)、食盐:每立方米水体中加入1公斤以下的食盐,可以减少鱼体表粘液产生,防止脱粘,避免粘液在运输过程中败坏水质。使水的盐浓度达1·5‰左右,还可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和防治苗种外出血及感染。

(3)、改善水质:拉网前可以在池塘中泼洒调水剂或消毒剂进行预处理水体。装鱼时可以在运鱼箱内或器具(如氧气袋)内,投放光合细菌液、葡萄糖液、水糖液等,有助于舒解运输颠簸对鱼儿紧张心态的不适反应。

(4)其它:添加抗应激药物。在运输时在水体中加入适量抗应激药物,具有削弱应激因子的影响、减轻运输胁迫症状和增强机能免疫功能的作用,使机体适应新的运输窄小环境,减轻氨中毒而出血发红死亡,提高活鱼运输存活率。

文章来源:水花鱼,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郑燕云(微信号zhengyyun11,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热点回顾

养殖户已觉醒,低价饲料不再是市场卖点!打造品牌蟹2.0时代来了,河蟹产业全面升级!

从里水到世界,南海打造中国TOP 1观赏鱼高地|探秘南海花博园

蛙农注意了!牛蛙价格涨跌频繁,后市行情扑所迷离

高规格!11名院士共话种业振兴,这个论坛议程首次曝光,限100名注册名额

中央财政拟支持建设渔港经济区,这15个项目上榜!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江苏、广西、辽宁、河北都有份

+41个!广东省2021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公示,生蚝、加州鲈、生鱼、白虾都上榜了

美味牛蛙 绿色升级

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

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

即将隆重开幕

这是

↓↓↓

一场牛蛙产业链高端品牌大检阅

一场改变牛蛙历史地位的营销活动

一场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巅峰盛宴

今年6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提出“将牛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产品牌”,对牛蛙产业释放出积极改革的信号,极大鼓舞行业士气。

尽管牛蛙发展迅猛,却在养殖端面临发展困境。目前牛蛙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尾水、病死蛙污染、占用耕地、违规用药等问题。如何合法合规养殖牛蛙,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这也要求牛蛙产业链必须全面升级。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指示,我们举办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聚焦牛蛙全产业链的绿色升级以及合法化养殖,让从业者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提高牛蛙食品安全的意识,推动牛蛙绿色升级。同时,提升牛蛙品牌,挖掘牛蛙饮食文化,举行牛蛙走进大湾区活动,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彻底改变牛蛙的历史地位和消费形象,让牛蛙成为中国水产品一张名片。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拟):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办单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南方农村报社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

战略合作单位:

广东源信饲料实业有限公司

海之味集团

联合承办单位:

广东恒旺饲料有限公司

厦门兴牧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蛙来哒(广东)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湖南雪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科绿饲料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恒兴股份

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饶平县冠莲饲料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厦门惠盈动保集团有限公司

火热招商中……

支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粤网、南方周末、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抖音、快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微博……

—会议时间、地点—

12月25-26日

广州花都皇冠假日酒店

—会议规模与会议形式—

1000人,论坛+产业链品牌展+美食展+直播推介活动

—报名注册费—

现场注册费标准:1500 元/人。费用包含会务费、资料费、餐费、住宿。

—六大亮点—

1、打造产政学媒对话平台,探讨牛蛙养殖合法化的解决方案

2、挖掘牛蛙饮食文化,首次全国牛蛙美食大检阅

3、粤菜师傅打造牛蛙新菜品走进大湾区

4、打造中国第二个网红水产品,让牛蛙成为广东水产新名片

5、汇聚业内意见领袖,推广绿色养殖模式

6、连接餐饮、流通、养殖全产业链,打造中国牛蛙产业第一盛会

—十大议题—

1、发布《2021 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

2、牛蛙保健方法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技术

3、环保压力下,探讨牛蛙养殖绿色升级的关键点

4、新形势下,牛蛙饲料营养配方与工艺的转变

5、牛蛙养殖新政策解读,探索合法合规养蛙之路

6、牛蛙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走势

7、牛蛙行情分析以及各个产区的养殖规划建议

8、高密度工厂化养蛙模式关键要点解析

9、预制菜风口下,牛蛙流通都有哪些机会点?

10、构建牛蛙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打造品牌牛蛙案例分享

—全国牛蛙美食巅峰盛宴—

1、全国牛蛙餐饮文化展与美食推介会

2、发布一批牛蛙预制菜(包括现场展示、烹饪)

3、网红/美食家直播牛蛙美食展与现场烹饪(邀请网红/美食家直播)

4、“粤菜师傅”打造牛蛙美食走进大湾区推介会

5、牛蛙全产业链产品展示(苗种、饲料、动保、食品等)

—中国牛蛙产业链高端品牌颁奖盛宴—

1、2021中国牛蛙产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评选中国牛蛙品牌饲料企业(领军企业、十强企业等)

评选中国牛蛙食品优秀供应商(十大品牌)

评选中国牛蛙绿色养殖先锋企业

评选中国牛蛙产业风云人物

2、2021中国牛蛙美食风云榜颁奖典礼

评选中国十大牛蛙餐饮品牌

评选中国最受欢迎牛蛙菜品

—“我为牛蛙代言”活动—

针对牛蛙产业链企业,主办方将策划“美味牛蛙,绿色升级,我为牛蛙代言!”号召专家、企业高管、经销商、养殖户、餐饮店、媒体代表等为绿色牛蛙代言,结合线上和线下造势,提高从业者对牛蛙产业的健康意识。

会议详情请联系

↓↓↓

扫码可购票

↓↓↓

【备注】

每张门票含:

会议资料1份

参会资格1位

会议当天用餐

(自助午餐1份+晚宴1份)

会议住宿

(1个床位,由会务组统一安排,单间需补差价)

一起为“大国渔业”加油!

点亮“在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