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外型机器人、自动浇水的照护植物机器人、接送儿童上下学的教育机器人……比赛现场,广东中小学生带来多样的设计作品,创意十足。11月27日,第十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落下帷幕,全省线上预赛中选出的38支中小学队伍进入线下比拼。
汕头聿怀实验学校学生设计的AU陪伴机器人。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AI陪伴机器人”是本届大赛的主题,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需求,参赛学生创设出老人、儿童等人群缺乏陪伴的场景,并制造可以满足陪伴需求的机器人。
AI陪伴创意源自生活
参赛队伍作品创意多元,体现在航天、医疗、娱乐、家居、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体育东路小学学生设计的陪伴老人机器人。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体育东路小学学生的设计作品,是一款陪伴老人的舞狮外型机器人。“设计前我向外婆做了需求调查,例如询问是否喜欢听京剧、是否需要整点报时等习惯。”黄跃龙说,“我们还关注到老人在家摔倒的新闻,希望在目前作品的基础上,增加能检测老人是否安全的摄像头,避免出现发生危险但家人不知晓的情况。”
来自黄埔区东区中学的谢炜廷团队,搭设了在隔离环境下陪伴儿童的病房。“我们关注接受隔离人员的陪伴状况,儿童可以通过机器人随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保持良好的心情。”谢炜廷说。
佛山市顺德区大墩初级中学学生的设计满足照护植物的需求。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除陪伴老人、儿童的机器人外,佛山市顺德区大墩初级中学学生的设计满足照护植物的需求。“通过提前编写好的程序,它能够检测植物是否需要光照、浇水,甚至可以播放音乐,来解决出差不在家无人照看植物的困扰。”莫智枫介绍。
“我们主要从机器人技术、外观、综合三个层面,考查参赛师生科学研究、材料制作及整理、技术展示、创造性思维表达、临场发挥等能力。”比赛专家评委周达航介绍。
大赛分为基础型和编程型两种类型。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的龙小日进日新队、阳江市阳东区第二中学的阳东二中1队、清远市华侨中学的侨中狮王队等队伍获得大赛一等奖。
参赛学生讨论设计作品。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馆校联动研发教具教案
机器人的多学科性特点使其成为适合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广东科学中心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创设“创意机器人”教育主题,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器人的一个分支体系,并立足科技馆,牵头自主研发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具低成本、易普及、易操作等特点的机器人教具教案。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学生设计的智能恐龙陪伴机器人。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创意机器人平台共研制了26套教具教案,获得10多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教具教案已在全省21个地市约9000间(次)学校逾55万师生展示,其中,普惠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约10万人次。”广东科学中心科普教育部部长、研究员侯的平说。
参赛学生展示设计作品。 南方+ 李细华 拍摄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创意机器人系列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作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实施的广东省“馆校结合”科普育人工程的示范项目和重要抓手,立足前沿科技自主研发教具教案,创设了教育机器人的分支体系,构建了“研发—生产—应用—普及推广”的科普链,搭建了全省科技教师科普培训平台,分级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后备力量。
【记者】刘佳荣
【摄影】李细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