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件代表作展现广美雕塑“含金量”!中国美术馆迎“粤势力”

南方+ 记者

11月26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人事处、壹美美术馆协办的“雕心塑魂——广州美术学院‘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显现处,放置着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代表作《艰苦岁月》。

展览现场显现处,放置着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代表作《艰苦岁月》。

25件极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与丰富的文献资料,共同呈现了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唯一一支美术专业团队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对此,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广州美术学院今天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极具含金量的展览,是广美人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和创作当中不断探索、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结果。

展览分为“传道授业”“守正创新”“时代先锋”三个主题板块进行呈现,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云导览”“云研讨”。

潘鹤、梁明诚《大刀进行曲》,铸铜,1976年。

潘鹤、梁明诚《大刀进行曲》,铸铜,1976年。

潘鹤先生的《艰苦岁月》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激励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大刀进行曲》鼓舞着民族斗志及民族团结精神。

近年来由中青年教师创作的延安新城、广东公安英雄广场公共艺术项目,更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实践创作与教学;《天眼》《江岸三村》等作品运用动能、综合材料、影像装置等技术媒介体现创作者对时代和生活多维度的思考与探知。

程辰《滴水穿石》,不锈钢,2021。

程辰《滴水穿石》,不锈钢,2021。

可以看出,参展作品既有老一辈名师大家的经典作品,又有中年教师创作、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力作,还有青年才俊锐意探索的佳作。主办方表示,这是几代广美雕塑人以雕塑为共同媒介,穿越时空展开的“世纪对话”,体现了团队代际传递、代际传承的优良传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同时,文献展区展出了反映团队自成立以来教学科研成果的图片、影像与实物文献资料。其中,有刊印着雕塑作品《艰苦岁月》承载着无数中国人集体记忆的1988年版语文课本;以《大刀进行曲》为浮雕图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团队成员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奖章……

“得益于学习、传承和发扬前辈大师的大作和精神,我们才有今天的成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黎明说,“我相信这个团队还会像前辈们那样,将关注时代、折射时代精神融于作品之中。”


小知识:关于广美这支雕塑生力军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前身雕塑系,是广州美术学院1953年建校以来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教师团队名师大家辈出,涌现了潘鹤、关伟显、李汉仪、曹崇恩、郑觐、梁明诚、黎明等著名雕塑家,创作了《艰苦岁月》《大刀进行曲》《开荒牛》《广州解放纪念碑》《橘子洲青年毛泽东雕像》等写照时代、雕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性、现实性经典作品。

广美雕塑专业教师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广美雕塑专业教师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2018年,以黎明教授为负责人的雕塑专业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了【广州美术学院国家级教师团队零的突破,也是广东省首批10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更是全国唯一获得殊荣的美术类专业教师团队。吕学晶《亮丽的风景线》,木雕, 2019年。

吕学晶《亮丽的风景线》,木雕, 2019年。

团队以潘鹤先生和梁明诚先生为学术旗帜,在黎明的带领下,三代雕塑人匠心传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深耕细作、创新进取,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家和艺术创意人才,创作了诸多点亮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

【记者】孙羽嘉

【通讯员】江粤军

编辑 彭奕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