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莞乡②|全国媒体观察团来了!近距离感受东莞乡村的魅力(附视频)

南方+ 记者

全国媒体观察团来了!近距离感受东莞乡村的魅力

“秋风起,食腊味”,正值腊味飘香,秋意渐浓之时,11月26日上午,“寻美莞乡”2021东莞乡村振兴媒体行观察团走进石排、横沥和东坑,感受“制造名城”背后的乡愁,探索东莞乡村振兴的奥秘,一次全国全网全媒体的宣传活动由此展开。

石排下沙,红色村庄焕发新活力

池塘白鹭齐飞,岸边大树成排。上午十时许,村民李秀英牵着孙子在树荫下漫步。在村子住了三十多年,她切身感受着下沙的环境变化。最近两年来,随着孙子的出生,她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愈发明显,“以前这里都是鱼塘淤泥,现在道路平整,带娃有了好去处。”

第一站,媒体观察团首先来到了石排镇下沙村。这里是石排镇唯一的革命老区,全村总面积约2.22平方公里,下辖下沙、上沙、杨屋、刘屋4条自然村,户籍人口有2700多人,外来人口达18000多人。

石排镇下沙村

石排镇下沙村

“下沙红色印象”的村标,搭配古风设计的围墙,与身后的公园绿化配景协调,漫步在乡忆街上,绿树成荫,旁边的“廉洁鱼塘”清澈见底,在另一侧由古建筑改造而成的村史馆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下沙村的历史和发展变迁。

曾经的老旧村焕发新活力,离不开下沙村“两委”干部的统筹引领。2019年,下沙村成功入选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在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后,最后确立了以“红色印象”为核心的建设主体思路,下沙村“两委”干部充分结合下沙村原有的池塘、宗祠、旧村落,围绕“红色景观、红色基因、红色引领”三个重点打造了村口景观、廉洁池塘、乡忆街、红巷、村史馆等景点,通过墙绘、文化墙、景观小品等方式,展现下沙村的历史与红色文化。

下沙村的墙绘

下沙村的墙绘

七十多年前,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曾在村中的维高公祠宿营十多次,几棵大榕树成为他们躲避日军视线的天然庇护。“通过墙绘和还原宿营地的布局,可以让大家切身体会这段历史。”走在红巷中,讲解员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下沙村通过墙绘和还原室内装修等形式,将东江纵队宿营地展现出来,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置身时空隧道,可以对话当年的峥嵘岁月。

横沥山厦,“彩虹村”里种下“田园梦”

第二站,观察团来到东莞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横沥镇山厦村。走进山厦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如彩虹般绚丽的屋舍,经过立面彩绘的老旧房屋又重新焕发了蓬勃的朝气。红、黄、蓝、绿、橙……多种颜色相互交融,宛如美丽的彩虹。

“经过立面改造后很多人说我们是‘彩虹村’。”山厦村党总支委员张杰良说,山厦公园周边升级改造项目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统一规划,新增山厦公园立面彩绘工程项目,投入83.7万元对公园周边的旧房屋及建筑物进行立面彩绘,打造整洁亮丽、富有特色的建筑物外立面,不仅打破乡村沉闷的色调,还营造出公园周边色彩鲜亮的环境,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不少市民纷纷前来游玩、拍照。

山厦村航拍图

山厦村航拍图

“高颜值”的“彩虹村”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与“想群众之所想”。而“彩虹村”五彩缤纷的房屋前一块块方正的菜地,正是山厦村为村民圆了“田园梦”的另一真实写照。

这几年,山厦村村民张培暖有了一分多土地——房屋前的窝棚被改造后,他拥有了小片小菜园,“年轻时种过地,现在在房屋前的小菜地上,我栽上了白菜和木瓜,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张培暖说。

据介绍,山厦村将村中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开辟改造成“菜园公园,群众乐园”,无偿提供给村民种菜,并在种植品种和管护方面对村民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致力打造包含“山厦香芋”和农耕文化特色,集观光、娱乐、休闲、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农耕体验园。

“家门口”的小菜园

“家门口”的小菜园

“将闲置土地改造成菜园,分给村民种菜,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提升村民获得感。”张杰良介绍道:“我们这里最出名的是‘山厦香芋’,在菜园里,老一辈的村民可以重温年轻时的农耕记忆,小朋友们可以亲身体验农活,公园里的菜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群众乐园’。”

东坑井美,古村讲“古”笔砚绘乡村

一笔一砚,勾勒出明朝古村的轮廓,一口古井,讲述了“井”文化村的“古仔”。上午最后一站,观察团走进这个距东莞市内东部快速干线、生态园大道仅有5分钟车程、位于东坑镇镇中心的村落——井美村。

井美村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虽然身处东坑镇中心,但与想象中繁华热闹的现代都市不同,井美村处处散发着“井”文化的气息。地方不大,却藏有不少重要历史建筑,文昌阁、沙井头......来头都不小。漫步在村中,从一座座历史文物中感受岁月的洗礼,而井美村也正是从这些古建筑中挖掘故事,传承好属于自己特色的古村“井”文化。

而在井美村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园中,一把金色的“荔枝”吸引了观察团的目光。这是该村挖掘“献荔枝给毛主席”的红色故事,结合“红色基因”与“荔香文化”打造的红荔公园。

红荔公园

红荔公园

“借着建设契机,让会堂、大井、沙井头保护得更好,让年轻一辈见证学习了‘献荔枝给毛主席’的历史故事,也让‘古榕’树头保留了昔日的记忆。”东坑镇井美村村委委员谢荏全向观察团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希望将井美村打造成为集古村保育、文脉传承、党建学习、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岭南‘井文化’与田园生态文化名村。”

东坑镇井美村

东坑镇井美村

“个个都很精彩,处处都有惊喜,东莞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有所沉淀了。”媒体观察团成员、经济日报广东记者站站长助理郑杨表示,通过走访,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四小园的改造,一些人居环境较差的村落,被改造成花园一般的美丽村落,此外,美丽乡村建设也吸引了很多外地年轻人去创业,“在迈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新起点,东莞乡村的发展将大有可为、大有天地。”郑杨说。

【统筹】施美

【撰文】何绮莹 龚菊

【图片】何绮莹 黄伟兴

【视频】何绮莹

编辑 于羽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