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新活力64|广州市第四中学:立德树人,赓续红色血脉

广州教育头条
+订阅

广州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17年。

广州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17年。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第四中学

创办时间:1917年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北路太保直街1号

校训:执锐志四方


广州四中于1917年建立,栉风沐雨百年余,从广州模范学堂到“一家六园”集团办学,几度易名,初心不改——始终“以传统文化润泽好教育;凭内涵发展追求更卓越”,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四中人。

百年历史沉淀,世纪作育英才

广州市第四中学的前身是1917年建立的广州模范学堂,1920年,袁苞先生(1885-1941)把采用私塾旧学制性质的广州模范学堂改建为采用西式公立学校学制的广州第一高等小学。1927年,广州第一高等小学易名为广州市市立第五十一小学,是当时广州最好的西式公学学校,袁苞是第一任校长。

广州四中旧校门。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市立第五十一小学校舍被占据。日本投降后,停办十余年的市立师范学校在战前的市五十一小学旧址复办。1950年后,市立师范学校合并了坚如中学等4所学校,成立广州市第四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兴办的首批社会主义学校之一。

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是广州四中党史学习教育的初心。百年校史,该校涌现出了许多为国效忠的革命烈士和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四中53届高中校友、革命烈士黄慎容,作为中共党员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史坚如,1899年加入兴中会,来往于长江联络会党,1900年英勇就义。后其侄女为纪念史坚如烈士,创办了坚如中学。

革故鼎新,推进“深度课堂”建设

“以传统文化润泽好教育;凭内涵发展追求更卓越”是广州四中的办学思想;“办一所有品质、有品位的现代学校”是广州四中的办学目标。

学校党委与中国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开展了“联合党建,共学共研”活动。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涵养师德”的示范学校,广州四中开创了“手捧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教育综合改革新模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在新课标引领下,学校推进“深度课堂”建设,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引入更多名师、能师、优秀专家团队,把握新形式、新高考、新策略。

广州四中党委与中国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开展“联合党建,共学共研”活动。

栉风沐雨百年余,广州四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秉承“执锐志四方”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著名国学大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永正,是中国当代书法诗文大家、古文献研究权威;世界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邓韵,是第一位登上美国百老汇歌剧大舞台的中国“金嗓子”。

锐志教育谱新篇

如今,广州四中已初步形成“一家六园”集团化办学大格局,分别为高中锐园、公办初中津园、公办初中逸园、高中虬园(扩建中)、民办初中康园、民办初中雁园一家六园,总占地面积60100平方米。其中,高中虬园扩建项目计划202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龙溪大道海龙科创园四中150亩新校区(虬园、溪园)的规划和设计有望进入实质性阶段。

广州四中已发展为“一家六园”集团化办学大格局。

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广州四中在“艺术、体育、科技、心理”四大特色教育成绩突出,获得国家奖项115项和省级奖项238项。其中,学校合唱团、民乐团、游泳队均荣获“广州市中小学高水平学生体育美育团队”称号;射击、田径、游泳、篮球和赛艇等运动队是市内传统强队。除此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是荔湾区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由此学校被评为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师资团队方面,学校依托荔湾区公招教师的有利政策,筑巢引凤、大胆引进人才,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骨干逐渐成长起来。

【记者】卞德龙

【实习生】冯佳琪


编辑 彭奕菲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