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新活力62|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美好青春 活力育才

广州教育头条
+订阅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创办时间:1920年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福今东路10号

校训:尊师、守纪、勤奋、健美


在刚刚过去的2020东京奥运会中,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校友陈艾森搭档曹缘在男子双人10米台项目上获得银牌。体育是育才学校的金字招牌,但对百年育才来说,体育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载体。

“小学成人、中学成材、大学成器。”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校长夏健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坚持“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从体育出发,让学生感受体育背后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全面的基础。

星火摇篮,为民育才

九经更名,三易其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育才始终不改“革命星火摇篮,为民培育人才”的初心。

1920年,育才学校的前身——基督教培贤女子神学院正式成立。新中国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办起了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8月改名为广州市育才小学,那时,学校主要招收广州军区海军部队等干部子弟,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星火成长的摇篮。

1956年,育才小学与市立东区二小、东区八小、私立道青小学合并为保安街二小,后称寺贝通津小学;1960年9月,由市教育局指定进行十年一贯制学制,后与市七中合为广州师院附属实验学校;1964年,复名寺贝通津小学。

2003年2月,育才学校与育鹰小学、水均岗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搬迁到现址,保留“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的校名。合并后的新育才学校,传承了原育才学校的红色基因及体育特色、原育鹰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和水均岗小学的文体特色,确定了“尊师、守纪、勤奋、健美”的校训和“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

在百年历程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活动,培养了一代代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

上世纪90年代,育才就成为了广州市首批“少年军校”之一,拥有丰厚的国防教育资源和优良的学军拥军传统。

夏健君介绍,每一年学校都会在国防教育月期间集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学生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熏陶,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更是我们青少年的。我们要让自我的底色与爱国的激扬相融,永逐使命,终不负信仰。”这是听完《学党史 强国防》爱国教育讲座后,六年级三班学生李沛萱写下的自己的深切感受。

今年9月30日,育才学校组织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育才学校2021学年第一学期烈士纪念日暨国防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祭奠英烈、学习先锋的过程中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激发爱国情怀,早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体育人,以体促全

东京奥运会是“广州仔”陈艾森参加的第二届奥运会,5年前在巴西里约,他成为在单届奥运会上同时夺得男子单人、双人10米跳台冠军的第一人。

在广州教育圈,大家都知道,育才的体育很强。但是,走在发展快车道上的育才,想要实现的目标不止如此。

一直以来,育才秉持“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理念,想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育才学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为校长后,夏健君提出,要深挖“体育”的内涵,提出新的育人方向:从个体的竞技体育向全员参与的群体体育发展,从独立的体育课程强健身心向多元的体育精神孕育人才发展。这些新的思考,扩大了学校体育特色的外延,学校的体育特色焕发新的光彩。

“在活动上,我校打破体育只是运动的惯性思维,以体育为核心,结合自己长项、兴趣爱好选择体育事业的某一方面、某一角色发展,创新打造‘角色扮演’的微型‘体育圈’活动。”夏健君说,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体育讲解员、评论员;数学、理性思维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运动训练师;美术、信息技术好的,则是运动宣传媒体人;组织能力强的,则可以选择成为校际、班级体育花会的策划者……

总之,在微型“体育圈”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会,都能展示自己能力与天赋。

创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013年4月,学校与广州市育才中学、育才实验学校携手成立广州育才教育集团,推行以理事会形式实施管理,对集团内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衔接及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实验探究,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和教育文化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效应,促进教育均衡。

夏健君说,以托管办学为例,学校通过办学品牌+学校管理同步输出;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同步辐射;管理团队+优秀师资同步派驻,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乘“双减”春风,启育才新程。今年,“双减”成为教育圈热点,育才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探索不少特色做法,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夏健君说,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层作业设计与跟进、规范课后服务管理这些常规的举措外,学校还提出,让第三方的课后服务机构以学校的架构管理课后服务,设置校长和固定教室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在这过程中,学校还建立日常教学工作问题清单,做到当天报当天清,开展阶段性小结。

推动“双减”,减量不减质。课堂效率和师资力量尤为关键。

夏健君介绍,教师按照年龄、教学经验、学习能力等维度,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通过项目制形式,让教师之间增加交流,提升团队教学能力,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吃饱喝足,不需要额外“加餐”。

教育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主战场在课堂,良好的教育生态正在回归。


校长专访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校长夏健君:

百年育才,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奠基

南方+: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如何传承、发扬、创新岭南文化,力争成为广州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夏健君:为了传承、发扬岭南文化,打造“新广州,传粤韵”的岭南文化教育名片,我们以粤语讲古、粤语童谣为切入点,由少先队组织开展一系列传唱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影响新广州人家庭。经过将近十年开展,育才孩子已经很熟悉《月光光》《落雨大》《纸鹞飞》等粤语童谣。在近五年的越秀区粤语童谣传唱活动中,学校都获得了特等奖的优异成绩,还出过一位越秀区粤语讲古王——曹维岳同学。

南方+:学校如何挖掘红色基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夏健君:作为广州市首批“少年军校”之一,我们以国防教育为抓手,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国防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育才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知识,创新形成德育特色校本课题,而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让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南方+: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焕发新活力?

夏健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奠基”是育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发展虽已逾百年,但在新阶段上,学校不忘学校办学特色的初心,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我们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南方+: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育才学校有哪些杰出校友?他们是如何体现学校办学方针?

夏健君:育才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在“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下,育才学校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体育人才,在田径、足球、游泳、乒乓球、体操五个项目中获得奖牌285枚,银牌217枚,铜牌139枚,向国家、省、市运动队输送苗子97人。

育才都流传过这个故事,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96届毕业生韩明担任球童,现在已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育才的校友始终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见证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把育才的体育精神延续到社会中。

【记者】黄锦辉 实习生 陈纯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 彭奕菲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