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越秀集团联合主办的“湾区枢纽 智汇番禺”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使得南大干线经济带的建设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涂成林等多位知名专家现场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纵深发展的背景之下,南大干线经济带蓄势腾飞,将为番禺区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激发巨大潜能、增添持续活力。
南大干线全长30.32公里,是联系广州南站番禺新城组团及大学城组团的重要交通干线,被誉为番禺新城交通“大动脉”。南大干线经济带是番禺区根据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结合番禺区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谋划提出的具有区域连通与产业融合作用的经济增长带。早在今年9月份,番禺正式对南大干线经济带空间优化提升规划和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行动规划进行招标,就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番禺区产业发展布局图
南大干线加速番禺新城形成马赛克经济效应
11月23日,位于番禺汉溪大道地铁7号线上盖的越秀星寰TOD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加紧推进。数公里外的广州南站,是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年客运量超1亿人次,也是助力广州建设全球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站点。
当前备受瞩目、正在全力建设的南大干线交通大动脉,西边起点正好设在这里。
根据规划,从广州南站所在的番禺区石壁街钟三路出发,途经石壁街 、大石街、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石楼镇,止于石楼镇莲花大道,全长30.32公里,是联系广州南站番禺新城组团及大学城组团的交通干线。
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资源散乱等现代城市病,曾经是严重阻碍番禺打造后发优势,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拦路虎。南大干线的建设,无疑将让这一系统性的难题迎刃而解。
打开番禺地图,顺着南大干线这条交通轴线,可发现自西向东串联了广州南站商务区、长隆万博汉溪商贸旅游中心及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三个商贸组团,以及番禺北部的国际创新城、东部的现代产业园。
在经济地理学中,这种依托交通运输干线为发展轴,以轴上一个或多个发达城区为核心来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区域板块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带状经济区域的新型产业聚集现象,被称为轴线经济带。全球著名的美国硅谷101公路经济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的广深港澳科技科新走廊,即属于这类轴线经济带。
在广州,南大干线经济带,与天河经济带和黄埔大道经济带一样,是带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具有核心引擎作用的支撑平台。
作为贯穿番禺新城的大动脉,南大干线经济带镶嵌于番禺“黄金十字”产业轴中,对于带动整个番禺新城形成“马赛克经济效应”有关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其重点功能区建设方面,广州南站地区积极对接港澳高端产业资源,加速实现客流转变商流;较为成熟的万博长隆片区则立足文旅商体资源优势,展现新城市中心雏形;广州大学城则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反哺打造“湾区科创智核”;番禺汽车城则集聚造车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补齐产业链短板,力争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近年来,沿着番禺“黄金十字”产业发展轴线,越秀地产延伸布局南大干线经济带,从大学城,到莲花湾、国际创新城、万博CBD、番禺汽车城,再到广州南站片区,布局了星寰、星瀚、和樾府、里仁洞村、星汇文玺、智联汽车小镇等项目,整个集团的项目总投资已超过600亿元。
南大干线经济带成番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事实上,南大干线经济带规划建设的提出,与“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大力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打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战略背景有关。
番禺是珠江后航道重要区域之一,南浦岛、洛溪岛、大石片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均分布在珠江沿岸,位于广州市中轴线南延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番禺区正式提出,要以系统观念、全球视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以沿岸有机更新为抓手塑造发展新空间,以创新引领为核心打造沿江经济带,以交通贯通为重点布局基础设施网,建设绿色珠江,打造滨水景观,讲好珠江故事。
其中,就包括结合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将沿岸地区建设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生态魅力、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真正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营造宜居、宜业、宜工、宜商、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番禺区已提出要全力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而在番禺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所描绘和构建的“双轴三区多园”产业格局这张大蓝图里边,南大干线被媒体喻为“贯穿全场的灵魂人物”。
作为番禺今年的八大中心工作之首,南大干线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将以南大干线为纽带,推动广州南站地区、万博长隆片区、大石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园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番禺汽车城、东部莲花湾等重大平台重点圈层串联发展,通过资源要素整合,串点成线、线点结合,辐射引领全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推进,沿江经济带、南大干线经济带必将成为番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引擎。
广州南站占据顶流优势突显对资源的虹吸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速高端资本、人才集聚,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建设宜业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就必须首先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产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南大干线经济带空间优化提升规划和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行动规划的正式招标,标志着广州这条全新的经济带正在蓄势腾飞。而作为南大干线的起点,广州南站地区也将进入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格局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交通脉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和,广州南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区和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坐拥京广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深港高铁、武广高铁等5条高铁线路,广佛环线、佛莞城际、广珠城际等4条城际线路外,广州南站还承担着连通广州2号线、7号线、22号线、3号线、18号线的任务,是助力广州打造全球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支撑。
依靠无以伦比的交通优势,广州南站持续“加码”产业集聚,联系番禺、东莞、佛山等各地重点产业的生产、交换以及消费要素,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商业资源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为了加速将这个超级交通枢纽的“顶流”变现为支撑区域发展的实际综合效益,近年广州南站片区的功能定位,也从“单一的综合客运交通站场”转型升级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的门户枢纽”及“面向门户枢纽的价值园区”,由此也推动该片区核心板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人口、资本等战略资源的虹吸效应逐步突显。
在南站片区,越秀地产打造的星寰TOD项目已入市,为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让年轻人在双CBD簇拥的低密度国际都会区,享受到湾区生活圈应有的健康、舒适,星寰项目采取当下市场极为难得的全南向多开间布局和诗意森居,强势助力番禺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优质人居环境和大湾区和谐幸福生活融合示范区。
【撰文】冯善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