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潮州音乐:扎根生活,打造潮州音乐文化生态景观

南方+ 记者

本次活动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三期,名家共聚谈潮州音乐。

本次活动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三期,名家共聚谈潮州音乐。

何为潮州音乐?潮州音乐包括了什么?如何让潮州音乐继续散发“小桥流水人家”的淡雅之美?11月23日下午,潮州美术馆迎来了古朴典雅、风韵别具的潮州音乐浅谈。韩山师范学院原音乐系主任、副教授刘元平,潮州庙音音乐团团长杨业成,国家级非遗潮州音乐省级传承人陈镇锡,潮州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陈继志分别从潮州音乐传承、潮州细乐、潮州大锣鼓、潮州音乐调式等主题展开讨论。

韩山师范学院原音乐系主任、副教授刘元平。

韩山师范学院原音乐系主任、副教授刘元平。

本次活动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三期,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文联承办。潮州美术馆、潮州市音乐家协会、潮州市音协潮州音乐研究会协办。本次沙龙内容主要从潮州音乐传统民间器乐形式的潮州锣鼓乐、潮州细乐以及潮州音乐调式展开。

何以通过潮州音乐擦亮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之品牌?刘元平建议,通过营造潮州音乐文化“生态”和打造潮州音乐文化“景观”两方面进行潮州音乐的氛围渲染营造和活态传承。“继续增强对潮州音乐的认同和自信,尤其是年轻一代,让潮州音乐进入人们的潜意识,扎根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庙音音乐团团长杨业成。

潮州庙音音乐团团长杨业成。

杨业成讲述了以潮州小三弦、潮州琵琶、潮州筝为核心的潮州细乐及其乐器外形特征、演奏技法及小组奏产生的效果。他认为,现代音乐对青少年一代影响很大,传统音乐文化在青少年中不受看好。但潮州细乐是历代潮州音乐人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宝贵产物,希望未来可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培训传承,永葆潮州细乐之青春。

国家级非遗潮州音乐省级传承人陈镇锡。

国家级非遗潮州音乐省级传承人陈镇锡。

陈镇锡提出了潮州大锣鼓的传承难点:“潮州大锣鼓不像民间管弦乐可用弦诗乐谱抄传。历代鼓师除少数能用简单鼓谱备忘外,大多数则是靠师传强记,世代相沿,在传授推广上受到很大限制,且常因人事更迭而改动鼓曲或失传。”他与广州音乐学院教师陈天国、苏巧筝合作编写《潮州大锣鼓》,内容整合了新中国成立后由潮州民间音乐团许裕兴、邱侯尚、陈松、林云波等十多位老艺人传授整理的十八套传统锣鼓曲目和整理编创的新锣鼓曲五套,运用较先进的方法,重新整理定谱,制定能够表达各种敲击手法的符号。

潮州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陈继志。

潮州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陈继志。

什么是潮州音乐的“轻、重、活、反”?陈继志结合“轻六”五声骨干基本音阶、“重六”五声骨干基本音阶、“活五”五声骨干基本音阶、“二四谱”“工尺谱”与“轻”“重”“活”音阶四张音阶对照图示,详细叙述了潮州音乐“轻、重、活、反”的调式变化。陈继志提倡不轻易改变“轻六”“重六”“活五”等音阶的传统称呼。“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喜欢在‘轻六’等称呼后面冠上‘调式’字样,变成‘轻六调式’‘重六调式’等。我觉得这种称呼不够科学。”

潮州音乐是南中国民间音乐中一支极为重要的流脉,由于其历史悠久,乐风古朴,素有“唐宋遗音”“中原遗响”“华夏正声”之称。狭义上专指潮州方言区内的传统民间器乐形式,包括潮州弦诗乐、潮州锣鼓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乐、潮阳笛套乐和潮州外江乐;广义上指潮州方言区内一切民间音乐形式,除狭义上六个器乐乐种外,还包括潮州戏剧音乐(潮剧、正字戏)、潮州曲艺音乐、潮州民歌、潮州民谣(潮州歌谣)及其它。佛学泰斗赵朴初先生曾赞“潮州音乐有宗风,流畅中和听不同。曲调宋元应有自,《浪淘沙》又《小桃红》。”潮州音乐,由于其乐种丰富,且每个乐种自成一格,而被称民族音乐大系中最具“系统化”和“器乐化”的地方音乐之一。

【文/图】肖燕菁 吴嘉薇

编辑 李杰伦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