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广州圣心大教堂旁的小巷深处,莘莘学子书声琅琅。旧时日新学校,今日旧部前小学,波澜壮阔的百年办学就此展开。
今年,旧部前小学迎来了100周岁的生日。在百年时代风云中,学校数易其名,不改精神底色,坚持改革创新,为时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弄潮儿。
旧部前小学校长金秀玲
2021年9月10日,旧部前小学再与惠福西路小学合并,完成授牌仪式。旧部前小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百年旧部,原色寻芳。旧部前小学校长金秀玲说,旧部前小学有独特的原色文化————红色代表基因传承,指向有自信、有志向;绿色代表多元课程,指向乐参与、会交往;蓝色代表科普融合,指向善思考、爱探索。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金秀玲希望,每一个旧部前的孩子都能找准自身定位,让自己在人群中发光发亮。
百年底蕴,改革迸发活力
那是一个风云四起的年代,更是一个不破不立的改革黄金时代。
20世纪初,在广州城南靖海门前,有一条历史悠久而又热闹繁华的短街——旧部前街。也是在这条街道上,1921年,私立“日新学校”正式成立,毗邻圣心大教堂,曾为明德女子中学附属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立学校。
旧部前小学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百年时间长河中,学校经历了多次合并、改名与搬迁,直到1983年,才正式更名为旧部前小学。数次更名易址,历经沧桑,新中国成立后,旧部前小学焕发新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线,是全国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
清朝时期旧部前街景
上世纪50年代,在老校长刘淑贤的带领下,学校率先开启了教改实验,学习苏联“五年一贯制大循环”试验;60年代,开展“集中识字”教学研究;1964年被越秀区选定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先行点;1974年参与广州市语文“汉语拼音基本式”、数学“三算”教学改革的实验(历时五年)。
1980年起,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提出“语思统一,口语同步,内外结合,注重基础”;1984年提出“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的新体制”;1988年提出“从单项改革到综合的整体改革”。同年,广州市课外阅读活动现场会在旧部前小学举行。课外阅读发展至今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金秀玲介绍,那些年很多语文名家到学校进行阅读推广、培训,开了很多现场会,发展到现在,旧部前小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课程,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旧部前小学办学上的一项特色。
如今,阅读特色是几代旧部教育者倾注无数心血、共同努力传承发展的品牌特色项目。金秀玲说,学校一直推进“原色阅读课程”的研究,落实小学各年段课外阅读数量和阅读书目、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有效策略,打造精致多元的“悦读”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
科技创新,传承广府文化
走进旧部前小学,一座中医药植物园映入眼帘,草木芬芳,别有一番风味。
旧部前校门
旧部前小学是“广州市中草药种植劳动教育实践试点学校”。金秀玲说,不久前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共建了一份协议,专门邀请了药园的总工程师帮忙设计打造,一共种植了163种药食用植物。
2021年4月,旧部前小学五、六年级300多名学生到广州市国医小镇,开展以“传承国医文化,弘扬国粹精髓”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学习制作香囊,近距离领略中医药文化。
“希望学生不只是能看这些植物,还要知道怎么做成中药,药效是什么。”金秀玲说。学校还邀请专家、医生家长到学校,教学生如何将中药配成香囊、广东凉茶等,让广大学生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自觉成为岭南文化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建设者。
2018年起,旧部前小学在音乐课堂上开展鸣鸠琴的弹唱学习课程,结合中华古诗词、粤语童谣等内容培养学生弹唱能力,2020年被人民音乐出版社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鸣鸠琴教学示范校”。
“此次授牌,更坚实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步伐。”金秀玲说。
百年旧部,是城市文脉的传承者,更是岭南文化的传播载体。
旧部前迎来百年校庆
近年来,广州粤剧院“送戏进校园”活动多次在旧部前小学举行专场演出,给全体师生带来多场传统艺术文化的盛宴。学校粤剧队也参与其中,体验戏曲演出台前幕后生活,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自觉成为岭南文化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建设者。2021年1月,学校“粤剧”项目成功申报第四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及“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校高水平学生美育团队”。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金秀玲说,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选取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将科技教育活动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机结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技教育核心思路,形成了特色科技品牌项目“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航模制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2020年9月21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为旧部前小学题词。
2019年12月18日,“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航天英雄刘洋进校园”主题队日活动在旧部前小学进行。见到刘洋老师,学校科技队员们无比兴奋,争相分享自己的科创成果。
2019年12月18日,航天英雄刘洋莅临学校,点燃旧部前学子科技梦想。
如今,科技教育是旧部前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小创造、小发明在旧部沃土中茁壮成长,一种崇尚科学、崇尚人文的学校文化正在形成。
2009年3月,学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殊荣。
“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一个位置”是旧部前原色课堂孜孜以求的教育真谛。金秀玲说,原色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个别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记者】黄锦辉 实习生 冯佳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