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贷”动“瘦身鱼”,为幸福“增磅”|韶关农行

南方+ 记者

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突水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渔业养殖村。村里有一口润泽了当地祖祖辈辈的泉水,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神仙潭”。因为水质好、温度适宜,当地村民在自家鱼塘把鱼养大后,放进“神仙潭”里再养殖约三个月,鱼儿就能“锻炼”得体形纤长、身无肥膘,故而得名“瘦身鱼”。“瘦身鱼”的肉质鲜美紧实、没有腥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下子就成了当地特色产业品牌。

“神仙潭”一角

近日,笔者走进当地养殖户李柏文的水产养殖场,只见鱼儿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清澈的池塘里,片片鱼鳞在阳光下忽闪忽闪,把整个场子映衬得生机盎然。此情此景,让李柏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2006年起,李柏文一家便开始养殖孵化鱼苗,并借助“神仙潭”的地理优势向市场输送特色“瘦身鱼”。凭着多年来辛勤劳作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对于渔业市场前景的准确把握,目前鱼塘养殖面积已扩大至70亩,形成了集饲料批发、鱼苗孵化、成品捕捞、货物运输“四位一体”的产业链条。

村民们正在捕捞“瘦身鱼”

今年以来,李柏文有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想法,逐步把工作的重心从鱼苗孵化转移到“瘦身鱼”的养殖销售,积极谋求“多条腿走路”“多路子致富”的新法子。但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饲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的增加却让他犯了愁。

韶关农行驻镇金融助理实地了解情况

了解到李柏文的情况后,韶关农行驻翁源官渡镇金融助理陈文珍主动上门拜访,结合省、市分行“建机制、搭平台、配产品”的指导性要求,主动对接农户需求,采取纯信用、免抵押的贷款方式为“瘦身鱼”项目融资减负,成功向李柏文发放100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大大缓解了养殖场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为其送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有了这笔钱,鱼饲料不愁了,一家子的工作动力也有了,没想到搞养殖也能有奔头!”李柏文幽默地说道。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金融是农村产业经济的血液,在促进‘三农’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文珍表示,要找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寻求有力突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助理与驻镇工作队一同商议融资方案

“接下来我们还要把这‘瘦身鱼’的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特色来!”尝到了甜头的李柏文计划要打造“突水生态鱼”品牌,项目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在金融助理陈文珍的牵线搭桥下,农行韶关翁源县支行采取“银行+省农担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拟对其授信300万元,通过拓展银保担互动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方式和工具,有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助力其打造本地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突水村内的8个自然村利用“神仙潭”的水灌溉、养鱼,鱼塘已达800多亩,在农业银行的金融“贷”动下,养殖“瘦身鱼”已成为村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给当地村民的生活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李柏文的故事,只是韶关农行金融助理“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驻镇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自6月份起,韶关农行联合省农行及省内兄弟分行共派出101名金融助理到全市各乡镇开展驻镇帮扶。金融助理们到位后,深入开展“学政策、重调研、抓落实、促成效”工作,注重政府引导、金融赋能、市场运作,择优选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强村富民目标的“一村一品”项目,配套“融资+融智”的金融服务方案,及时为乡村企业和村民提供金融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该行通过金融助理推荐办理的涉农贷款共计超过1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600户。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陈伦明

编辑 李幔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