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深圳市龙华区一位先天性聋哑人小华(化名)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龙华区民治街道司法所驻龙华法庭调解员,衷心感谢调解员近期的暖心调解,让其后续三个月的生活有了着落。
据了解,2019年12月,小华的同事小李(化名)为筹房屋装修款,在小华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手机在支付宝借呗平台申请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10100元。事后,经小华追问,小李写下借条并承诺分期还款,但到期后,小李却以各种理由逾期不还,在小华的多次追讨下,仍拖欠8600元。两年来,小华多方奔走维权,生活已陷入困境,借款平台的催款短信更是给小华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困扰,无奈之下,小华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今年9月16日,龙华法庭将此纠纷转介到民治街道司法所驻点调解室,希望调解员予以调处。调解员第一时间主动添加了小华的微信,了解案情后,立即联系小李,但小李始终不接听电话。调解员决定调整思路,采用法院短信平台给小李发送短信告知其“在龙华法院有涉诉案件,避免造成
调解员深知化解此纠纷的症结点在于小李,遂从仁义道德和法律利害关系角度展开分析,对小李进行思想工作,告知其信任是友谊的桥梁,而自重则是友谊的催化剂,引导其换位思考。调解员的耐心劝说终于使小李内心产生触动。随后,调解员与小华通过“短信交流、纸上对话”方式进行沟通,建议小华适当让步。
经过调解员一个月来的真诚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小李于2021年10月30日前一次性向小华返还借款本金共计人民币8100元。至此,一场“干戈”在“情理法”的交融下化为“玉帛”。
公平正义不会因“聋哑障碍”而缺席!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民治街道司法所消除各种障碍,全心全意为残疾群众办实事,充分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用实际行动保障了残疾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无声世界感受到调解的温情。据统计,截至11月23日,民治街道司法所接待残障人士及困难人群来电来访咨询136人次,受理调解案件56宗,挽回经济损失58.23万。
文/图:司新宣、龙华区司法局
通讯员:刘翊晗、李金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