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白绿一家。
从芳村听松园中的培英书院,到白鹤洞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州市培英中学已走过了142个年头,不仅见证了广州近代教育的变化,而且为社会发展培育了无数人才和社会栋梁。
2021年10月,广州市培英中学云城校区正式启用。广州市培英中学校长潘勇表示,培英中学将以“世界入怀,培育英才”为办学理念,以“信、望、爱”为校训,把“多样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国际化提升”作为学生发展战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花地植根中西融合
1879年,美国人那夏礼博士在广州沙基(今六二三路)创办培英的前身“安和堂”,开设数理、英语等课程,播下新学种子。
1887年,那夏礼和岭南大学创办人之一尹士嘉购入花地听松苑3.3万平方米,1889年,学堂迁至芳村花地,改名“培英书院”。后来再迁至芳村白鹤洞现址。后来,广州、台山、江门以及香港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以“培英”命名的中小学,都是从广州“培英”衍生而来。
那夏礼办培英书院,逐步推行美国学校教育制度,在课程方面已摒弃当时传统的四书五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1912年,后来任培英中学校长的傅世仕考入培英小学二年级,他回忆,除了国文外,书院还有地理、历史等课程,令他感到新鲜有趣,最令他开心的是“不必死背课本”。
上世纪20年代,培英中学声名在外。那时,那夏礼博士大量购进理化教具,培英书院教具数量之多居全国前茅。外人都知道,这里较早办起实验室,各种实验仪器及设备十分完善,并且注重职业教育,根据学生意愿,分编普通、文史、英文商业、师范等班。
更重要的是,这里汇聚了一批名师学者、硕学鸿儒,他们学识渊博,风格不一,不少人具有留学背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一位华人校长关恩佐,曾留学美国,仪表非凡,博学多,平时庄严肃穆,不苟言笑,注重守时和效率。我国著名翻译家、新闻学教授叶启芳,曾任校长。他演讲时,如行云流水,亦谐亦庄,饶有风趣,对所阐述的问题条分缕析,娓娓动听。曾任教务长的徐甘棠,是清末举人,他主讲中国历史,从不带课本,不用讲义,一上课,就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每到精微之处,引古证今,令人赞叹。
1938年,培英中学曾南迁香港、澳门躲避战乱。1943年夏,广州培英从澳门迁回广东,一路北上,到达曲江。师生在校长傅世仕的带领下,辗转连县双喜山,购伐松树,亲手搭建课室与宿舍,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坚持上课。在艰难的日子里,傅世仕校长总是以“信、望、爱”鼓励大家。1945年11 月,广州培英结束了8年漂泊,回归白鹤洞。
1949年10月15日清晨,在广州的长堤东亚酒店,升起了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的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就在这一天清晨,培英中学升起了广州中学里的第一面新中国五星红旗,见证了培英人的光荣,也见证了广州的新生。
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在培英校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我爱我培英学校,优良传统,白绿健儿,一家亲情谊重,信望与爱,陶铸英才为国用,鹰扬长空。广沐化雨春风。”
“白绿”是培英的校色。白色是最单纯、最统一、最能表现大自然缤纷色彩的一种颜色,它象征着纯洁、光明、真诚、坦白和谦逊。绿色象征着生命、春天、希望、和平、和谐。
百余年来,培英中学培育出了无数英才,有旅美华人科学家协会主席、太空能源专家余瑞楚,加州大学教授、著名心脏科专家刘赐江,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生物学家李卓皓,中山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陈乐素,北京肿瘤医院院长黄国俊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老宪洪,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林尚杨、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等。
88岁高龄的培英中学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力发电领域的著名专家罗绍基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他在培英学习、生活了6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长和老师们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何为“爱国”。“我现在已经很难想起具体的事了,但仍然记得当年培英师生的爱国热忱。尤其是当时我们的校长,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参军,我们都很崇拜他。”罗绍基说。本着这样一份爱国热忱,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罗绍基主持修建了湖南、广东等地的多项水利工程建设。为我国水电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是培英的特色。老校友回忆,上世纪初不少排球国手都从培英走出,先后有23人入选当时的国家队;在日寇侵华、广州沦陷时期,不少学生随学校一起沿北江转移北上,遇到经费困难,学生、老师们就自发参加排球比赛、管弦乐演奏会,用获得的奖金支撑办学。
1923年远东运动会,培英中学的谢应麟、刘权荣等四人,被选拔为国家队代表,占当时国家队员的三分之一,成为国家排球史上一段佳话。此外,刘权达是我国第一位女排教练,而邝瞻善老师被媒体喻为“中国排球之父”。
除了有“排球少林”的称号外,培英还培养了著名足球前锋古广明,雅典奥运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杨维、雅典奥运男子花剑亚军吴汉雄,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刘克军等。
云城校区开启新征程
10月18日,广州市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正式启用,600余名华社高一年级师生参加了入门礼,成为云城校区的首批使用者。
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位于云城西路1189号,占地超过8万平方米。新校区计划开办48个班,配备了48间课室、46间走班课室和独具特色的功能场室,可提供2400个优质学位。
学校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拥有VR虚拟实验室、校园数据驾驶舱,还有AI科创、VR影视制作等科技功能室,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校园教学质量,打造“5G+智慧校园”的标杆。
潘勇表示,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国际化提升”。云城校区完全建成后,将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主校区,先进科技手段的加持,会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鹤洞校区将继续开设港澳子弟班,同时与国外知名高中探索合作办学,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百年名校。
港澳子弟班,是新阶段培英中学的另一张名片。
2020年,广州市培英中学首次开设港澳子弟班,在读港澳学生就超过了120人。目前,港澳子弟班设在培英中学鹤洞校区,实行全寄宿制。课程设置将以国家课程教学为基础,开设各种与国际接轨的拓展学习的课程,为孩子提供多种途径学习培训指导。
培英中学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与香港、澳门培英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加强沟通在港澳子弟班开设特色课程,子弟班的高中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内地参加联考,或回香港、澳门参加当地的高考。
世界入怀,培育英才。
历经142年的风风雨雨,培英中学将扎根白云,面向全市,积极主动参与广州市整体教育资源的互动,让更多人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资源。
【记者】黄锦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