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做柚子精深加工,就像是给柚子施魔法一样,让它从一颗果,变为成百上千种产品。通过千变万化,最终让柚果实现全果利用。”在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加工厂区,公司创始人傅曼琼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柚子深加工产品,自豪地说。
因为爱“折腾”,她从特区深圳回到山区梅州,从港资企业的高层管理变成柚通柚美品牌创始人;因为敢干敢试,她带领团队8年研发出100多个柚类加工系列产品,让梅州柚“年年见变成了天天见”,有效延长了梅州柚产业链,助力梅州柚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通美实业已发展为年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傅曼琼努力实现当初的目标:带动大埔县当地的柚子产业发展,“现在公司旗下三家农民合作社社员超过300人,基地柚果种植面积近4000亩”。
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曼琼。 南方+ 梁时禹 拍摄
敢试 研发上百种柚子深加工产品
柚子蜜、柚子辣酱、柚子酥……走进位于大埔县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美实业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柚子产品摆满了货架。
“我们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是柚子酱,是公司最早研发的一款深加工产品。”拿起货架上的柚子蜜,傅曼琼向记者介绍,“柚子蜜使用的原料是柚子皮和瓤,经过慢火熬煮之后做成,既可以加水稀释成柚子茶,也可以用作面包伴侣。”
打开柚子蜜,一股浓郁的芳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用手指沾一些放在嘴里,柚子独特的清甜充盈口腔。
傅曼琼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诞生源于偶然。
“2007年,我与丈夫到大埔购买了一批柚子,制作成柚子蜜送给了客户作为礼物,大家品尝之后纷纷觉得柚子蜜味道不错,通便效果特别好。”有一位客户还与傅曼琼开玩笑:“你这手艺,不去开工厂做柚子茶,真是可惜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傅曼琼把这句话记在了心上。创业之初,她的第一款产品便是柚子蜜,“刚开始,我们只用皮和肉,但生产到一半就停产了。”
为何停产?是味道没有手工熬制的纯正,还是因为产能过高导致产品积压?面对记者的提问,傅曼琼都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她拿起工人剥在一旁的柚子皮说:“这东西处理起来太难了,柚果的转化率太低,企业没效益。”
制作柚子蜜只需要用到柚子的果肉和一部分表皮,剩余的部分全部要废弃,会造成50%—70%的浪费。此外,如何处理柚子废弃的部分也是一个难题。“那时工厂设在山谷里,这些垃圾乱扔会造成环境污染。”傅曼琼说。
她果断地停掉了生产线,赴华南理工大学寻找专业人士帮忙。
“不问不知道,原来柚子全身都是宝,不仅肉可食用、皮可入药,叶、花朵、瓤、籽、衣也都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化妆品、洗浴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傅曼琼茅塞顿开,要提升效益,就要做出更多样化的产品,让柚果转换率接近100%。
一款柚子蜜,带动了近百款产品的研发。
傅曼琼将专事食品研发的亲弟弟“拖”到大埔,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研究队伍,负责产品类型的研究,努力将柚子“榨干吃尽”。
如今,公司已经研发出百余个柚类加工系列产品,拥有29项知识产权;现在在市场上能够看得到的产品有20多种,如蜂蜜柚子茶、柚子酱、柚小丁、脆片、金柚月饼、柚子熟糕点等休闲零食。除了食品加工,公司还生产各种含柚子成分的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敢干 放弃高管身份回乡创业
从基层厂房工人开始做起,一步步成了管理层,最多时一人要管理上万人团队……翻阅傅曼琼的简历,一行行工作经历令人印象深刻。“我和丈夫相识于厂房,相恋后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于2003年时办起了自己的工厂,主做五金塑胶、数码配件。”
夫妻俩兢兢业业,事业顺风顺水。“工厂发展很顺利,虽然在2014年之前经历了两三次转型升级,业务发展还是很稳定的。十几年下来积攒了些钱,生活无忧。”
一颗柚子,打破了夫妻俩的悠闲生活。傅曼琼总结,与柚子结缘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归根结底就是我闲不住,喜欢折腾。”
2007年时,傅曼琼跟随丈夫回家乡大埔祭祖时,发现山坡上好些果子没人摘,还有一些被丢弃了。傅曼琼联想到,幼时,在家乡湖南,有一种苦柚子,个头小、入口涩。外婆瘫痪卧床不起时,家里人曾用柚子皮做成甜酱,掺水里给外婆喝,有通便的功效。“那么好的东西,烂在地里真是太可惜了。”回想起客户对自己制作的柚子茶的好评,傅曼琼冒出一个想法:回大埔建厂,开发柚子系列产品。
然而,创业之初,现实给予了她当头一棒。投资设厂前,傅曼琼做足了功课,拿着方案报名了梅州的一个创业创新比赛。路演时,一位天使投资人告诉她,不看好柚子茶的项目,认为这个项目不会成功。
然而,傅曼琼想要开厂的想法却更加坚定,湘妹子“火辣”的斗志一下就被激了起来。“我被这句话刺激到了,他们认为不可能,我偏要试试。”她与先生放弃了在深圳的事业,果断回到大埔县开厂。
越是不被看好,越要做得响亮。烈日下傅曼琼奔走在大埔县里寻找合适的厂房,从3月到8月,整整花了5个月的时间;与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谈合作,保证原料的储备量;前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向消费者、经销商推荐自己的产品……尽管过程十分艰苦,但傅曼琼却十分果敢。“哪有啥事顺风顺水,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做出花样。”
一步一个脚印,通美实业越做越大。如今,通美实业已发展为年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省重点龙头农业企业。
敢闯 做强柚子精深加工产业链
站在傅曼琼的种植基地向远处眺望,漫山遍野的柚子树郁郁葱葱,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越发油亮,几名工人拿着除草器在果树下走动。“我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有空时就来傅总的果园里除草,帮忙打理果树,一个月下来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工人郭叔告诉记者。
近年来,除了做好柚子的精深加工之外,傅曼琼不忘带动村民致富。“我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为脱贫户开展技术培训、无偿提供果苗、发放生产资金等,一方面让大家都富起来,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品质优良的原料。”傅曼琼说。
在她的帮助之下,300多户脱贫户通过种柚子、在工厂务工,日子越过越好。“我现在靠种柚子,通过保价收购,一年收入接近5万元。”脱贫户丘铁城说。
“种柚子看似简单,但也有很多讲究,譬如要采用什么有机肥料,如何正确地施肥除草等。我们还会提供生物酵素肥给农民免费使用,只要农民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一定给予最大力度的扶持。”傅曼琼说。
随着大埔蜜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傅曼琼开拓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
今年中秋节,金柚月饼如期上市,金柚原味月饼、金柚果仁月饼、奶黄流心柚子月饼3种口味不仅畅销珠三角,在北京、山东等地区也大受欢迎。
一块月饼,背后是精雕细琢般的制作工艺。“我们经过80多次的精心测试不断调整配方,在工艺流程上精益求精,甚至对面粉发酵时间、烘焙温度、烘焙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测试。”傅曼琼说。
新产品也在加快问世。“这是我们研发的柚子膳食纤维粉,供给喜欢健身、需要减重的城市白领,现在正在寻找上市的时机。”傅曼琼拿起产品架上的一包颜色微黄的粉状产品告诉记者,“柚子膳食纤维粉是我们与广东省农科院共同研发的,这份产品值得期待。”
做大做强蜜柚产业,深加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美实业的精深加工模式也带动了梅州整个柚子产业的发展,附近的柚子深加工企业纷纷兴起。
“如何做好‘梅州柚’品牌,这个问题太大,不是我能回答得了的,但我会以匠心工艺,做好我的柚子深加工,延长柚子产业链,为梅州柚产业发展撑腰。”离开前,傅曼琼坚定地对记者说。
原标题:
梅州柚深加工创变者傅曼琼:
精深加工“巧施”魔法 小柚果“玩出”大花样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