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学术圈”正在成形!粤港澳高校组逾20个专业联盟

今日香港地
+订阅

11月22日上午,2021粤港澳高校联盟校长论坛暨五周年成立大会在中山大学举行。为了集中三地精英高校优质教研资源,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在2016年共同发起了粤港澳高校联盟,至今已有40所成员院校,香港8所由教资委资助的高校及香港都会大学都是其中成员。

五年组织上千场高端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大会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大湾区建设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近年来,粤港澳多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多领域都有着紧密的合作。联盟的组建也全面提升了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活动现场发言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活动现场发言

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介绍,联盟组织了上千场高端学术论坛和研讨会。联盟院校也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文、理、医、工多个学科领域展开合作,组建了20多个专业联盟,接连成立了“粤港澳高校会计专业联盟”“粤港澳高校工科联盟”“粤港澳中医药联盟”和“粤港澳空间科学与技术联盟”等学科联盟,今年联盟还继续增加了11个合作领域,预期在更多学科领域培养科研人才。

香港高校通过联盟获得内地拨款

记者了解到,粤港澳高校联盟许多成员高校在空间科学、肿瘤学、生物医学、量子物质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其中不少高校也从内地获得专项资金拨款。

香港城市大学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今年获得了2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其中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拨款500万元,这也是广东省科技厅自去年推出联合实验室计划以来,两届共20个项目中首间通信工程领域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将以大数据图像和无线通信应用两大范畴为研究重点,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的产业化做准备,也为粤港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

共建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

广东省政府最新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支持内地与港澳共同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推进各项加强粤港澳教育合作措施。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港澳多所高校赴粤建新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澳门科技大学(中山)、香港大学(深圳)将陆续落地。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致力于融合学科教育,以港科大过去30年内在科研及科技创新领域的扎实基础,采用一套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以促进融合学科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的发展。

联盟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开放办学,合作办学,联合为国育才。

今年5月,香港科技大学与腾讯金融学院(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培育金融科技人才。双方将共同开发金融科技课程,结合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成果与腾讯丰富的营商经验,开创产、学、研互相结合的崭新培养模式;其他合作内容包括为科大生提供实习机会、共同开展与金融科技相关的研究和发展项目、带领及指导学生进行专项研究等。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线主持校长论坛子议题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线主持校长论坛子议题

在医学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肿瘤学术思想和岭南林氏中医正骨推拿经验在香港的传承、交流和学术研究,今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决定在港中大共同设立“国医大师周岱翰中医肿瘤学香港中文大学传承工作站”和“岭南林氏推拿香港中文大学传承工作站”,以流派传承为契机,展开临床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合作。

岭南大学与深圳大学也致力于合作培养大湾区优秀人才,共同开展了“2+2双学位本科专业项目”也共同建立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学科课程,未来双方还将积极探讨建立大湾区联合校区的可行性。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明显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活动现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明显,开放程度极高,多元文化共存,联盟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出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国际教育示范新模式。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粤港澳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高松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未来联盟高校会继续聚集大湾区乃至国际优秀人才交流互动,引导引领在校学子和青年才俊更好地认识大湾区,将个人发展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同时联盟也将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张诗雨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