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未来5年,光明加快综合枢纽建设,谋划新增城际线路,加快城市轨道规划建设,促进光明至湾区各节点互联互通,重点强化与市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
到2025年,区内物流体系初步完善、客货总体分离、停车资源盘活、交通治理升级,交通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未来五年,光明将全力推进综合交通系统转型升级,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1小时可达湾区核心城市
未来5年,光明交通将打造区域通达、绿色先行的世界一流科学城交通典范;构建出行生活圈,15分钟城区慢行出行,30分钟直达机场,45分钟至市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
到2025年,轨道运营里程达43公里,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达25%,至湾区核心城市出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至机场接驳时间压缩至30分钟。
构建“3+16”公交场站布局体系
光明加快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重点推进龙大光侨立交和外环白花立交建设,加快推动龙澜大道北延和南光高速北延前期研究,构建“三横三纵”高快速路网;构建“3+16”公交场站布局体系,推进光明、公明、将石综合车场建设以及乐府广场等16处配建公交首末站建设。
到2025年,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达4.2公里/平方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20公里,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
争取绿色出行分担率达80%
规划中提出将新建慢行道140公里以上,改造慢行道46公里以上。合理布设自行车停车区100处以上,实现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
到2025年,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达2.5公里/平方公里,提升绿色交通出行竞争力,争取绿色出行分担率达80%。
新增“宜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试点客货分离,增加停车供给,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摸排拥堵路段和节点,改善拥堵节点20个以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建成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10处以上,新增“宜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探索停车共享机制,有效缓解停车难。
根据《规划纲要》,“十四五”时期光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囊括科技、经济、城市、民生、生态五大重点领域,在经济实力方面,到2025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创新能力方面,基础研发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20%以上。
多维观点
未来五年,光明将聚焦交通建设四大任务,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相匹配的一流交通配套。紧盯城市发展形势和市民出行模式的变化,全力塑造以一流设施、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支撑的高品质城市交通,将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也将为光明实现宏伟目标带来强力的交通保障。
【整理】余晴晖 邱永宽
【部分数据来源】深圳商报、深圳商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