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湾五年来GDP及人口平均增速均超7%

南方+ 记者

11月22日上午,金湾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金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军代表金湾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就,面向未来五年谋篇布局。

超过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明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答卷”。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成果丰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等亮点逐一呈现。

报告提到,2020年,金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4亿元,总量较“十二五”末增长66.7%,年均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8.3%,总量在近五年均位列全市第一。

常住人口由31.87万人增长到45万人左右,年均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元,位居全市前列。GDP及常住人口增速双双超过7%。

五年来,金湾建成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营商环境分析系统、在全市首推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在全市首创工程项目审批“8·4·3”模式、“标准地”改革、“代办员”制度……一系列首创、首推、首设持续落地。今年1月,金湾区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运作,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这五年,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初现,成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最好注脚。全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近1300亿元,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连锁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从86家增加到452家,增幅近4.5倍。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是过去五年金湾市民最直观的感受之一。无论是航空新城,还是平沙新城,从无到有拔地而起。方便群众一站式办事的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金山公园、金湾情侣路等综合景观带成为网红打卡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新地标,金湾华发商都建成开业,共同宣告着金湾“有区无城”的历史面貌的彻底改变。

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由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被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金湾区在2019年全省各县(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二。来自金湾的明星农产品——“金湾黄立鱼”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名录。金湾区还获评为“中国黄立鱼之乡”“中国桂虾之乡”。三板村、沙脊村则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医疗、教育、养老,民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为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金湾区五年来累计民生社会事业支出278.74亿元,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26所,新增学位1.4万个;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投入使用;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0个、长者饭堂40个。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编辑 吴冠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