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编办:推动编制资源倾斜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

南方+ 记者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东莞市委编办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把脉问诊,精准开方,事后回访,最大程度发挥编制资源效用,统筹编制力量助力东莞民生发展,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倾斜保障教育事业

东莞市委编办聚焦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教师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最大程度发挥编制资源效用,推动教育扩容提质。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加大对基础教育编制保障力度等纳入省委、省政府支持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预计今年底前,广东省将下达新一批教职工编制至东莞。

重点保障义务教育机构编制,调剂补充中小学编制571名,推动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校41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4.09万个。

规范做好公办幼儿园登记管理,东莞市委编办先后指导4所镇街公办园登记设立为事业单位,确保公办幼儿园公益属性、非营利性,惠及1910个公办学位幼儿。

创新建立中小学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计划利用3-5年时间引进百名高层次人才,今年已审核35名专项编制用于2022年人才引进。另外,东莞市委编办审核同意了今明两年全市中小学公开招聘教职员976名,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东莞市委编办聚焦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风险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背景下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机构和工作任务,调剂补充事业编制,完善健康教育及防疫检验工作架构,为打赢防疫攻坚战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顺应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将东莞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更名为东莞市卫生健康继续教育中心,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镇级医院党政分设试点改革,在长安医院增设党组织书记职数,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促进医疗事业更好发展。

深化医养结合试点改革,稳步有序推广至市人民医院等10个事业单位,主要任务增加老年人养护服务内容,推动以养促医、以医托养,预计至少可面向市民提供500个养老床位,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多层次满足老年人需求。

结合抗疫一线医务防疫人员招聘有关工作要求及东莞医疗系统编制资源实际,推动市人民医院等36家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398名,提升东莞医疗卫生综合水平。

优化民生服务机构职能配置

东莞市委编办聚焦民生服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职能任务分配不够合理、服务对象不够清晰、运转不够高效顺畅等问题,优化民生服务机构职能设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以理顺流浪人员安置、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养护服务为切入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市金菊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市社会福利中心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主要任务,预计增设长期滞留人员安置床位300张、养老服务床位200张,并计划新建困境未成年人安置区。

成立市镇两级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构建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5-10月,市镇两级医疗保障事业中心已通过国家医保平台服务1257万人次,办理68.27亿元待遇结算业务,处理违规定点医疗机构109家,为一万多名困难人员发放医疗救助金7000多万。

适应新阶段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对标团中央有关机构设置,将东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更名为东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进一步明确以青年志愿者为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管理志愿服务的优势,更好地统筹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民生保障工作。

【采写】唐卓 吴擒虎

编辑 于羽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