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创办时间:1919年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219号
校训:敏行志远 尚学至德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办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学校赓续爱国主义教育初心,以知识树灵魂,以品行强脊梁,培养具备家国情怀的英才。
百年办学彰显爱国主义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的办学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的至德学校。当时,樊公祠“至德堂”出资兴建学校,广招学生,培养品学兼优的英才,取名至德学校。
1934年,番禺县政府与国立中山大学在至德学校合办“龙洞教育实验区”。由中山大学派驻校长和教导主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且给他们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教育实验区的教学方式是在学生中推行“即知即授”的小先生制,具体做法是高年级学生除了按授课时间表规定接受教育外,还要去辅导低年级生和校外文化程度低的男女农民,在家中就是文盲父母的小教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知识能力,也快速地帮助村民脱盲。
建校初期,学校对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军训课,邀请当时有名的教官邓立模先生执教军事体育。经过严格的训练,全校学生队列操练整齐威武,枪支射击水平高。1944年,在全县国民小学文化、军事开合大赛中,至德学校荣获番禺县第一名。
后来,中山大学派来任教的龙世雄和本村学生樊和亮、樊和瑞(后改名为樊志全)兄弟二人到广宁怀集、清远等地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樊和瑞在一次掩护同志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龙世雄、樊和亮坚持斗争到全国解放。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
百年来,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秉承“敏行志远,尚学至德”的校训,提升学校全面育人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高质量国家课程、高品位校本课程及高水平专业团队的优质特色学校。
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在保障国家课程时,还开设了“绿色”“科技”“人文”类特色课程,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设置校园足球俱乐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创新,根据生源结构、学生个性化需求、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条件,先后开发出了至德课程、科创课程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三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逐步确立了“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德”的育人理念,从“育足球人”向“足球育人”的方向稳步发展。学校国旗班参与省市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了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
到了21世纪,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堂教学改革,引进“研究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钻研的能力。教学的改革,唤醒了学生主体意识,教学效果显著。其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巧用研究性学习》一书获广州市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践一等奖。师生合著论文《“长寿村”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其环境保护建议》入选2002年广东省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读本。
今年,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作为天河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实施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的种子学校,正在通过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记者】杜玮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