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救人!中山大学校园内的AED立功了
11月21日晚8时许,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西大球场上,一名男性突然晕倒,心搏骤停。
球场上的保安立即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校园门诊部医生。8时52分,值班医生彭安萍接到电话,指示保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自己则与护士陈一剑携带AED和抢救物品骑车赶往现场。
抢救现场。通讯员供图
彭安萍、陈一剑几乎与120急救车同时赶到现场。此时患者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120医生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彭安萍、陈一剑立即打开并使用AED,AED分析提示室颤,立即给予除颤,完成首次除颤。
除颤后,在场的医护人员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约5个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后,AED再次分析患者心律,提示仍为室颤,实施第二次除颤后继续胸外按压和球囊辅助通气。其间,患者反复多次喷射性呕吐,偶有抽搐,彭安萍、陈一剑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异物,放置口咽通气管。
经过持续抢救,终于,到了晚上约9时20分,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恢复,胸廓起伏,自主呼吸恢复。彭安萍随同120救护车医护人员转送患者至附近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抢救现场。通讯员供图
“就在上周,科里刚刚也进行了单人、双人心肺复苏的过程和AED使用方法的培训、考核。”彭安萍介绍,该院每年都会组织对职工进行CPR培训,所以自己和同事都对此“烂熟于心”。
秋冬季节是心梗的高发季。11月13日17时50分左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聂晓露和两位护理实习生霍颖、凌慧婷,联合黄沙地铁工作人员使用AED为突然倒地、心博骤停的乘客阿叔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了两次除颤,最终使该乘客心脏复跳,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地铁站乘客昏迷!两名医学生出手上演“生死时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涛介绍,一旦发现有人突然突然跌倒,进而呼之不应,意识丧失,应该马上想到该患者很可能是出现了心搏骤停,需要立即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尽快取得AED。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可以根据AED的语音提示,尽快为患者进行电除颤,并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专业人员接手或患者恢复意识、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
【记者】钟哲
【剪辑】许舒智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