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文 | 广东省中医院 文灼彬 张靓雯
她是现代中医乳腺病学开拓者,提出“六郁治乳”理论,临床上创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诊疗体系、乳腺炎性疾病“燮理阴阳、立法衡通”诊疗体系、乳腺癌“分期辨治”诊疗体系等,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医诊疗方式——
首创我国现代中医乳腺病学,创立“从六郁治乳”理论体系,建立中医乳腺病全病种、全方位、全周期的防治康复体系……年近80岁的全国名中医、“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最美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专家林毅,至今仍坚持每周出诊6天,年服务患者量逾万人次,其中疑难复杂重病患者占比超70%。
“选择中医药,我无怨无悔。攻克乳腺病,我风雨兼程。”从医56载,林毅以岐黄为盾,阻击乳腺病这一威胁女性健康的“粉红杀手”。
林毅近照。
开创发展现代中医乳腺病学科
林毅出生于福建一医学世家,因各种机缘进入中医大门。从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前,林毅在桂林一家西医医院实习。正是这段实习经历,更加让她坚定了选择中医药道路的信心。
有一次,林毅实习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病人,因在淋雨后出现剧烈头痛、高烧不退等症状入院,已经过各种检查及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
“见彼之痛,若己有之。”林毅根据病人的症状,通过四诊辨证,断定患者证属“夹色伤寒”,想到了伤寒老师传授的经验方“五虎汤”,与之方证对应,应该有效。然而在这家西医院没办法开中药,自己又是实习生,不能独立用药。眼看着病人每况愈下,林毅决意一试。于是,未经主治医生同意,她从中医院买回药材,连夜为患者煎服中药。
第二天,科主任查房时大声问是谁给病人吃的中药。“糟糕了,患者是不是吃出问题了?”林毅赶紧走进病房承认。不想却得到了赞扬,还破例让她继续用中医治疗。
原来,一服汤药下去,病人不仅奇迹般地退烧了,而且头项痉挛也得到缓解,一个星期后患者痊愈出院。
林毅的优异表现令西医院专家刮目相看,向原定留校任教的她伸出了橄榄枝。另外一家实习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也点名要林毅留院工作。
受家庭熏陶以及国医大师班秀文、名医林沛湘等成才经历的感召,林毅决意放弃留校机会,在临床磨炼,提升中医技术。随后,林毅先后在桂林市中医医院、陕西临潼的军队医院工作,其间接诊了大量患者,成为内外妇儿的中医通才。
1979年,百废待兴的桂林市中医医院来函希望调林毅返院,得到军队医院同意后,林毅带着一身本领返回桂林。她敏锐地发现,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炎患者明显增加。“当时乳腺疾病分科不明确,有的在外科治疗,有的在妇产科治疗。乳房作为女性第二性征,却连专门治疗的科室都没有。”作为一名“女郎中”,林毅更能切身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于是就萌生建立中医乳腺专科的想法。
想法有了,可是怎么建?当时在全国都没有先例可循。
适逢1982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召开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在会上,年轻的林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专科建设八条标准”:有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有固定的床位、专科诊室和门诊时间;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并拥有大量的病人;有疗效确切的专科专病系列制剂;有专科配套的先进医疗设备;有专病临床总结和论文、课题与专著;掌握国内外本专业中西医文献与最新信息。
这八条标准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会议上当即得到了包括国医大师邓铁涛在内的一众专家的认可。会后,多名会议代表前往桂林市中医医院参观学习。直到今天,这八条标准都是中西医学科发展的宝贵借鉴。
1983年,林毅应邀参加“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以急诊为龙头,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逐渐勾勒出一个立足传统中医特色、面向现代医学前沿的现代中医乳腺病学科蓝图。
1984年,林毅建立了全国卫生系统第一个中医乳腺病专科。凭借长期临床实践中的不断积累和反思,她先后开发出“揉抓排乳技术”“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等中医技术以及系列专科制剂,名声逐渐踏出八桂大地,走向全国。
1991年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获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乳腺病防治中心”。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并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专科。
1997年,时年55岁的林毅没有选择停在荣誉簿上止步不前,毅然接受了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乳腺专科的邀请,肩挑两广乳腺学术带头人的重担。“我愿意接受挑战,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在她的带领下,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零到国家级重点专科的突破,2002年获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相继获评为国家中医药局“十一五”至“十三五”重点专病建设项目。目前,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年服务患者19万人次、年乳腺癌手术量近千台,在全国中医医院名列第一,确立了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专科建设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有兼济天下的魄力。”先后带出广东、广西两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的林毅,早早把目光放到全国。
上世纪80年代末任首届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林毅便致力于搭建覆盖全国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共建平台。1997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她牵头组建“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网络协作委员会”,成员覆盖17个省、市、自治区33个地级市以上医疗、研究单位。
2000年起,林毅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工作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6年。2016年,她引领的乳腺病专委会正式获批为学会二级机构“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林毅担任名誉主任委员至今。在她的领导下,一个影响全国、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乳腺病学科正在不断守正创新、蓬勃发展、阔步前进。
林毅的杰出贡献和成就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机构的表彰认可。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两次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担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荣获广西“优秀专家”、首届“桂派中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殊荣。
为表彰林毅为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她“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是全国中医乳腺病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林毅(右)在查房。
守正创新树立行业典范
“我们应该努力将中医优势与病种疗效发挥到淋漓尽致,中医的优势病种如果我们中医不能‘拿下’的话,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行医之道,林毅坚持“中医优势病种能中不西、疑难病种衷中参西、急危重症中西结合”的原则,突破西医框架和诊疗规范,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医诊疗方式。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林毅发现女性患乳腺病多因情绪不畅等因素导致,在肝郁气滞基础上,化生多种形式的郁证。于是,她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之精华,创立“六郁治乳”理论,提出“治乳独取中焦”“治乳从气,不止于肝”等治则,成为中医乳腺病理论、辨治的纲领。
在临床上,她首创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诊疗体系 ,确立了经前疏肝活血、消滞散结重在治标,经后温肾助阳、调摄冲任重在治本的治疗大法。辨证为本,分期治宜,标本兼顾,既丰富了中医认识本病的理论,也为传统中医乳腺病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提供了切入点。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科疑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常致乳房成脓破溃,迁延难愈,令病人痛苦不堪。对此,林毅率先提出乳腺炎性疾病“燮理阴阳、立法衡通”诊疗体系,不同类型的炎证异病同治。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该理论指导下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效率达90%以上,外形优秀率76.7%,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的外形优秀率12.5%,具有更小创伤、更少毒副作用、更美外形、更好功能及更低复发率,是中医药优势的集中体现。
2020年初,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何女士,经过数月激素治疗,乳房上的病灶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弥漫全乳,布满了结节、肿块、脓肿和错综复杂的窦道,乳房上形成手指粗的溃口,脓液不断渗出。数家医院都建议她消炎后手术切除乳房。痛苦不堪的她最终找到林毅。
“这是多种复杂致病因素综合作用下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肉腐成脓所致,当去腐生肌。”在林毅“燮理阴阳,立法衡通”学术理论指导下,对何女士采取了“平衡脏腑、提脓祛腐”综合疗法,从其乳房中清除出大量脓液及坏死组织,促进新生。“一次治疗后就好了大半,一周之后竟全好了!没想到中医的疗效这么好!”被病痛折磨许久的何女士由衷地说。
对于乳腺癌的预防,林毅提出平衡脏腑、调整内环境的思路,通过维护机体稳态,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她创立乳腺癌“分期辨治”诊疗体系,牵头在全国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进行研究,确立了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辨治方案,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在乳腺癌化疗期,林毅十分注重天人相应的理念,提出健脾补肾生髓联合子午流注纳支法择时用药,防治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屡起沉疴。
身患乳腺癌的余女士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化疗,第一疗程后就出现了重度难治骨髓抑制。各种升白药物应用下,仍呈IV度骨髓抑制,被迫中断化疗,不得以请林毅前往会诊。林毅判断余女士证属脾肾气血亏虚,当补先后天之本,处以健脾补肾生髓的中药方。服药后患者未见改善,林毅细问其煎服方法,发现她未按照先前嘱咐的子午流注经络时辰服药方法,遂嘱其必须依时服药。依时服药后,余女士的白细胞就恢复到正常范围。“只是把吃药的时间改变了一下,竟然有这样的奇效!”患者无比感慨,并坚持按医嘱进行中药调治,顺利完成了后续化疗。
在乳腺癌放疗期,林毅通过内外并治、清热养阴的治疗思路,防治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以及放射性咽炎。在乳腺癌巩固期,林毅基于微观辨证,依据肿瘤不同分子分型的证候特点,提出“受体阳性重在补肾,受体阴性重在健脾”的治疗方法,提升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为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寻觅了生机。
林毅主张防治并重,身心同治,道术结合,率先将情志疗法、五音疗法等引入乳腺病防治中,其编创“乳房保健八法”获选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运动处方。
同时,林毅领衔形成中华中医药学会四个专家共识,主持制定《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等9项国家级诊疗规范。这些共识和规范都融入了她的学术思想,为国内中医乳腺病行业提供规范化指导;主编学术专著7部,其中《现代中医乳房病学》他引1200余次,至今仍是中医乳腺病领域他引次数最高的论著,是现代中医乳腺病学的奠基之作,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其学术思想及成就在《人民日报》及旗下媒体等屡次报道,并在美国、日本、印尼等华文媒体上广泛报道。
林毅以法定方,着力研制院内制剂14种。开发的新药“金蓉颗粒”于2018 年上市,是国家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以来,参照美国 FDA 标准,按中、西药标准过审的首个获批中药创新药,为基于“理-法-方-药”模式的名老中医经验转化树立了行业典范,成为中药创新药研发的里程碑。
救人育人践行大医精诚
在广东省中医院林毅名医传承工作室内,挂着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题“体天行道”的书法作品,正是对林毅潜心岐黄的生动注解。
在应当颐养天年的年纪,林毅仍夙兴夜寐地工作,精神抖擞,思维敏捷。每天都有远道而来请求加号的患者,她总是不辞辛劳,尽力满足患者需求。
虽然临床工作繁忙,但她却从不敷衍病人,耐心细致地收集病史,查体观色,望舌切脉合参,洞察精微,病证结合,兼顾对症,用药精纯,方简力宏。面对病人因病产生的痛苦焦虑情绪,林毅总是“霸气”地鼓励他们:“不要怕!我给你保驾护航,你一定能平安度过!”
乳腺癌等疑难复杂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贫。林毅暗下决心,“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她深耕中医药养生健体方法,每说起一个病症,总能如数家珍般分享一系列道术结合的免费治疗手段,达到简便廉验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
“林教授连煎药方法、服用时间、平时做些什么运动、按哪些穴位等这些细节全都会一一嘱咐。”乳腺癌患者张阿姨表示,看林毅门诊最大的感受是“细致”,其中一件事令她感动至今。
有一天,张阿姨在林毅面前诉说症状时,不禁潸然泪下。经过一番询问,林毅得知张阿姨患病后夫妻感情出现裂隙,无助的她终日以泪洗面。林毅好言相劝,让张阿姨下次带上丈夫一同复诊。翌月复诊时,张阿姨如约带上丈夫。林毅先如常为张阿姨诊治,之后留下她丈夫,与他详细分析张阿姨的病情,还讲述了张阿姨抗癌之路的不易,嘱咐他好好照顾妻子。林毅一番话,竟修复好了两人的夫妻关系。如今丈夫对张阿姨照顾细致入微,每次复诊都陪伴前来。“做百姓的医生,就要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从临床辨治到日常调护,林毅的研究和工作总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乳腺病患者常有气血经络不通的问题,林毅编创出《女性养生导引功》,通过简单实用的导引动作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患者经常问她“平时吃什么好?”问的人多了,她组织团队编写《乳房健康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科普书,并建立《杏林宝鉴》微信专栏,一一解答患者们遇到的问题。
杏林兴教,振铎传薪图远举。多年来,林毅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推动和引领国内外中医乳腺学科发展。
1988年起,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林毅牵头举办了35期针对我国台湾地区中医师的临床进修班,累计535名台湾地区中医学骨干人才培训学习;主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累计20余次,每年培养全国各地中医骨干人才数以千计;多次受邀赴海外讲学,定期开展中日互访学术交流,获美国中华医学会“国际名医奖”,学术声望享誉海内外。
进入新时代,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号召,林毅受邀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乳腺病学术交流与医疗协作,使大湾区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林毅先后培养学术继承人4名、弟子22名。“我对所有人都是毫无保留的,倾囊而出,能领悟到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林毅对弟子们说。
2014年,西医出身的王志宇刚刚博士毕业。林毅不问出身,慧眼识珠,把王志宇招至门下。“我是西医出身,对中医学习心里没底,怕学不好,更怕辜负林教授的期望。”王志宇回想起刚拜师后自己内心的忐忑。林毅知道弟子的心事之后,为其开出“勤临床、跟名师、读经典”的九字“处方”,勉励他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林毅不仅传授中医临床经验,更破格把30岁出头的王志宇任命为研究团队PI(学术带头人)。在她的指导下,王志宇破蛹成蝶,成长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学术带头人,获“青年岐黄学者”称号。
代表性继承人陈前军、司徒红林、陈建萍、卓睿等成长为国家级学会二级机构主委、副主委,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香港大学教授,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等。
“现在我的时间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社会、属于人民。我听党的话,紧跟党走,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对于林毅而言,大医精诚是她毕生的信念,患者的需求是鼓舞她前行的不竭动力。林毅的高尚医德和精良医术,不但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更树立了济世良医的楷模,被誉为“女性健康的守护神”。
林毅(中)及其团队。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