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管局接受南都专访:将继续提升香港人民币金融基建竞争力

南方都市报
+订阅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截至11月19日,“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开展已一月。进入本月后,从官方公布的近2周数据可以看出,新增人数呈现同比上升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新的跨境理财机制。

在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设计下,“跨境理财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各界人士认为,未来,内地和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望深化,而香港与大湾区尤其是与深圳在金融跨境交流与创新值得关注。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在日前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充分发挥香港的特点,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而随着国际投资者的人民币资产比例上升,他们对于相关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为市场提供更多风险管理的产品和管道,是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化重点。

【新闻背景】

共办理汇划资金逾2亿元

深圳地区共办理 7480.5万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整体业务往来金额逾2亿元,且资金北上热度稍高于南下。不过从单笔金额角度来看,南向与北向的数据则有所不同。通过梳理官方数据可知,截至11月12日,北向通单笔金额为5.06万元,南向通单笔金额为11.08万元。

据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8日24时,跨境理财通北向通净流入10669.12万元(0.07%),南向通净流出9445.86万元(0.05%)。而截至11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共计1.15万人,其中,港澳地区合计7551人参与北向通,累计办理业务2033笔,跨境汇划金额10295.24万元。内地方面,合计共3981人参与南向通,累计办理业务1049笔,跨境汇划金额11631.59万元。

而在深圳方面,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2日,深圳地区业务往来占“跨境理财通”整体的34%,且深圳市场深受“北向通”投资者欢迎。

截至11月12日17时30分,粤港澳大湾区共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合计21982.1万元,其中深圳地区共办理 7480.5万元,占比34.0%。“南向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合计 11674.5万元,其中深圳地区共办理2949.5万元,占比25.3%;“北向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合计10307.6万元,其中深圳地区共办理 4531.0万元,占比44.0%。

新融合:

充分尊重三地现行监管制度和做法

寻找最大共同点

南都:自去年六月,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和澳门金管局联合宣布开展粤“跨境理财通”以来,在三地的实施细则方面,贵局做了哪些前期筹备工作?哪些方面是重难点?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以下简称发言人)“跨境理财通”是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计的互联互通机制,它的突破性在于提供一条规范、便捷的管道,令个人投资者可直接跨境开设和操作投资户口。为了联通三个不同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需充分尊重三地现行的监管制度和做法,从中寻求最大的共通点和操作空间。

同时,考虑到这将是很多投资者首次“跨境试水”,投资者教育及保障尤为重要。在制定实施细则时,监管机构需在安全和便利之间寻求平衡,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为银行及投资者提供灵活度。

根据以上原则,三地监管机构一直就落实安排保持紧密沟通,结合三地市场的现行制度和习惯,制定实施细则。我们亦积极听取业界意见,香港监管机构就“跨境理财通”落实安排进行了三轮业界咨询,业界提出的数百条问题及建议,有助我们构思落实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完善实施细则。此外,三地银行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优化相关业务系统并进行跨境测试,令“跨境理财通业务”可以畅顺落地开展。

新变化

投资需求多元化投资增加

香港市场带来多币种多主题产品

南都:跨境理财通对金融机构而言,显著扩大了理财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为三地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提供新的选择。内地与香港在市场特点与金融监管方面均有所不同。请问,贵局如何看待两地市场方面的差异?对于大湾区投资者而言,香港金融市场具有哪些优势、价值?

发言人:香港拥有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金融中介机构和人才。这些金融产业的优势,使香港在财富管理领域维持领先地位。

就投资产品而言,香港金融市场提供多币种、不同投资主题和市场的理财产品,对于以人民币产品见长的内地金融市场来说,可谓优势互补。随着内地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对配置离岸资产作多元化投资的需求亦相应增加。

“跨境理财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条便利、安全的管道,多元化配置境外理财产品。而看好内地经济增长并希望增加人民币资产的港澳投资者,则可透过“跨境理财通”配置内地理财产品。

新突破

跨境理财从机构投资者扩大到个人财富管理

南都:从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到基金互认,再到跨境理财通,金融跨境互联互通管道进一步扩大。请问,贵局如何看待金融跨境方面的系列改革措施?持何种态度?

发言人:过去几年,内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均不断提升,国际投资者能够更大程度地参与内地金融市场活动,内地投资机构和个人也能够有序“走出去”。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普遍认可的支付、计价、投融资及储备货币。国际主要指数先后纳入A股和人民币债券,并逐步提升它们的权重,正反映了环球金融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高度认可。

香港拥有高度市场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和基建,是内地资本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内地资本有序跨境流出的主要门户。互联互通机制充分发挥香港的特点,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例如债券通“南向通”实现了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双向联通,而“跨境理财通”的推出,则标志着互联互通由机构投资者扩展到个人财富管理,是一项重大的政策突破。

香港未来会在“十四五”规划下继续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助力内地金融市场的稳步双向开放。

新挑战

强化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需小心应对各种管理风险

南都:目前,跨境理财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请问,在未来深化两地跨境投资上,将聚焦哪些方面?挑战有哪些?贵局将给予哪些支持?

发言人: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经验证明,平稳畅顺的起步再配合逐步优化,是确保机制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金管局将密切留意债券通“南向通”和“跨境理财通”的运作情况,累积实践经验,考虑市场反应,与内地当局和业界共同探索优化措施。我们也将持续完善和提升各项互联互通机制,并加强与内地当局在金融和监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而随着国际投资者的人民币资产比例上升,他们对于相关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为市场提供更多风险管理的产品和管道,是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化重点。香港的外汇和利率衍生品交易比较成熟,交易规则和监管要求与国际接轨,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为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服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亦明确提出,应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为互联互通机制引进各种管理风险的衍生品交易的同时,我们也会小心处理相关的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

此外,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离岸市场的人民币金融基建。香港的人民币实时支付系统(RMB RTGS)为离岸和跨境的人民币交易提供重要支援,我们会继续提升相关基建配套,例如作为债券通下连接内地和海外相关证券托管系统的重要基建,我们将升级债务工具结算系统(CMU系统)和优化其服务,提升香港人民币金融基建的竞争力,亦确保我们具足够的“承载力”支持长远的离岸市场发展。

相关新闻:

专家解读跨境理财通的“含金量”

跨境理财通往来金额已过亿 律师解读适应三地金融监管要点

大湾区财富快车提供更多跨境理财选择,深圳人如何捷足先登?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霖芳

编辑:戴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