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线路覆盖近九成!珠海供电局持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南方+ 记者

“假如台风正面登陆,区域性通讯信号中断,收不到现场人员情况反馈应该如何处置?”“用户设备现场抢修复电有配电运维人员和用电检查人员共同处理故障情况,如何分工?现场听谁指挥?”这样的防风防汛应急实战演练,今年在珠海市已经进行了5场,覆盖区域包括香洲、金湾、斗门等,各区的应急办、街道办、重要用户等社会多方参与演练,旨在检验应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汛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通过保底电网工程建设、防风加固专项改造、组建应急救援特勤队伍、加强智能运维技术和智慧安监系统应用等,进一步完善珠海电力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城市电网防风抗灾和对澳门供电保障能力,实现“保障台风期间对澳门供电通道不中断、供电能力不减少,珠海市中心城区不全黑,处于强风区的区中心和重要用户能够快速复电”的目标。

5月18日,珠海金湾供电局联手位于红旗镇的虹晖泵站,开展泵站失电的应急处置演练,保障防汛重要设施应急用电。图为供电抢修人员在模拟接入应急发电车快速接入的情景。

坚强守护

“保底电网”更坚强,电缆化率全省第一

2017年台风“天鸽”肆虐,珠海电网遭遇重创。为了提高珠海电网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安全保障水平和快速复电能力,珠海供电局启动了“保底电网”工程计划。

什么是保底电网?保底电网要保的“底”,就是关键线路的重要负荷和民生用电的需求;做好面对极端灾害的准备,力争城市核心区域和关键用户不停电、少停电。具体而言,就是把以前“敞开式”的变电站改成“户内GIS变电站”、架空线路改为电缆线路,在台风季节,可以避免空中漂浮物吹到变电站或架空线路设备上后,造成设备跳闸从而直接导致变电站失压、线路跳闸的情况。

6月10日,随着220千伏凤凰站#2主变和220千伏南屏站#3主变投运送电,珠海供电局两项保底电网重点项目220千伏凤凰站和220千伏南屏站户内GIS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项目的投产极大提升了珠海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珠海供电局总结了2017年强台风“天鸽”、2018年强台风“山竹”、2020年强台风“海高斯”台风的防御经验教训,努力做好“安全可靠的城市保底电网建设、更高标准的对港澳供电保障能力建设、差异化标准的沿海电网建设”三篇大文章,进一步完善珠海电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电网防风抗灾和对澳供电保障能力。

根据规划,珠海电网将形成以500千伏加林站、金鼎站为核心的3个“电缆线路+户内站”双回路生命线通道,实现对中心城区和澳门供电关键站点的全部户内布置,同时形成“凤凰~珠海~鸭涌河”对中心城区和澳门供电北通道的“电缆线路+户内站”生命通道,以及“加林~叠泉~环澳~琴韵~莲花”对横琴和澳门供电南通道的“电缆线路+户内站”供电通道。

珠海供电局生产技术部专责侯成介绍,目前,珠海电网的电缆化率在全省位列首位,“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保证我们对澳供电和中心城区不失电,实现对澳门、横琴、珠海中心城区的孤网供电。”

6月10日,珠海保底电网重点项目——2座220千伏重要变电站户内GIS改造工程圆满完成,该项目投产后将提升珠海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供电可靠性。

除了“保底电网”工程外,电力设施的防风加固力度也在加大。2021年,珠海供电局累计完成对100基铁塔、50座塔基、50千米对澳供电、保底电网等重要关键线路以及78座变电站的附属设施的防风加固改造。

“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防御百年一遇的台风级别去改造加固的,有力地提升了电网运行的质量。”侯成介绍,珠海供电局每年都对配网开展防风加固专项改造,共完成约400基杆塔更换、570基杆塔的基础加固、1200基杆塔防风拉线加装等措施,以及全市沿海60公里范围内的防风加固改造。

实战演练

应急特勤队“未雨绸缪”,抗风救灾能力升级

无人机勘察灾情、线路清障、救援通信、抢修复电处置、现场接入发电车……8月26日,珠海香洲供电局联合香洲区应急办、街道办、中大五院等部门,在市区及海岛等区域开展了一场防风防汛应急实战演练,以进一步提高应急人员对防风防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应对极端天气,做好防风防汛和应急抢修工作,珠海供电局规范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及“1+16”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个总体预案和16个台风、防汛、火灾、地震等不同种类自然灾害的专项预案。应急装备保障和应急队伍建设上,该局目前拥有17台发电车和50多台发电机,以及超过1000人的应急抢修队伍。

“在比较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们的应急抢修力量都是非常充足的。”珠海供电局安全监管部专责邱明介绍,该局还组建有应急救援特勤队伍,覆盖了无人机勘灾、救援(高空、水下)、通信、现场应急指挥部搭建等专业,并定期组织队员参加应急处置专项业务培训,进一步拓展应急队伍技能深度,“应急救援特勤队伍人数不多,但掌握的技能非常全面。”

今年4月,珠海供电局就以应急特勤队为主体开展了2021年防风防汛应急实战演练。演练场景选取了“天鸽”台风时220千伏国珠甲乙线故障现场,充分运用清障车、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留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重点解决台风情境下道路受阻、通信网络受创等痛点问题。

“以前只靠人工的话,在山上一些偏僻的地方,要统计受灾情况比现在困难得多,应急人员的安全风险也比较大。现在的应急特勤队就有一个专门的无人机勘灾专业,他们通过操控无人机就可以既清晰又快速地把整个受灾的设备情况统计回来。”邱明介绍道。

为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珠海供电局突出做好“平时预”“灾前防”。每年组织开展重要客户、重点关注客户、敏感客户、重要防洪排涝泵站、水闸受电设备等防风防汛专项用电检查,常态化开展涉电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并与“三防”部门密切沟通、联动,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专业监测信息、水浸黑点,有效防范社会人员触电。

电力设施外部隐患整治也是其中关键一环。“比如电力设施旁的一些铁皮屋、建筑工地、苗圃塑料薄膜、废品收购站等等,都可能成为设备短路的隐患。”侯成还提醒,钓鱼、放风筝等活动是高压线路附近的禁止行为,“放风筝的位置如果离高压线的距离太近了,容易缠到电线上,导致电力故障或者人员触电,为此我们加装了不少警示牌。”

智能运维

无人机巡视全覆盖,在线监测平台“显神通”

清障车把树木锯成一段段再运走,为应急人员开出一条山路;用无人机替代人工巡检,指定航线后360度无死角查检问题;通过在线监测平台,24小时监控线路情况,还能自动报警……

近年来,珠海供电局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供电可靠性,这些曾经幻想的科技场景都已逐渐成为现实。

珠海供电局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反馈的数据,实时掌握线路设备运行状态,守护线路安全。

邱明回忆,2017年“天鸽”台风时有一条重要线路故障,而这条故障的线路刚好在山上,很多的树木都被吹倒了,一直等到武警过来帮忙清出一条抢修道路后,应急抢修人员才上得去。

“当时是很艰难的,但是现在有了清障车就方便多了。它可以开上山路去,把这些树木锯成一段一段再运走,很快就能把道路清空。”邱明说。

科技支撑的力量,不只发挥在应急救援上,在智能输电建设方面,珠海供电局通过对澳供电智能输电线路示范建设,实现了111回线路数字化通道、无人机自动巡检航线全覆盖、重大风险智能传感终端部署已实现隐患黑点可视化全覆盖,应用卫星勘灾、北斗技术应用,并试点优化输电生产组织架构,提升对澳输电通道智能化运维水平。

此外,该局还开展了加林巡维中心智能变电站改造建设,通过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视频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温湿度传感装置系统、保信子站、智能录波器、自动化监控后台等系统之间的融合,实现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及辅助设施智能化、无人化巡视。

侯成介绍,目前在线监测系统已经覆盖了珠海市27座变电站以及重要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的设备,可以采集线路的温度、环流等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与自动报警功能。”

运维方面,该局已全面应用智慧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综合督查模式。与此同时,配网智能化也在持续提升。目前,珠海电网开环点遥控覆盖率达到85%,配网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到95.58%,自愈线路覆盖率超过89%,居全省前列。

为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高标准的供电可靠性,珠海供电局已建成11组完整双链环,实现自愈线路全覆盖,配网线路故障处理时间由小时级降至分钟级。

据介绍,为打造横琴高供电可靠性示范区,珠海局加快横琴“双链环”网架建设,目前已投入11组完整双链环,实现自愈线路全覆盖,全部投入就地自愈运行,配网线路故障处理时间由小时级降至分钟级。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市全口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中压)为0.39小时/户,供电可靠性近5年来多次在全国地级行政区域中位列第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采写】刘梓欣

编辑 叶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