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21榜样的力量——“智造之光”科创先锋榜·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发展论坛在东莞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推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中国建设银行创新中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建设银行东莞分行承办。东莞市政府副市长李延振、广东省建行党委委员何毅勇、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水乡产业发展局、松山湖管委会科技教育局、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以及东莞市40多家优质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笔者获悉,截至2021年10月,建行东莞分行累计为3426家高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1210家高新技术企业授信522亿元,为全市217家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授信191亿元。
在这份亮眼的科技金融成绩单背后,是建行东莞分行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持续擦亮并延伸“智造之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为东莞市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金融加速器。
提供金融加速器
为战略性产业集群授信191亿元
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一直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之都,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如今,东莞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
今年,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及省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有关工作部署,东莞市将产业集群培育作为推动该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解决‘卡脖子’清单的必要条件;更是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优势,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引领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广东省建行党委委员何毅勇在会上如是表示。
“当前,我市已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的‘双万’发展新赛道,正加速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辖内产业链集群对融资渠道、融资工具、融资服务等金融需求将日趋多元化,科技金融发展大有可为。”东莞市政府副市长李延振在会上表示。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是“十四五”期间东莞的经济体系建设主线,金融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为了加强对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金融赋能,用金融力量支持东莞集群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4月,东莞市工信局与建设银行东莞分行签署《党建共建暨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政银之间更深层次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平台。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东莞分行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行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智造之光”领导小组,并成立跨部门的“智造之光”工作推动小组。
据了解,该行在助力战略性产业集群方面采用“兵团作战”方式。该行党委班子带头对集群的新产业、新生态、新技术研究,密集走访先进制造业和战略集群客户。党委班子成员作为片区中心主任,前移指挥阵地,以“分行+直营中心+支行”,开展兵团作战,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紧盯清单有序推进。结合东莞市“4+5”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建行东莞分行组建五支产业集群链金融服务团队,为产业链集群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集群企业发展,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进一步推出智造支持贷产品,依据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纳税金额、代发工资金额、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价值等情况,创新以投定贷、以税定贷、以工资定贷、以研发投入定贷、以知识产权价值定贷五种定贷模式,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在信贷资源倾斜、减费让利、绿色审批等方面给予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专属政策支持,以“智造之光”开创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局面。
“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创新、跨界融合创新,建行努力解决金融服务弱点和不充分问题,积极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发展不平衡问题。”何毅勇在致辞中总结道。
数据显示,建行东莞分行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取得了骄人成绩。截至2021年10月,建行东莞分行累计为3426家高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1210家高新技术企业授信522亿元,信贷余额293亿元;为全市217家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授信191亿元,信贷余额达64亿元;为70家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33亿元,信贷余额11亿元。
何毅勇表示,下阶段,建行东莞分行将紧密围绕东莞“十四五”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打通金融资源与技术专利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持续擦亮并延伸“智造之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提升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市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金融加速器,为推动全市在“双万”城市新赛道上加快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作了惠企政策宣讲,针对全市科技创新情况以及创新要素惠企政策进行了介绍。会议邀请了三位著名学者作了主题演讲,并围绕如何引导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的快速发展等问题与学者和企业展开沙龙活动。通过主题研讨,加快延伸补齐壮大东莞市产业链条,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加快集聚,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强大的合力。
会上,东莞市分行与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行东莞分行将为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成员单位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融资支持。
为科企插上“金翅”
打造高新科技企业专业服务银行
自2015年开始,建行东莞分行将科技金融作为重点战略业务来抓,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全覆盖、授信半覆盖等工作,并自上而下建立了系统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为更好的服务科技型企业,建行东莞分行按照上级行统一部署,打破传统架构,在市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业务中心,建立服务科技企业的专设部门。通过在市分行设立专营中心,在各镇区支行设立科技专员,并将科技金融、小企业业务经营权下沉至全市102个网点,建行东莞分行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立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持续将科技金融纳入KPI考核体系,并赋予高权重分,提升基层行发展科技金融的积极性。
在建立起系统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后,建行东莞分行紧紧把握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三区叠加”历史机遇,以新金融理念推动科技金融迭代升级,加大科企“融智”支持,率先探索服务高新科技企业新路子。
在连接G端方面,2015年,建行东莞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财政局创新推出“助保贷”政银合作模式,对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科技企业,政府在风险补偿资金池范围内给予100%贷款本金代偿,以及最高可达70%的贷款利息补贴。此举通过连接政府,搭建政银平台,有效推动了财政资金发挥杠杆和风险补偿作用,支持了科企发展壮大。借助“助保贷”平台,建行东莞市分行已累计为918家企业发放“三融合”支持贷款70亿元,累计为639家企业申请贴息5290万元,位居当地金融同业前列。此外,建行东莞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率先探索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累计投放了20.87亿元,支持企业1260家。
在B端赋能方面,2017年,建行东莞市分行在全国银行业首创提出“技术流”科技企业专属评价体系,并经建行广东省分行深化、总结、推广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对科企的专利数量、结构、技术含量、实验室建设水平、科研队伍结构等32个维度要素综合测评,将科企“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推动金融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流动。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已将“技术流”纳入新一批改革举措全国推广。
随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长,建行东莞分行科技金融业务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建行东莞市分行累计为121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授信支持522亿元,信贷余额293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7倍。
7年支持科企融资成绩凸显,建行东莞市分行因此多次被打上了“第一”的标签——建行东莞市分行是第一家在建行广东省分行及当地同业办理纯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银行,第一家在全国银行系统内办理混合质押融资的银行,第一家发放全国首笔专利质押“战疫贷”的银行,高新科技企业专业服务银行形象深入人心。
据了解,建行东莞市分行将持续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内涵外延延伸,聚焦“高精尖”领域,将科技金融服务延伸到更高层次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提升科技、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全力支持莞邑大地科技创新升级。
让“知本”变“资本”
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和金融紧密对接
2019年底,东莞威克马公司因苦于缺乏抵押物而出现融资难题。建行东莞市分行依托“技术流”及企业丰富的知识产权,为企业“量身订做”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方案。经“技术流”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评估“T7”等级,属建行支持类企业。在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东莞监管分局的指导下,建行东莞市分行引导企业以商标权、专利权、软件著作权混合质押,最终企业成功获得贷款250万元,成为全国银行业首笔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
“1500万元知识产权贷款,这下可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真的非常感谢建行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因疫情关系,防疫生产企业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订单激增,导致流动资金持续紧张。建行东莞分行及时向企业宣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引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缓解资金困难,加快生产应急医用物资。在取得企业认可后,该行及时加强与省分行沟通联动,快速启动授信工作,并积极寻求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协助。在省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广州代办处开启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在一个工作日内为广东春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2020年2月,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向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500万元贷款,这意味着广东省首单以应急医用物资企业3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质押登记的担保贷款正式落地。
在全国银行系统成功办理首笔专利、商标、著作权混合质押融资;成功发放疫情期间全国首笔专利质押贷款,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作为知识产权金融助力防疫抗疫的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一系列的成绩显示,建行东莞市分行一直致力于满足各类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用实际行动确保了知识产权领域金融扶持政策及时落地。
“没有知识产权概念,就没有科技创新的概念。能否正确认识、对待和运用知识产权,决定着一家商业银行科技金融的品位、底蕴与水平,决定着建设银行是否能够将科技金融做实、做透。”建行东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金融的紧密对接等问题是时代命题,是市场痛点,需要勇于担当、心怀使命地解决。
据了解,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作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的成员单位,通过该联盟平台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公司的交流合作,在全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努力成为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中重要一环。
2019年底,建行东莞分行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签署《知识产权金融合作意向协议书》,持续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助力企业将“知本”转变为“资本”。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建行东莞分行共先后为221家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72.3亿元,业务办理量位居东莞市各银行前列。
“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决定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全面迭代升级‘技术流’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的有效抓手。”该行有关负责人总结。
一线案例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企幼苗6年长成参天大树
从一个小微科企到著名的上市企业,在东莞某企业8年的成长历程中,建行依托于“技术流”评价体系与“FIT粤”科技金融,一次又一次与企业互助合作,助力企业“飞跃”上市。
2011年9月,该企业挂牌成立,很快俘获了全球安防监控系统数一数二的大企业的“芳心”,进入到他们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中,订单蜂拥而至,营业收入快速突破2亿元。
2015年,企业需要急速办理一笔贷款业务,原主办银行承诺的贷款却迟迟未能到位。就在企业焦急之际,建行东莞分行登门拜访并带来了一个叫“FIT粤”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方案。不到一周,200万元“科技信用贷”就发放到企业的公司账户中。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产能扩展迫在眉睫,资金成了“产品出海”的源头活水,建行给予企业的授信额度提升至4000万、5000万、5.5亿元。2019年企业启动自建东莞厂房与员工生活区,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工程建设进度受阻,订单和回款均受到影响。在建行“春晖行动”的有力支持下,企业顺利获得2亿元基础建设贷款。今年2月,项目基本竣工,企业迎来一片崭新的气象。
十年光阴,某企业由一家民营小微科企迅速成长为一家著名的上市企业。一路上,建行东莞分行人的身影陪伴着日夜兼程,用一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科企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与企业共成长。
【撰文】黎华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