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秀外”,而且“慧中”!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考察组走进梅州

南方+ 记者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考察组走进梅州

11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地考察组走进梅州。考察组先后走访了梅州9个村落、2条精品线路、1个示范带,对参评单位进行走访、考察、打分。

南方+ 陈泽铭 制图

据悉,该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侨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经综合考量网络投票、实地走访及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各市择优推荐了多个项目参加本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评选。省考察组通过现场查看、走村入户、随机访问等多种方式,重点检查村容村貌、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规划、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文化旅游、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实地考察评分结果,将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综合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管控与奖补齐下 有效提升房屋风貌

漫步在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的道路上,眺望远方,群山如黛;驻足之处,木质水车悠悠转动,鸡群在稻田里觅食,白鹭在河上挥舞翅膀,一片和谐静谧的景象使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在此次美丽乡村活动网络投票环节,新群村参评得到超过百万的投票数。

网络投票过百万的兴宁市新群村。

网络投票过百万的兴宁市新群村。

新群村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近年来,该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石马河为轴线,提升河道两岸绿化美化水平,并建设了旅游厕所、亲子健身步道、红色教育广场等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风貌改造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房屋的风貌提升?”考察组成员询问道。“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控制,会要求村民按照统一的具有客家元素的风格去新建房屋;二是提升,奖补按照统一风格装修的村民。” 当地负责人表示,目前村内大多数房屋实现了风格统一。

与此同时,传统客家房屋前的小水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了美观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当地负责人表示,水塘经过改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氧化塘。

“脏乱差”村蝶变成特色精品村。脚下是一条条柏油路,目光所及是独具特色的房屋、文化广场、小果园……平远县红色记忆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以八尺、仁居、查干等三镇为核心,全长33公里。据了解,当地实现农房微改造4689多户,完成率达93%。

老祖屋换上崭新琉璃瓦。八尺镇排下村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群众通过“财政奖补+村民自筹”“政府贴息+村民贷款”的形式,加快推进农房风貌提升,现已完成客家特色外立面改造142座房屋,完成率达93.94%。同时,示范带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强力拆除危弃房屋、露天旱厕、乱搭乱建建筑,开展杂乱管线整治,实现全村“厕所革命”到户、污水管网到户、垃圾收集站点全覆盖。

“红色+古色”为底色的平远县仁居村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我们现在走的是当年红军进入平远的道路。” 穿行在仁居镇仁居村红军街上,当地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古色”成为底蕴。仁居村负责人介绍,村内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古街道、古桥的特色;同时,加强对红色旧址进行修缮,建立了红色电影墙等场所。

乡村建设,既依靠上层引领,也需村民积极配合。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负责人表示,在新农村建设的征地问题上,村民基本都是主动响应,乡贤也是大力支持。

近年来,梅州建立以“一户一宅”为基础的农房管控制度机制和乡村风貌提升“1+N”政策体系,农村违法违规建房乱象得到初步遏制,选取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作为梅州省际廊道重点打造区域,率先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带,引领推进全市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点线面资源联动 精品路线助全域振兴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点线面资源整合联动,才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能否通过创造精品线路,扩大乡村振兴辐射带动覆盖面,是此次考察的重点。

从“醉美书院”精品民宿出发,途经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数智航模基地、竹文化展示基地、乡创部落、泡泡夜市、长潭4A风景区,再由三及第特色美食街回到起始点,这就是全长5.3公里的长潭镇“水墨长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一个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结晶。

基于生态优势,该线路建立起各类民宿,其中“醉美书院”更被评为梅州市五星级民宿,“我们的入住率平均达到70%左右”,醉美书院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

利用文化名人资源,长潭镇建成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在上周,该处景点被评为3A级景区。” 长潭镇负责人说,以此为核心,还新建了数智航模基地,提高知名度。

蕉岭县长潭镇“水墨长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中的乡创部落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同时,该镇还将书画家林乃干书画研究室、客家山歌王后徐秋菊工作室、蕉岭籍军旅书法家丘仕坤工作室等搬进了乡创部落。

美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大利器。长潭镇上,2.3公里的长潭大道被打造为了三及第特色美食街。“到了吃夜宵的时间,这条街会十分火热。”当地负责人说道。

梅县区石窟河康养文旅精品线路起于清代岭南第一才子宋湘的故乡白渡镇创乐村,终于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的家乡丙村镇溪联村,一路伴随着人文的荟萃。沿线上,是修葺一新的故居、古码头、步道、农家乐、旅游驿站等。

当地负责人表示,为了突出客家特色提升沿线民房风貌,当地投入3亿元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

“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是该线路打造的地标。“直接带动2000多名、间接带动了30000名村民就业创业。”当地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街道两旁有很多店铺是本地村民开的。

考察组成员表示,精品路线要利用好特色资源,慢慢地研究和打造。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考察组走进梅州

三产融合兴产业 美丽经济夯实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本次考察重点关注特色产业发展、企业帮扶情况

万企兴万村,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走进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考察组成员询问道:“企业主要帮了哪些地方?”

“一个是捐资完善公共设施;一个是提供就业岗位;一个是土地集约化,实施统一管理。”新东村负责人介绍,其中的典型代表,梅州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捐资7000元用于当地新农村建设,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16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当地与梅州鼎盛翼天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形成结对帮扶,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2020年,红光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比帮扶前增加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比帮扶前增加8000元。

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振兴动力。

走进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肉鸽养殖基地,迎面而来的是蓝色铁皮棚和闪着刺眼光亮的棚顶。这是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的“农光”互补项目。

2019年,该企业整合了241.79万元扶贫基金,建设精准扶贫肉鸽养殖孵化基地,棚下养殖白鸽,棚上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该公司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这是一个村集体项目,入股公司的村民既可以获得光伏发电的收入,又有肉鸽养殖孵化基地的分红收入,“去年是319.6万,今年应该可以分到500万左右。”

位于凤凰山脉最高峰的丰顺县潭江镇凤坪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当地家家户户种植茶叶。凤坪村负责人表示,茶叶已经成为该村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人均茶叶收入超6万元。与此同时,该村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中国畲族故里”名牌。

利用乡村资源,创新文旅业态。

坐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旅游度假村”和“桥溪古韵·梦里客家”景区的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当地负责人向考察组介绍,目前村民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在景区内工作;二是入股景区,通过土地出租等方式得到分红。目前,16座古民居、古驿道得到了修缮,自然和历史文化成了旅游的名片。

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现有5家民宿(其中村民参与建设2家),可入住房间16间。筀竹村负责人表示,当地的特色是“民宿+商业”,将民居的楼上改造成民宿,一楼建设小酒馆、书屋、咖啡馆等商业业态。

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以“侨村”闻名。据了解,该村围绕挖掘“侨”资源,讲好“侨”故事,大力推进“美丽侨村”建设,成立了侨务办公室,打造了侨批馆、百侯镇华侨事迹展览馆等。

【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陈泽铭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摄影】何森垚 陈锴进

编辑 邱珂娜
校对 罗文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