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班真好”挂进办公室?查!

广东共青团
+订阅

“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

近日,浪潮集团的花式加班标语,引发了网络热议。11月15日,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回应称,将前往浪潮公司调查此事。

有网友评论称,看到这样的标语要直呼“救命”;还有网友表示,想出这些标语的人也是牛,让把这个挂出来的人也是够厉害。

视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浪潮软件成立于1994年11月7日,注册资本3.24亿元。

据浪潮集团官网介绍,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业务板块,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曾因未足额支付工资及加班费

被前员工起诉

记者注意到,10月20日,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的一条消息评论区内,有多条评论提及浪潮加班现象。

此外,天眼查显示,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曾因未足额支付工资及加班费,被前员工起诉。

据天眼查该公司的法律纠纷中,其涉及的案由统计中,除未公开的外,劳动争议的数量排名第一,有11件。

济南劳动监察部门:将赴浪潮了解情况

11月15日,记者致电浪潮集团总部,客服人员表示,自己不负责此事,请记者联系相关部门。记者多次拨打其提供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15日下午,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网上看到关于浪潮加班标语一事,将前往浪潮集团调查此事,具体情况等调查结束后才能知晓。该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企业把这些标语落实到规章制度里,则违反现行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会纠正这样的行为。

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条款被认定为无效

超时加班、“996”工作制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为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我国法律对延长工作时间的上限予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制度,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条款,均应认定为无效。

经济日报评论:畸形加班文化不可滋长

从“996是一种福报”“工作家庭平衡不好可以离婚”,到“不爱加班就是不爱工作”……近年来,因畸形加班文化而引发争议的情况愈演愈烈。其实,广大劳动者吐槽的并非加班本身,而是由畸形加班文化产生的“无效加班”“被动加班”甚至是“无偿加班”。这种所谓的“福报论”既是对奋斗精神的背离,也是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漠视。

面对个别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单靠他们自身觉醒来解决加班困局,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新业态、新职业,工作时间弹性大、有些尚未明确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其从业人员是否超时加班尚无法理依据。从更长远看,如何让休假制度做到企业和职工双赢,还需要在立法层面发力,从健全工时协商机制、科学制定劳动定额、明确界定加班标准、加大违法惩处力度等方面做更刚性更细化保障。毕竟,只有关照好每一个劳动者,企业才能行稳致远,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央视网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美化加班”

从梦想实现价值的个人,到希望发展壮大的企业,都离不开艰辛劳动和奋斗精神。但崇尚奋斗不能“美化加班”。

大部分职场人希望能准点下班:或陪伴家人,或健身娱乐,再或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工作一天的疲惫。特殊情况下遇到急活儿,加班完成工作,大多数人能够理解。

但浪潮集团试图在办公区公开悬挂标语,把加班标语当创意来晒,把加班当成正常状态来宣传,是畸形加班文化的缩影,更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加班不一定真好,但违法一定不好。作为一个成立已久的大型企业,应带头遵纪守法,成为业界榜样。

崇尚奋斗不能强制灌输加班文化。如果确是工作临时需要,加班也是一种奋斗和奉献。可广大劳动者抵触的,往往不是加班本身,而是畸形的“无效加班”“被动加班”。

比如,有些领导不喜欢员工比自己走得早,觉得加班能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强行让员工陪着,认为这种加班就是奋斗,还把是否加班当成绩效考核标准,导致“形式主义加班”蔚然成风:有些员工已经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完成了本职工作,无需加班,但却无奈回不了家。尽管没有工作状态,也只能“装模作样”地表演。

现实中,一些企业非常崇尚加班文化,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变相鼓励员工加班来分摊工作量。一来二去,拒绝加班者不仅成为了异类,而且还面临收入下降,甚至被变相裁员的风险。一些员工只能违心顺应企业文化牺牲休息时间,用超长的工作时间兑现金钱补偿。

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模式,不仅要有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更要有“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畸形的加班文化,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曲解和背离。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靠员工加班维持是走不远的。鼓励苦干,也要学会巧干。与其将员工“按在”工位上耗着,不如理顺内部流程,提高运转效率。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更是奋斗。

今年8月,人社部与最高法曾对“996”工作制说不。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对加班文化纠偏,取消“大小周”,告别“996”,同时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约束。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更文明和人性化地安排员工工作时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把“汗水经济”转变成“智慧驱动”。

来源:中国经济网、央视网

编辑: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