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转出新动能,中山黄圃高效推进治水、工改、招商三大攻坚战

南方+ 记者

总面积18万平方米、年生产总值超12亿元、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11月16日上午,位于黄圃镇大雁工业园区内的中山国弘智造产业园项目奠基,这是继创志工业城之后,黄圃镇的第二个大规模“工改工”项目。项目完成后,有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综合型家电企业转变。

进入下半年,黄圃镇产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其中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作风转变。早在今年10月初,黄圃镇就已启动干部作风大提升行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结合中山市委“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工作部署,11月10日,黄圃镇召开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安排,深入开展“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作风转变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当下,黄圃镇正聚焦水污染治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招商引资等工作实施重点攻坚,通过转作风、求实效,创新实施系列工作机制,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

雁企涌。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3年内完成全镇所有河涌整治工作

黄圃镇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下游,镇内黄圃水道、黄沙沥水道、洪奇沥水道、桂洲水道等大小河道交织,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与水共生是黄圃镇城市发展之道,也是黄圃新时期产城融合发展的必然之举。随着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水乡黄圃治污压力不断增加。

今年11月9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同一天设立包括全市水污染治理在内的三项重点工作指挥部。根据市委的工作要求,黄圃镇已相应成立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挥部,组织专班推进相关工作。通过对镇内河涌进行整体情况摸排,目前,黄圃镇已确定68条需要进行水体综合整治的重点河涌,雁企涌是其中之一。

雁企涌贯穿黄圃镇大雁村,全长共计2.3公里,周边居民楼和生活区密集。雁企涌水体污染曾给大雁村带来不少困扰。

“小时候很多小孩子在这里洗澡,现在不行了。”今年55岁的郭杏英,是大雁村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在她小时候,雁企涌非常清澈,是她学会游泳的地方,如今,河涌早已失去了这一功能。

针对雁企涌的污染问题,黄圃镇确定了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水系循环和补水工程、水务信息化建设工程、景观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整治方案,项目预计明年底完工。

目前,截污工程正在推进中,黄圃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部正铺设截污管道,实现“支管入户”,同时,通过建设排污小方井和排污井,实现集中纳污。工程建成后,雁企涌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企业的工业废水将通过小方井引流到排污井,不再直接排入雁企涌,从而阻断污染的源头。

“现在正是抢进度的黄金时期。”中国能建葛洲坝中山黄圃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施工项目部经理毛盾表示,项目组正在加班加点施工,工作时间基本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11点。

在截污、清淤工程完成后,黄圃镇还将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并在河岸边上建设一个14亩的休闲公园,打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

“现在每天都有人负责清理河面的漂浮物,水面干净了很多。河涌治理完成后,这里还会建一个公园,这样我们也有了休闲活动的地方。”郭杏英高兴地说。

根据总体水污染治理计划,黄圃镇需要整治的68条河涌,全长230公里。其中,52条河涌将进行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工程,16条进行清淤和修复工程。目前41条河涌已经完成了整治图纸设计,可进入施工阶段。河岸治理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今年10月以来,黄圃镇已完成22条内河涌的排查,排查沿河企业102家,查处涉嫌环境违法企业6家,大力整治用地乱象,成功解决2宗逾期未履行复垦的临时用地和1宗霸占村集体土地违法行为,恢复河岸绿地2.7万平方米。按照计划,黄圃镇将于2023年完成全镇所有河涌的整治工作。

雁企涌施工现场。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专班专员高效推进低效产业园改造

“国弘智造工业园的改造工作,将为黄圃村改和产城发展提供新动力。”在奠基仪式现场,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点明了国弘智造产业园的意义。

黄圃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随着深中通道、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黄圃作为中山市唯一拥有“一港一铁五路”(黄圃港、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公路、东部外环高速公路、黄圃快线、民古公路、南三公路)多式联运交通的优势愈发凸显。

区位优势放大,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产业发展需要承载的空间。据统计,黄圃镇现有低效工业用地规模超过1.5万亩。偏低的土地利用效率,不仅制约了黄圃镇自身企业的转型升级,也错失了引入更多优质配套产业的机会。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中山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等城市更新新政实施后,黄圃镇就启动了全市首个“工改工”项目——创志工业城项目。按照计划,创志集团将投资9.5亿元,打造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具有生产、科研、办公、仓储融为一体的“花园式”工业科技园区,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在全镇层面,黄圃镇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超200万方高端厂房,以智能家电、智慧家居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仅3个月后,中山国弘智造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动工。国弘智造工业园属单体工改项目,总占地约75亩,将由土地使用权人采取全面改造方式,分三期自行改造。其中,一期计划“工改工”项目共2幢,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国弘智造产业园厂房大多建成于90年代末,土地利用率低,厂房基础设施陈旧,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改造前年产值为1.5亿元。今年9月,黄圃镇成立了“三旧改造”工作专班。11月,黄圃镇根据市委的工作要求,成立了黄圃镇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挥部。通过明晰各个项目的工作节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将工作分配到个人,从而倒逼加快工作进度。

得益于黄圃镇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挥部的高效推进,国弘智造产业园项目迅速启动。该项目投资达4.5亿元,预计更新后年产值超过12亿元,建筑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未来将引进智能家电企业,完善智能化家用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生产电饭煲、洗碗机、抽油烟机、电热水器等上百种产品。

“我们希望能够将国弘智造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研发、智造一体化流程的全家电产业链,通过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结合,构造一个新的产业势态。”中山市国弘智造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焯辉说。

从不断加速的低效产业园升级改造工作,折射出黄圃镇破解土地碎片化之困、产业升级之困的决心。据统计,目前黄圃镇共有12个“三旧”改造项目。今年以来,黄圃镇在全镇范围抽调10名骨干,建立“三旧改造”工作专班,推进全镇“三旧”改造项目,改造总面积近2500亩。

“我们希望通过推进产业园升级改造,完善镇、村园区整体规划布局,推动黄圃镇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方向发展,全面提升黄圃镇工业发展水平、空间和效益。同时,通过改造进一步优化园区整体面貌,增加园区公共配套,吸引更多具有引领效应的优质产业项目,补全镇内的上下游产业链。”黄圃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一民说。

国弘智造产业园。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全流程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大提速

黄圃镇马新工业园内,康拉德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工程车辆在沙石路上频繁地穿梭来往,巨大的吊臂来回挥动运作。其中一栋五层的办公楼已经进入封顶阶段,作为主体建筑的车间也盖完了两层。五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的空地。

“我们心里很感动。从拍地、拿证到开工,以往可能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现在两三天就完成了。”康拉德电器总经理魏智斌对黄圃镇的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印象深刻。为帮助康拉德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黄圃镇实行项目跟踪制,由专员负责跟进项目的落地、建设、运营等全流程,并实行“每周一报,每月一会”制度,每周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每月召开会议分析推进过程中的难点,探讨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母亲式服务”,实现对企业项目落地的主动服务与主动配合。

今年5月底,中山市康拉德电器有限公司完成拍地手续。随后,在短短的三个工作日内,康拉德电器完成了取得土地证到拿到施工许可证的全过程,正式动工建设产业园。根据规划,康拉德智能家电产业园总投资1.8亿,占地25亩,将建成车间、办公楼、宿舍三栋建筑,最高达到9层,预计在明年5月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到5亿。目前,工程建设进度已经完成了50%。

康拉德智能家电产业园。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项目建成后,康拉德电器有限公司主要以智能厨房家电生产为主,如空气炸锅、远红外线无烟烤炉、空气炸烤箱、超声波/电解消毒家用果蔬清洗机等,重点打造线上的电商平台,实现“前店后厂”。通过直接对接客户端,康拉德能够进一步明晰产品的开发方向,提升自身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对于未来,魏智斌充满期待。“园区建成后,我们就拥有了稳定的发展根基。既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开拓新项目,也能够布局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不再担心合同到期搬家的问题。”

除了服务已落户项目,黄圃镇还在招商引资方面持续发力。目前,黄圃镇已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和招商引资专班,从“等项目来”转化为主动出击找项目。今年10月以来,黄圃镇招商引资专班先后赴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走访了20多家企业,根据招商引资要求、相关政策要求、准入评审工作要求,引进一批符合黄圃实际的产业项目。在专业贴心服务的加持下,黄圃镇对项目“磁力”不断增强,除了现场走访招商,今年黄圃镇还在“黄圃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两块成熟工业用地信息,面向全球招商,受到关注。截至目前,黄圃镇已收到超过20家企业的项目申请。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苏芷妍

【摄影】卢子衡

编辑 卢子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