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两会好声音 | 树立大健康理念,整合土地承接深圳产业

南方+ 记者

11月16日,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惠阳区人民政府区长谭星海作政府工作报告。上万字的报告“干货”满满,会后人大代表们也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卫生、融湾入圈等热点话题,提出许多独特见解。

树立大健康理念,留住医疗人才

“疫情风险等级一直保持在低风险,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报告中的医疗卫生成绩单让惠阳区人大代表、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陈爱妮感到振奋,作为医疗工作者,她深知这简短的一句话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长足的努力。

在长达近两年的疫情防控生活中,让陈爱妮对公共卫生事业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疫情防控依靠的是群策群力的联防联动,但防控过程中显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也该在发现问题后抓紧补齐。

“目前,大家对于健康理念的理解还有偏差。”陈爱妮说,群众和政府在关注医疗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存在重医轻防的现象,也就是出现问题、出现疾病了才来解决,大部分时候是在治末病而不是治未病。“‌‌但其实在大健康的理念下,我们还是要树立起以疾病防范为主的观念,公共卫生是我们健康防控最前沿的一道门。目前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支出和资源投入还是比较短缺的,‌‌突发的公共卫生应急演练也不够充分。希望未来这些方面能有所改善。”

另外,疫情也让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显露。目前惠阳在致力于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从惠阳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市第六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区中医院新大楼建成启用等行动,也可以看到惠阳在补足医疗资源方面的努力。但是,医疗资源的补足仅仅有囊而没有馅可不行。

“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是未来医疗分级诊疗的一个前瞻性行动,扩容下来后,惠阳医疗的硬实力有所提升,但软实力的提升还是要靠吸引和留住医疗人才。”陈爱妮说,根据近期人口普查结果,惠阳区有96万人口,而这96万人口所匹配的医生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提到要和深圳共享医疗资源,但残酷的现实是,惠阳的医疗人才不断流失到深圳、东莞等地方。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医疗人才‌‌全方位的吸引,不管是待遇也好,平台也好,还是一种情感也好,要加大对医疗人才的重视。”

做好土地连片整理,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

惠阳全域面积 917.18 平方公里,当前土地开发强度只有 18.6%,约等于深圳、东莞的三分之一,国土空间开发仍具有较大潜力,可为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这是惠阳的产业发展优势。但是从空置土地到有效的项目用地还需要经历土地整理等过程,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公共服务对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惠阳区人大代表、惠阳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主任陈洁认为从规划就开始对接能极大提升惠阳融湾入圈的主动性。“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从产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描绘了清晰的行动目标和发展蓝图。”

而她作为城市设计从业者,她提出接下来的重点会放在“怎么样腾挪土地去迎接深圳产业的转移”上。

按照过去的思路,都是项目洽谈在前土地平整在后。“项目等空间等土地是常规做法,接下来,我们要主动地把土地先连成片,这样有优质项目来的时候,我们能立刻抓住。”陈洁说。

项目的入驻、优质产业平台的打造是融湾入圈的关键。“项目带来产业,产业带来人才,而人才又服务产业发展,彼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陈洁说惠阳区打造了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秋月湖生态智慧城等多个协同发展战略平台,作为承接深圳外溢产业的 前沿阵地,接下来期望政府能出台更细致的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等,支撑惠阳探索“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推动惠阳产业园区与深圳创新资源的对接合作,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记者】蓝单

【通讯员】陶惠萍 陈丹娜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