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南方+ 记者

金秋之夜,世界目光聚焦广州。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全体大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世界分享广州的抗疫经验。

疫情是观察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检验城市人民的信仰、向善的品质、文化的自信、治理的智慧和一座城市“为民”的决心。从两千年文化发展中汲取精华,广州正以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广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宣传,争创信仰坚定的城市典范。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广州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推动工作标准和质量的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在不少领域已经凸显典范色彩,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

南方+ 李志颖 制图

刹车、开门、奔下车。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广州公交集团三汽公司205线驾驶员张志德营运途中行经珠江大桥时,突然看见一女子抱起小孩欲跨越大桥边缘。危急关头,张志德立即停车冲出车外抱住两人,避免了悲剧发生。

城市属于每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公交司机、小学老师、快递小哥……在广州,见义勇为已蔚然成风。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用一个个善举造就不平凡,温暖着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城市的“英雄”得到褒奖,崇德向善的精神得以传扬。广州紧抓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时代任务,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广州榜样发布厅和32个“好人工作室”,定期发布先进典型。举办“广州道德模范故事汇”直播活动,常态化开设“道德模范巡礼”“好人365”等专栏专题。

目前,全市有各级道德模范276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9人次、广东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人次、广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35人次。

一系列举措诠释着党和政府对这些引领者、示范者的尊崇,更彰显了全社会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

早上6时起床,8时已在广交会展馆集合,“00后”青年志愿者莫永雪是第130届广交会志愿者中的一员。“虽然累,但很值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莫永雪说。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面对疫情,志愿者们召之即来,通宵都愿意;在大型会场,他们用高水平服务展示广州文明风采;在街头巷尾,他们用文明礼貌为城市“导航”。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超400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5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亿小时。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高水平打造“志愿之城”,志愿精神在广州接力。如今,志愿服务不仅是广州人自觉的行为,也融入在穗港澳青年和外国人的生活中。

“麻烦先扫描这个小程序码登记一下。”来自香港的陈童在天河区石牌街的检测点进行志愿服务,她不停重复着。前一天晚上,当她看见学校在征集志愿者时,立刻报名参与。“你好,请测温。”同在天河区的员村二横路新村社区,来自也门的28岁留学生HELMY用流利的中文招呼着来往人员。疫情防控期间,他奔走于越秀、海珠、天河从事志愿服务,活跃在抗疫一线。

近年来,广州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和先进典型引领,推进“诚信广州”“志愿广州”建设,在文明城市的丰沃土壤上培育起一座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南方+ 李志颖 制图

位于广州越秀区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一栋红砖青瓦的两层建筑就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所在地,广东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诞生。

100年前,谭天度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这里敲响了上课铃,一批有为青年用革命精神唤醒沉睡的人民;100年后,一场党史课在这里开始,精神文明建设在红色沃土上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红棉之城,英雄底色。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共1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

广州正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着力擦亮英雄城市品牌。以红色文化传承引领高质量发展,广州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2020年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公布,广州排名第四,广东第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广州又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期许、新要求?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首先离不开精神的涵养和文化的滋润。

每到假期,广州排队的除了景点,就是图书馆。位于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可谓“网红”建筑和景点。除了带孩子来看书、写作业的家长,准备教资、省考、法考等备考生外,还有从外地来广州图书馆打卡的游客。

广州着力建设“图书馆之城”,为全民阅读提供肥厚的沃土。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注册读者量总计达396.79万人,注册读者率为25.92%,首次超过全市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如今,国家版本图书馆广州项目、省“三馆合一”、市“三馆一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这里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街镇图书馆、社会力量共建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资源更足。

在着力打造市中心的文化场馆的同时,广州还开展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加快城中村改造文化和旅游设施布点。

番禺沙湾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然而,随着年久失修开始空置。

如今,沙湾古镇创新活化利用汝善何公祠,建成沙湾古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座老祠堂从此“焕然一新”,从“空房子”变成“人气馆”。“党建+文化”的理念将这里建成了“一站式”党群服务场所,已服务3.5万多人次。

从现代化的市中心到数百年“高龄”的古镇,文化场所在新时代下获得新的角色。不断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厚重的历史得以保留、创新的文化借以传播。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广州正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塑城,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不断提升文明城市高度,争创文化厚重的城市典范。

南方+ 李志颖 制图

城市的绿色之心又有了“新主人”。日前,科研人员在海珠湿地公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为世界首次报道。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如今,漫步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百啭千声”的鸟鸣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美好点缀。

开窗有景,出门见绿。一片片城市中的绿地,保护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更是满足人民需求的“精神绿地”。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美好愿景,既要有高耸入云的楼群,也要有绿树成荫的花园,更要有居于其间人们的笑颜。一个城市的肉菜市场,则是最具烟火气和欢声笑语的地方。

增设无障碍设施照顾特殊群体、打造休闲公共空间、买菜支持现金和电子支付、食品快检让市民买得放心……今年,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东山肉菜市场大变样。“不仅环境好了,还更好看了。”住在附近的李阿婆说,逛菜市场更舒适、放心,不少街坊都点赞。

科技助力守护“菜篮子”,广州农贸市场亮出“文明范”。按照《广州市肉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全市今年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25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任务。

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广州制定实施精神文明创建13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市领导挂点督导机制,对11区40类创建点实施巡查督导。深入推进集贸市场及批发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专项整治行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让群众满意,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衣食住行,样样关乎幸福感、满足感。

9月28日,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南沙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快的地铁,也是一条“双向奔赴”的地铁,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周末的早上,不少南沙市民带着孩子来市中心享受高层次的文化服务;长期住在市中心的市民,则选择带孩子坐地铁进行乡村游,感受大自然的丰收之美。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向来是世界一流城市获得持续发展的先手棋。广州全力打造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支点。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体现。广州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文明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

疫情中,三人小组走巷串街,一句“您好,请配合检测体温”一天要重复数百遍。这一组特殊的基层治理组合,已经成为广州防疫工作的名片在全国推广;广州还全国首创健康码“黄码”制度,运用大数据实施“穗康码”分级分类管理,既做到精准防控又不影响大部分市民的生活。

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广州用高质量的城市治理水平回应居民需求,不断化解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浓厚的文化、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暖心的服务、更加和谐的生态……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一张张“城市名片”被擦亮,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文明典范的效果正逐步凸显。

| 高端访谈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

城市因文明而更有温度

南方日报:作为广州市民,您如何评价广州这几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程京武:我是一个新客家人,在广州生活了整整30年。从第一个十年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州”的物质文明,到第二个十年的“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制度设计,再到最近十年的“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作为广州市民,可以深切感受一个城市是如何把文明指数转化成幸福“可感度”,通过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包容。正因为如此,在国内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中,广州已经四度折桂,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在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这份荣誉,正是对广州的城市文明程度如何的评价。

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历程的见证者,也是践行者,我们可以看到广州这几年的文明创建成果:从实力到魅力,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安居到宜居,一个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从粗放到集约,率先转型升级的幸福广州。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市容市貌、环境秩序等“颜值”的更新升级,也蕴涵于文明素养、人文精神等“内涵”的凝练升华,城市因文明而更有温度。

南方日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广州有哪些优势?

程京武: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更高级的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广州优势非常明显,也非常独特:

首先物质文明支撑力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广州先行先试走在改革开放前沿,已经发展成为活力充沛的经济强市。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市民钱包越来越鼓,文明载体越来越厚实。其次,制度文明规范有序。“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党委领导+法院引导+街道配合”化解矛盾纠纷途径、“有事好商量”的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确保了城市文明与治理水平“双提升”。同时,城市文化底蕴厚重。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历史遗迹。广州市通过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岭南之窗”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带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有了“硬件”基础,还需要“软件”的助力。首先,广州文明创建蔚然成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运用故事+理论+文艺+实践等形式,把主旋律和正能量传递到城乡基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文明创建扎实高效。其次,市民认同日益提升。广州有包容,包容在“南腔北调”和“中西合璧”;广州有爱,爱在“广式让座”和“暖心羊城”;广州有情怀,情牵“大榕树下”和“小巷子里”。正是宽容和爱、理性与秩序,构成了文明广州的特质,也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同。 

凡人善举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

平凡人做好一件平凡事就是不平凡 

清晨的阳光洒在丰收的田埂上,一位老师带着一队学生在田埂上进行热身训练。曾经,他们只能把田埂当运动场;现在,他们是世界瞩目的跳绳冠军。“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人做好一件平凡事就是不平凡。”这里是花都区七星小学,带领孩子训练的正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

“膝盖往上抬,继续往上抬,保持半蹲。”赖宣治守在一旁,认真盯住学生每一个动作,及时纠正错误。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但一开始并不简单,“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这里只有一栋教学楼,所有的学生加起来不到150人”。

面对学校的发展困境,为了让孩子们有一块较好的运动场,赖宣治每天放学后拿起锄头就去平整学校田径场;为了让学生有学习训练用的体育器材,赖宣治每天一有空闲就亲自动手去做体育器材、维修损坏的体育器材,他也因此被同事们戏称为“学校的后勤部长”。  

作为当时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老师,赖宣治“白手起家”,选择跳绳教学作为突破口。可从未接触过专业跳绳训练的他,如何教好孩子们?一个篮球专业的体育老师,一头扎进跳绳的研究中。

一根跳绳,对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用品,而对于花东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他们与世界连接的机会。

那段时间,赖宣治四处收集跳绳比赛视频认真钻研。为了学习一个动作,他反复看上百遍,反复观摩练习,学会才罢休,甚至晚上睡觉做梦也都想着怎么去跳绳。在研究国内外上千个视频后,他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摆脱复杂要领、切合实际情况的跳绳教学方法。在自己领会了跳绳要领后,他又从跳绳工具和姿势上着手改进,不断创新,经过2年的探索,最终研究出半蹲式跳法。

孩子们梦想的种子,便被这根小小的跳绳点燃,一发而不可收。33名世界跳绳冠军、11项世界跳绳纪录、超过400枚金牌……赖宣治带领着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训练,从乡村小操场跳到世界大舞台,为中国摘金夺银,缔造了“世界跳绳梦之队”的神话,被誉为“中国速度,七星奇迹”。  

“为什么要跳绳?当孩子们有了这种成功感之后,就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孩子就有了机会。”虽然是跟随父母漂泊的候鸟,在赖宣治看来,七星小学的孩子们充满无限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如果能在体育当中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那这个孩子也是未来可期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  

赖宣治本人则连续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授予“全国跳绳优秀教练员”称号。“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性奖项纷至沓来,这是赖宣治善举的见证,也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数说文明

●场景化用好红色资源  

组织瞻仰革命遗址、参观主题展览、观看红色影视等活动12.8万场次、参加人次近1025万。  

●规范化建设文明实践阵地  

全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5万多场(次),惠及群众近千万人次。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组织1628所中小学和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结对共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故事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直播活动49场,在线观看人数超1125万人次。  

●高水平打造“志愿之城”  

先后八批发布了656个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区一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辖配置“8+N”志愿服务队伍。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冯艳丹 马艺天


编辑 赵雨笙 李志颖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