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创业故事(六)丨印象草原:一根羊绒链接世界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2021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自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从一片荔枝林到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三级跳”,吸引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一批大企业汇聚与此,成为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

目前,松山湖已吸引各类人才近10万名,包括国家级人才68名、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2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名、市特色人才299名,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为探寻这片创新高地的创新创业创富密码,近期,松山湖科教局联合南方日报展开为期数月的深度走访调研,在松山湖科学城及周边功能区各镇范围内对话各领域创业者,以他们的精彩经历,解码松山湖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支撑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即日起,南方+陆续发布《松山湖创业故事(六)》系列报道,展示调研成果。后续,该系列调研成果还将结集成书,作为《松山湖创业故事(第六集)》公开出版,敬请垂注!

本期让我们走入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

讲述人:

作为“印象草原”品牌创始人,李胜利于2003年创立了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下称“印象派”),至今已在羊绒服装行业深耕了23年。在东莞发展的17年里,李胜利不断在逆势中引领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更成为羊绒植物染专利的发明人,为中国毛纺织行业作出贡献。

印象派是一家可以私人定制衣服的服装公司。踏进印象派公司内,鲜明的白色涂鸦墙体、随处可见的植物花草、智能的饮品售卖机……相比周边千篇一律的企业厂房,印象派潮流时尚的装修风格显得尤为独特。

“自2003年创立,印象派17年间不断在逆势中保持持续性增长,不断为环保时尚发展探索新的道路。”创始人李胜利表示,近年来,印象派接连研发全球首件100%植物染羊绒大衣,首创100%植物染有机桑蚕丝,企业在环保时尚路上一路奔驰,全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人类更健康”的绿色供应链。

13年品牌精细化运营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是全国羊绒重要的集散地之一,这里正是印象派羊绒服装的原材料的来源地。印象派从牧民手中收购品质优良的山羊无毛绒后,经过织、缝、挑、照、洗等52道工序,一件件纹路清晰、手感柔软的“印象草原”羊绒衫就在这里诞生了,并由此销往全国各地,这是印象派如今企业生产的标准工序。

时间回到2003年,彼时印象派刚刚成立,市场订单还主要以国外服装加工订单为主。头几年,印象派很快赚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但随着传统服装行业模式式微,印象派发展在短时间内走入了瓶颈。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年轻”的印象派也遇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次“危机”。“当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断崖式下滑,传统产业举步维艰,尤其是来料加工利润空间有限,就更加难做了。”李胜利说。

改变进退两难的困境,转型升级是突围之道——这个“转型”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李胜利的心头。在深思熟虑后,李胜利决心走上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

从2008年开始,印象派正式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改革的第一步,便是从批量生产逐渐转为量身定制,提出打造“印象草原”品牌,通过“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瘦身”,关停了不合规的加盟店,注重原创设计,从款式、色彩不断推新。

“2008年到2014年,属于企业对品牌探索的孵化阶段,从品牌创立、市场开发、产品后端设计再到最重要的产品设计,我们每年都在跟进市场、生产链的变化,不断变化、不断迭代升级。”李兴说,经过这段时期的摸索,企业品牌名片逐渐打出了名堂,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愈发提高。

羊绒纺织行业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高,若是碰上当年的羊绒产量低、价格波动大、品质差,作为中游的纺织企业也将遭遇发展的“寒冬”。2017年,印象派就遭遇到供应商延长原材料的供应周期的情况,而羊绒价格一路上涨,企业再次遇上了“危机”。

面对此次危机,印象草原品牌创始人李胜利做了一个决定——延长产业链,摒弃过去依赖供应商供货的窘况,走到羊绒的产区,与牧民和当地工厂合作,自己手把手采购更为优质的羊绒。

在那段时间,李胜利几乎成为空中飞人,他到河北、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考察,跟当地的无毛绒厂家商讨细节,为了能买到高品质的羊绒,他又让自己成了无毛绒的“专家”。

2018年,印象派进一步加强对品牌的管理,从产品品质、售后服务和品牌形象等方面持续提升,同时关停了80多家不合规的加盟专卖店,为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创新实现跳跃发展

在印象派的服装展示间内,上百件颜色各异、风格鲜明的羊绒衫陈列其中。这些适合各行各业的羊绒衫,在设计和面料都大有讲究,更凝聚了印象派十多年创新改革与创意研发的心血。

“每一次创新,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跳板。”李兴表示,从2008年创立“印象草原”品牌,印象派每年都会举行公司创新创意评选大赛,全力将“创新”理念全盘融入到团队价值观中,引领企业的新变革、新跳跃。

印象派智能车间内,一条条羊绒纱线在电脑横机上来回穿梭,经过几十道复杂严密的工序,一件羊绒衫的前襟就“出炉”了。

“以前我们是手摇机织羊绒衫,效率比较低,产品的品质不稳定。”印象派车间主管刘崇君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了人工。因为企业订单需要单件定制,印象派便对车间的生产线进行了优化改造,加上近几年加大投入信息化工程,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样的生产车间,同样的机器,但是生产效率却年年提升。李兴表示,2008年企业启动量身定制业务时,往往终端货期需要15天交付,去年交货期已缩短至5天,到今年4天就能交货了。“未来我们的目标是3天。”刘崇君说:“如今车间每天能生产1000件单件定制的羊绒衫,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在传统的羊绒纺织行业,印象派正依靠创新理念推动自身品牌、产品提档升级,引进国内一流的品牌设计师,每年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生产车间硬件、软件改造,以单件定制生产模式制造出旺销全国各地的“印象草原”,用一根羊绒链接世界。

研发植物染羊绒引领绿色时尚新潮流

成衣的品类越来越多,商场的衣服款式越来越新颖,网购平台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衣服制品的环保、质量。植物染色工艺在服装可持续发展商具备广阔前景,但如何将这一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始终是业界探索的大课题。

紧跟行业发展形势,才能让企业“活得更好”。“作为服装行业,我们要找准合适的市场人群,更要找准人群的消费需求”李兴表示,许多消费者往往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产品,更需要他们生产方去提供更符合市场预期的优秀产品。

认定植物染色、可持续时尚将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大趋势后,李胜利未经犹豫,于2013年正式开启对植物染羊绒产品的技术研发。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染料筛选配色,再从原料精选加工至成品下线,历经7年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潜心研究,前后72道工序的匠心打造,印象草原最终在2020年的秋天收获了一枚金灿灿的“果实”。

去年8月6日,印象草原冬季新品发布会举行,迅速吸引了羊绒服装业界的重点关注。当天,印象草原重磅发布了全球首件“摩色6”植物染羊绒大衣,各项指标超国家标准,品牌荣获羊绒植物染色国家专利。

“长达10多年技术沉淀及研究探索,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不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李胜利表示,印象草原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件100%植物染色双面羊绒大衣,填补了国内外用植物染料染色技术生产双层大衣的空白,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魔幻植物色彩以及健康环保绿色的需求。

以植物染羊绒产品面市为切口,印象草原正力图引领一场服装绿色时尚的新潮流。展望未来,李胜利表示,印象草原将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动荡的时常局势,进一步丰富企业内涵特质,为实现“天更蓝、水更清、人类更健康”的品牌目标持续发力。

【策划】黄少宏

【统筹】丘想明

【摄影】黄政正

【撰稿】郑国豪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