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育的茄子,让南方种植户直呼忘不了!

南方+ 记者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谈起南方的茄子,业内人会不约而同地说起同一个人:方木壬。

你不曾见过他,但可能吃过他培育的紫红长茄。在哪里能见到他?在田间地头,在品种评选,矍铄的身影穿梭其中,那位带头的茄子评选专家组组长便是他。

借第十七届广州市农业新优品种(长茄)擂台赛颁奖之际,记者与茄子育种家方木壬近距离接触,眼前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家,以默默无闻的付出诠释了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长丰系列奠定行业地位

时间倒回20年,那是北运菜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2年,一个叫做“长丰二号”的长茄品种,一经推出,便风靡华南。

据了解,北运菜主产区海南,那时高温季节,茄子受虫害危害、温度过高等影响,总是出现果实畸形、着色不均、发硬变短,而阴雨天气又因疫病、青枯病、褐纹病等造成大量减产。当地引进新品种十余个,经多年引种观察、品比试验,2005年成功筛选出“长丰二号”新品种为海南冬季瓜菜首选茄子品种,并形成一整套栽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长丰二号,长条形,紫红色,果皮光滑,外观好,商品率高,丰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和收购商的欢迎。在海南茄子主产区产量达到5000公斤/亩以上,比传统栽培品种增产25%以上,优势十分突出。

“长丰二号”便是方木壬的经典“作品”。

“在长丰二号之前,还有早丰红茄,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品种。长丰二号,又粗又大,当时很受湛江徐闻农民的欢迎,一年最大种植面积能达到20万亩。不过,现在像这样的单品没有了。”谈起长丰二号,方木壬平静地说道,“农户说长丰二号虽好,但颜色还不够漂亮,表皮容易变浅,这样就有了长丰三号。农户到市场上去卖,批发商看着漂亮,很快买走,并且一斤还贵几毛钱,这样的品种,农户就很喜欢。农户喜欢种的就是市场需要的,销售容易,价格还高”。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四号、五号、六号没啥大突破。”方木壬直言,“现在在爬坡”。

在方木壬看来,品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前市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一个品种可以打天下。现在市场变化很快,更加精细,不同地方市场需求不一样,要“多品种少批量、小市场小批量”。市场对品种的要求,不仅要高产、抗病,还要好种、好看、好卖。当前人工成本很高,种植需要省工,并且北运菜的规模小了,像辣椒、番茄、茄子北运的量少很多。“大茄相对少了,那出路在哪里,我们要搞小茄、线茄”。

退休成就事业“第二春”

过去的20多年,育种事业让方木壬迸发出无限的激情与能量,向市场推出的新品种源源不断。也许令你想不到的是,这项事业的开端在于其退休之后。如今的他已85岁高龄,仍每天前往育种场,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不是一辈子在做育种,退休前在教书育人。”方木壬笑言。

1996年,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方木壬退休了。在与学校做完成果“交割”之后,他“自由”了。

“退休后集中力量到田里去搞育种。”方木壬回忆,退休前也搞过豆角、西兰花,不过那时都是课题形式,做完就结束了,少了连续性,所以比较杂。退休后,集中力量搞茄子,因为南方的气候适合做茄子研究,而且这个作物自花授粉,种子多,比较简单,适合小公司运作。刚开始是一个人带着2 个工人,2004 年“学生”王利娃加入育种团队;现在团队已经有11 个人,专心做茄子育种。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风吹日晒,年复一年,长丰茄子的亲本材料,在方木壬的手上,经过数代的更新与变化得以升级,并持续创新。“很多人不愿意搞育种,因为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而在方木壬潜心搞育种的时候,种子市场正发生着巨变。2000年《种子法》诞生,种子生产经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活力被全面激发,广州农达种子科技有限公司顺势成立,王利娃任总经理,公司在方木壬的护航下茁壮成长。

躬耕20多年,他依旧下地工作,眼不花耳不背,手机微信交流自如。“搞育种,需要动脑,光下地还不行,还要想育种方向,去鉴定,去选种,去想上一代表现怎样。整天坐在家里,会越老越退化”。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逐梦市场脚步不停歇

茄子,在我国栽培历史很长,千年以来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普通蔬菜。

谈到国内外品种的差别,方木壬说,我国露地品种比国外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地方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北京、山东、湖北、浙江等地的茄子研发实力都很强。像紫红长茄,也主要是在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福建等省份种植,并且追求表皮的软化,肉质的软绵。和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温室品种上。欧洲主要在温室里种茄子,这就要求品种耐低温寡日照。在我国南方市场,国外品种“打”不进来,不抗病。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20多年,种业市场已风云变幻。面对市场沉浮,方木壬说,“我们是小公司。我们常说的几句话是:创新才有未来,小公司不创新就没办法生存;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育种,要细心、耐心,深一点,光亮一点,就这么一个小细节,就很重要;成功需要坚守和等待,育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并且没有加班加点,一年就两次实验,耐心等待。前沿科技是年轻人的,我们这一代人来不及了,但幸而这么多年的茄子育种不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是我们育种团队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后继有人”。

种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第十七届广州市农业新优品种(长茄)擂台赛,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36个茄子品种在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试验点,以及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展示点)比美竞秀。

11月16日,第十七届广州市农业新优品种(长茄)擂台赛颁奖暨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将在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行。活动将进行线上直播,敬请期待。

南方农村报 方木壬 拍摄


编辑 叶凤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