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的广东样本|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东莞经验

东莞慧教育
+订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大改革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力度,广东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征集典型案例,选树一批有代表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首批17个),努力营造积极探索、创先创优的改革氛围。其中,《东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东莞市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两个案例入选。

“广东教育传媒”推出“教育评价改革的广东样本”系列报道,聚焦破除“五唯”的大胆探索,以及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尽快“立”起来的创新举措,呈现典型案例的好做法、好经验。11月10日,”广东教育传媒“推出了《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东莞经验》一文,全面介绍东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跟教育君一起来看看~

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东莞经验

今年6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打造品质教育十二项行动计划》,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是其中一项内容,并明确了东莞市教育评价改革的八项重点任务。

9月,东莞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东莞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和分工职责,为后续东莞市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指明方向。

东莞市教育评价改革行动计划实施项目

早在2019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就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五年合作框架协议书,确定从2019年至2024年,双方合作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

至今,东莞全市共91所初中和330所小学参与测试,分别占比全市初中学校的40.4%和全市小学学校的66.67%。

今年,为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东莞市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健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开展自我诊断

东莞市目前已构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1.0,通过借助雷达图等可视化技术手段,将学校综合发展的状况以指数的形式呈现。

东莞市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1.0

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引导下,东莞市各学校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诊断。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在评价立校的指引下,以课程评价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开发了“一脑五平台”评价系统,指向未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校园。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一脑五平台”教育评价系统

“一脑五平台”指的是数据大脑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系统、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教师智慧教研平台、学校督导评价系统五大平台。

“一脑五平台”之间实现数据通融共享,评价系统对每个师生进行全课程、多场景、精准化的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为每个师生的成长画像,提供精准化的评价。

“学校督导评价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体检”,为诊断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学校高质量整体发展。

构建学生评价指标引导学校开展破“唯分数”的学生评价

为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况,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为参测的每一名学生研制了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

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主要包含学业发展、学业兴趣、学业负担、心理健康、学习品质、人际交往家庭因素共七个方面,旨在探索学生背景因素中所蕴含的学习过程性信息,从中总结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

东莞市学生综合发展个体报告及框架

在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理念下,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紧抓教育质量评价这个“牛鼻子”,以学校“悦纳”教育理念为指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提取核心要素,如有针对“德育”的“三省德育评价”,有针对“智育”的“学业评价”,有针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特长与社会实践评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五育”并举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该体系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全程化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学生特点,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不仅重视评价结果,更重视评价过程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彻底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导向。

  • 日常评价:注重评价的生成性、即时性、差异性,以每一节课为载体组织与实施,针对学生每节课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评价指标在课堂上即时评价并作记录。

  • 阶段评价:根据实际教学进度进行,如学业评价以一个单元为一个阶段,特长与社会实践评价则以每次主题活动为一个阶段。

  • 学期总评: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期总评,评价指标为各项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

构建区域教育质量“数据图谱”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东莞市将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镇街政府履职评价考核中,并适度融合到园区、镇街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园区、镇街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位质量、学业质量、教师质量、投入情况满意度调查共五个方面。

园区、镇街教育质量评价框架

根据评价结果,将33个园区、镇街学业质量进行五个等级划分,并分别为33个园区镇街绘制了教育质量“数据图谱”。

各园区、镇街通过读懂质量分析数据报告发现有价值的经验线索,探索与发现影响本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管理体制创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打通评价结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东莞市还要求各园区、镇街做好“撰写一份监测结果反馈报告、至少召开一场监测报告解读会、召开一场校长专题研究会、各学科召开一场学科专题研讨会、开展一个专题调研项目、制定一份结果应用实施方案”共六项行动,通过规范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步骤,切实将教育综合评价数据服务教育教学,做到评价结果应用改进常态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