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越秀区的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项目荣获亚洲最具指标性的设计大奖“GOOD DESIGN AWARD 2021”。这是该项目继今年5月获得“2020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金奖后再次获得国际性奖项。
自2019年“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荣获“2019亚洲都市景观奖”以来,这已经是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第3次获得国际性奖项,无疑是社会各界对越秀区在推进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工作认可。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项目是越秀区实践历史街区有机更新,营建城市社区美好生活的范式,彰显“人居环境可持续建设”理念的又一案例。
城市空间改造尊重大众的记忆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近现代史的缩影,拥有全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2000年获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20年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内汇聚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印迹的红色文化、“五大侨园”为典型的华侨文化、百年名校为特色的教育文化、基督教东山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名人学者故居为内涵的名人故事等多元文化并存,构成广州近代城市发展的独特样本。
东山少爷公园在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内南边,毗邻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社区居民和游客重要活动、休憩的场所。
2020年5月,越秀区商务局正式启动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项目,升级改造总面积达898平方米,重点是在去芜存精的基础上,打造流动的生活剧场,让社区空间更贴近居民生活,填补社区配套休憩功能,提升居民舒适感、幸福感。
广场改造充分保留利用原有树木,通过景观的空间规划设计,营造出光影流动的休憩场所;广场绿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元素巧妙结合,背景墙上岭南画派代表陈树人先生手书的“东山”二字镂空设计透出墙后欣欣向荣的绿植;历史纪元墙展现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历程;社区智慧导览让居民游客按需查询周边配套设施和旅游推介。舒适休憩环境让社区居民像使用自家客厅一般使用这个公共场所,让外来游客也可以通过广场游览,了解街区的历史、人文文化。
专家:白天和黑夜放松的城市日常生活场所
GOOD DESIGN AWARD于1957年创设于日本,作为亚洲最具指标性的设计大奖,GOOD DESIGN AWARD与德国红点、iF、美国IDEA并列为世界四大设计奖项。GOOD DESIGN AWARD旨在评选并表彰以各种形式展现的“好的设计”,来引导生活、产业乃至社会整体朝身心更为富足的方向发展。GOOD DESIGN AWARD每年颁奖都会邀请到世界知名的设计师来作为评审委员来进行综合评审。
GOOD DESIGN AWARD2021主题是“希求与交动”,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与此高度吻合,正是体现人、社会以及自然共同秉持希望,为创造崭新的未来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理念。
GOOD DESIGN AWARD评审团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广州一个广场的改造项目。在充分利用现有树木的同时,对景观精巧规划创造出一个充满光影的舒适场所。广州城市中心正在进行一定规模的改造更新。当地居民在这个适合现有城市规模尺度的广场,出来交谈,并建立社区紧密的联系。这个项目通过每个人都可以在白天和黑夜放松的城市日常生活场所,教会我们幸福的价值。”
“在这里看到了人们跟它在一起的样子。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设计,没有精修的照片,只有属于这个地方的日复一日的日常美好。”今年颁发“2020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金奖的时候,一位来过现场的学术评委极力推荐南广场社区公园。
艺术生态激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中心城市,越秀区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2019年以来,越秀区商务局坚持“活态保护,多规合一;文旅融合,有机更新;产业集聚,街区共享”的原则,围绕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持续的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育历史文物建筑、激活街区特色资源、实现多方共治共享的方式,尊重街区的历史文脉和风貌肌理,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立足于“活态街区”的新型发展模式,创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机制,推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形成全域共建共享的发展合力,营建新河浦艺术生活社区,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摒弃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方式,对街区进行有机渐进式自主更新,通过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东山口地下人行通道等公共空间改造、公共设施舒适度提升等途径,逐步改善新河浦街区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街区可持续发展。
目前,街内维持原有空间布局和传统建筑形式。同时,艺术空间、文创空间、主题咖啡等复合业态空间结合各自经营特色,营造沉浸式体验,让历史街巷、历史建筑动起来,形成各种艺术文化交流地。这种业主、商家自下而上、有条不紊的文化保育活动,让历史街巷、历史建筑“活”起来,让新业态形成了协调、持续的发展动力,形成了文创产品交流地。
2020年年底,区商务局首次尝试以社区共建共享的理念营建社区空间,让近千米的东山口地铁站市政人行地下通道摇身一变,成为了“东山印象”时光隧道。
时光隧道着力用在地文化和艺术激活城市公共空间“微改造”,以物理空间的更新,拉近人与社区的距离,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发展。新河浦历史街区、广九时光列车、“东山印象”历史老照片展厅、多元文化展厅4大主题区,呈现百年东山的生活场景。
行走其中,犹如穿梭在东山百年的时光隧道,也让这人流往来的隧道从原本围蔽昏暗升级为更为宽敞、更贴近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喜欢在这里休憩的居民,都会寻回岁月的记忆,品味街区的历史,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
区商务局还调动街区的热心老居民、社区内的企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一同参与营建改造,从居民调研采访、社区老照片收集整理,到最后设计都凝聚了街坊、同学和企业家的心血和热诚。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