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小漠国际物流港有望开港。未来,深汕高铁的开通将实现从深汕合作区 30 分钟直达南山,1小时通达广州,这是深汕交通建设将带来的巨大变化。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的第“10+1”区备受关注。高效互联的对外交通体系是深汕合作区深度参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支撑深汕合作区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的基础。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获悉,按照深汕合作区综合交通体系,深汕机场、小漠客运港、鲘门客运港深汕站、深汕城际站、鹅埠城际站、小漠城际站等交通枢纽配套,深汕城际、惠汕城际、深汕第三高速、河惠汕高速等外联路网已纳入深汕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深汕交通建设发展迈出“加速度”。
深汕合作区对外交通十四五规划示意图
小漠港“开港倒计时”,建设深圳国际航运中心战略节点
深圳东100公里外的的金狮湾畔,3台40t-43m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屹立海边,小漠国际物流港初现雏形。“深圳已将小漠国际物流港纳入深圳港总图规划,我们正加紧施工,全力冲刺年底前完成一期建设,争取年底前投运。”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治务说。
3台40t-43m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抵达小漠国际物流港并成功上岸
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预计建设2个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1个5万吨级工作船泊位,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450万吨。远景规划建设49个泊位,岸线总长约14.5公里,陆域总面积约11.9平方公里,年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盐田港集团将投资超过100亿元全方位完善小漠国际物流港功能,打造深圳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战略节点。同时,依托港口后方物流园区建设,高起点打造物流链,以物流链的构建推动产业链完善,在港区后方临港产业园区高标准导入现代产业,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规划图
深汕高铁站有望年底显雏形,打造深汕综合交通枢纽
在广汕铁路深汕段项目基地,建设团队正抢抓建设工期。“深汕站桩基施工完成约百分之四十,深汕站有望年底显现雏形。”中铁十一局广汕铁路项目部负责人胡五星说。
交通枢纽是大湾区城市参与区域竞合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深汕合作区内的高铁站点仅有一座厦深铁路鲘门站,未来将新增一座深汕站。
2017年7月,广汕高铁正式开工,在深汕合作区设立深汕站。到2023年正式通车后,广州到深汕合作区的通勤时间将压缩到1小时以内。今年以来,广汕高铁深汕合作区段相继迎来深汕站开工、全面完成征拆等重要进展。
深汕站将同时引入深汕高铁。按照相关规划,广汕高铁与深汕高铁将在深汕站汇聚。深汕站总规模5台13线,其中深汕场2台6线、广汕场3台7线。
深汕合作区计划围绕深汕站打造深汕综合交通枢纽,该项目是深汕合作区规划“一主一辅三站”枢纽体系中的主枢纽,也是深汕合作区打造“与深圳半小时、与广州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载体。目前,深汕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设计“深汕之桥”已“出炉”。
深汕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方案——深汕之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深汕高铁承担着国家中长途高速铁路功能和深圳与深汕合作区间高频高速城际功能。深汕高铁2025年建成通车后,深汕合作区至深圳西丽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到坪山只需约10分钟。
深汕西高速双4变双8,深汕第二高速公路纳入规划
深汕合作区早期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公路承担了深汕合作区90%的对外交通量。在当前深汕合作区的产业发展中,公路运输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
深汕合作区内,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这是目前全省投资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起于陆丰,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深汕合作区、惠州市、深圳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全长约 146 公里。公路改扩建后,将由双向4车道变为双向8车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深圳惠州段正进行路基、桥涵、路面、绿化等施工,计划本月底完成新老路交通转换。二期工程汕尾及深汕合作区段正进行桥梁桩基、隧道洞口施工及已交地路段清表、填筑工作。
除了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外,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已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汕第二高速作为深圳 " 十横十三纵 " 高快速路网中重要的横向高速通道,将承担深圳与深汕合作区及粤东方向的快速交通联系,构建深圳市区至深汕合作区的快速通道。
据悉,深汕第二高速新建部分由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支线和深汕西高速公路惠东支线组成。谈及惠东支线深汕合作区部分进展时,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底完成约 3.4 公里近期实施段的勘察设计单位招标工作,随后将加快推进初步设计、用地批复、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满足 2023 年 6 月开工条件。
【记者】戴晓晓
【通讯员】代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