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棠:为全区以水兴城作出陈村示范、做好陈村样板|顺德两会

南方+ 记者

1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佛山顺德提出要建设“五大示范”,作为顺德的“北大门”,广佛极点的陈村如何做好担当?11月11日,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锦棠在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接受了访谈。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在陈村潭州片区设立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对此,梁锦棠介绍,陈村将着力把这个示范点打造成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同时宜居、宜业、宜游的以水兴城示范点。

而作为全区治水工作试点,梁锦棠透露,陈村已制定相关方案,并已在10月底召开全镇治水攻坚动员会议,率先开展“摸查、清岸、活水、还河、净水、美岸”六大行动,力争为全区以水兴城作出陈村示范、展现陈村担当。

以水兴城,以城聚才,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梁锦棠表示陈村将深入实施“好生态、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并将加大激励。“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区各阶段标杆,必定会有陈村的学校。”梁锦棠说。

◎南方+:潭州片区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具体是什么情况、有什么特点,陈村将如何打造?

梁锦棠: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在陈村潭州片区设立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这是全区建设高品质滨水生活区的重点之一。陈村是全区以水兴城工作的试点,那么这个片区可以说是试点中的试点、示范中的示范。

为什么要在此设立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呢?

潭州片区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位于陈村镇西部,与佛山新城隔江相望,是潭洲水道和平洲水道双江交汇处,这里是《三字经》作者区适子的故里,是三龙湾的核心区。片区有佛山地铁2号线花卉世界站、登洲站。

整个片区由水道、碧道、轨道环绕,区域内水网密布,除被潭洲水道、平洲水道双江环绕外,内部还有大大小小27条河涌,水生态资源丰富。

下阶段,陈村将依托潭州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把这个示范点打造成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同时宜居、宜业、宜游的以水兴城示范点。

一是突出生态生活,宜居宜游。目前,我们以水为脉,在深入开展清岸、还河、美岸等行动的基础上,已经建设好了潭洲水道的碧道、三字经公园,同时在建的有华阳桥下体育公园、华阳路西湿地公园,并将利用潭州清岸行动拆违整理出来的10多亩土地,建设高品质的儿童公园。除了公园以外,目前片区内正在推进三龙湾学校建设,这个学校是全区高标准、高规格推进的代建制试点项目,投资8.5亿,将打造成为三龙湾标杆学校。

二是突出生产、宜业。以治水带动城兴,推动潭州片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产业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紧紧围绕三龙湾潭州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快潭州工业区改造提升,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新空间。我们希望人们在这个示范区感受到,在城市里游山玩水、享受田园牧歌,在滨水公园里工作生活,重拾乡愁回忆。

◎南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下大力气在各学段建设3-5所公办标杆学校,陈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有什么思路和举措?

梁锦棠:一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深入实施“好生态、好学校”工程。今年陈村镇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大手笔投入超20亿元,新(改、扩)建7所学校,新增5所普惠幼儿园,新增1.2万个优质学位、1万个宿位,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还将启动“最美校园”计划,以城市美学理念优化校园建筑设计。

目前正推进三龙湾学校的建设,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把足球场抬高,底下的半开放连廊空间成为学校遮风蔽雨、运动休闲的空间,同时这个地块有潭州的一个古祠堂,我们也作了保留提升,改造成为图书馆,让学生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去阅读学习。

同步在推进的还有陈村镇初级中学扩建等项目,努力打造更多群众心中的“好学校”,让学校成为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实施“舒心午睡”计划,力争在2022年实现全镇中小学在校生不用再趴在课桌上,而是能100%躺着午休。

其次,陈村将加大激励,深入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城市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得益于陈村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基金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大激励,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奖教奖学办法,加大招才引智,推动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前段时间,陈村镇以比肩超大城市的待遇,面向全国招募教育领军人才。自公告发布短短两周,就接到超20份符合条件的全国教育高层次人才简历,其中有全国最顶级的校长,教育部领航名校长,有三类人才(特级教师)若干名。在刚结束的华中师大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我们也收获颇丰,首批录取的10名优秀毕业生,有4名硕士研究生,有6名重点大学毕业生。

除了在招才引智大力度之外,在本地教师队伍中,我们也加大激励机制,希望在陈村教育界,能形成比学赶超、争当一流的氛围。希望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们的老师能以在陈村工作为荣,我们的同学能以在陈村求学为荣。陈村能确实成为聚人才、育英才的教育高地。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区各阶段标杆,必定会有陈村的学校!

◎南方+:陈村作为全区治水工作试点,将如何探新路、作示范?

梁锦棠:陈村三江环绕、水网密布,内河涌共171条,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陈村作为全区治水试点的重要使命,陈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决扛好区委、区政府委以的重任,为全区以水兴城作出陈村示范、展现陈村担当。

为做好全区治水工作的样板和示范,目前,陈村镇已制定《顺德区南顺联安围(陈村镇)以水兴城实施方案》,并已在10月底召开全镇治水攻坚动员会议,率先开展“摸查、清岸、活水、还河、净水、美岸”六大行动,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

一是实施摸查行动。按照全流域综合治理、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将全镇划分15个片区,按照“厂、网、源、河、城”五个维度全面摸查、摸清底数,目前已开展13个分区排查,将于2022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摸查工作。

二是实施清岸行动。按照“治水先治岸,治岸必治违”思路,全面清拆河涌两岸生态控制线内的违章建筑(主干河涌10米、支干河涌及支涌5米范围内),重点严控沿河建设行为、清拆沿河违章建筑、清理河岸乱堆乱放等,全面还岸于民。

三是实施活水行动。城市发展导致个别河涌被填埋、被淤积,水循环动力不足,计划运用河道清淤疏浚、河涌水系连通、增强水动力等方式,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打通断头涌30多条,重织绿色生态水网。

四是实施还河行动。围绕问题导向,计划全面清理河涌两侧的历史非法侵占,确保2022年完成主干、支干河涌的岸线恢复,2023年完成全部河涌的岸线恢复,重塑岭南水乡风貌。五是实施净水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加快推进自来水管理更新提质工程,实现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六是实施美岸行动。将治水与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以水为脉建设一批滨水公园,打造集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碧道,全域构建10分钟亲水生活圈。

在工作机制保障方面,目前已成立南顺联安围(陈村镇)以水兴城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任双组长,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治水指挥体系,高标准、高站位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以水兴城办公室,实体化、高效率推进治水各项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制图】熊琳

点击查看更多↓

专题|聚焦顺德两会

编辑 见习编辑 梁彩敏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