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建设“五大示范”,镇街有担当。作为顺德几百年来的中心城区、“精神家园”,大良将怎么做?11月11日,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在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接受了访谈。
李少玲表示,将全力践行“水产城”共治共融的治理路径,全面提升“品质大良”新活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样本,全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打造“居者安、远者来”的品质首善之城。
◎南方+: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富有活力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塑造城市独特精神品质和品牌,让更多人读懂顺德、爱上顺德,请问大良未来将如何落实?
李少玲:结合区委区政府赋予大良-容桂-伦教打造“南部都会中心”这一新定位,我们将全力践行“水产城”共治共融的治理路径,全面提升“品质大良”新活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样本,推动顺德建设成为高品质的魅力之城。
一是坚持水岸同治,全新绘就水韵凤城新画卷。“治城先治水,水清则城兴。”我们将在系统梳理水系脉络和滨水岸线的基础上,打好“治水+清岸+美岸”组合拳,构建水清、岸绿、颜值高、形象美的高品质滨水生活区。
通过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我们争取2025年前国控(省控)稳定达标,市控断面、主干河涌全面达标,100%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并实现“长制久清”。重点围绕大良河、桂畔海河、南城水轴、德胜河北岸四大区域水网,加速推进“退岸还河”,全面清理河涌控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霸耕现象,并加快两侧土地收储和旧村改造。同时,系统规划“活力碧道”建设,将文体、党建等特色元素融入滨水公园、亲水平台建设,推动大门等社区(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优化顺峰山公园等涉水景区内涵,打造诗意栖居、健康生活的水韵凤城新样板。
二是坚持文旅赋能,全域共建魅力城市新标杆。大良文旅资源丰富,接下来,我们将以东部华侨城、中部大清晖、西部顺德糖厂三大片区为支点,撬动整合辖区山水、文化、历史、美食等资源,打造畅游、畅玩、畅吃、畅学等全方位结合的超级文旅IP,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在资源开发整合方面,我们将全力支持欢乐海岸二期建设,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并扩容带动顺峰山公园等周边发展,力争明年启动大清晖片区改造,同时加快谋划顺德糖厂等工业遗址的空间活化利用,培育壮大“文旅+”新动能。
在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的同时,我们还将持续优化改善旅游出行环境,未来将以钟楼公园TOD综合开发为试点,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绿色出行体系,并通过完善交通科技设施、综合治理拥堵点等措施打通各大景区交通网络,多元挖潜释放停车资源,至2026年至少增加路边停车位4200个,并力争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全覆盖。同时,以“畅、安、舒、美”为目标,创新打造集旅游观光、绿道建设为一体的标杆示范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新的出行体验。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全力绣出品质大良新形象。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和地区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将继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大良的品质品牌。
下阶段,除了将一级管养区域扩大至建成区总面积的50%以上,还将在全区率先开展“物业城市”改革,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实施“管理+服务+运营”模式,目前正与区联动加快试点片区选址,同时将分阶段实现全街道八大垃圾产生源(合计930个点位)形成全链条常态化运营机制,为全区提供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
此外,我们正以升平、北区为试点开展智慧城管信息化项目,力争五年内覆盖21个社区(村),并建立“行走大良、美化家园”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巡查机制,通过主动“找差”推动问题即时整改,全面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
◎南方+: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实施产业六大倍增计划,狠抓招商选商扶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智造中心,打造近悦远来的大湾区投资热土。请问大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李少玲:一流的营商环境造就一流的产业,除了强化营商政策保障,全面实施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精准稳企暖企助企外,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增资扩产和精准招商“两手抓”,全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以增资扩产、科金服务为抓手,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沙工业园内已有38家企业共43个项目明确提出增资扩产计划,预计土建投资接近60亿元,并将带动更多项目二次投入,投资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将再造一个全新标杆园区。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环境优化、配套提升、用地审批等方面对五沙工业园制造企业增资扩产予以支持。同时,加强企业增资扩产的科技支撑和金融服务,并争取未来五年内每年至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10个,以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以对内育强、向外引优为抓手,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利用村改腾挪出空间,加快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打造主题产业园,主动“走出去”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面向湾区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
目前,我们正积极洽谈推进德珑集团等优质项目入驻,并与瑞德智能、成德电子等本地增资扩产项目形成产业集聚群。同时,联动凤翔工业区、红岗科技中枢,在105国道以西片区形成超8000亩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其中工业净用地超3600亩),为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拓展空间。该片区拥有大富山、大象山、金陡涌等优质蓝绿资源超1200亩,未来我们还将配套建设8所中小幼校、大型综合性医院1所,同步完善住宅建设,为产业人才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助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南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请问大良打算如何谋划推进,落实民生福祉?
李少玲:我们全力打造“居者安、远者来”的品质首善之城。在打造优质教育方面,近三年,大良街道累计投入近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学位逾7700个、宿位5000个,着力扩大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阶段优质资源供给。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现代化校舍建设、集团化合作办学、智能化试点创建、多元化培养机制“四步”同频,全力打造顺德教育“大良样板”,投入不少于20亿元持续推进梁开中学、凤翔小学等9所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预计未来新增学位近1.6万个、宿位逾1.2万个,加快实现“家门口均为好学校”的目标,满足持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时,内强外引、深入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工程,结合区“英才计划”,主动走进“双一流”高校精准引才,启动名校长“领航计划”和教师“关爱计划”,每年设立超千万的专项基金奖励命名一批优秀教师、校长,借力学校新改扩建、盘活国有物业空间等路径,谋划建设教育人才公寓,解决新教师“后顾之忧”,切实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在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方面,全力打造便民、利民的两个“15分钟服务圈”,进一步打通医疗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高标准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二是高定位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落实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等等,让群众体会到实打实的温暖、感受到实打实的幸福。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制图】熊琳
点击查看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