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正式发布新能源智能豪华重卡——星瀚H,该车将于2024年正式上市。
与此同时,远程汽车公布了未来十年发展的“1233”市场生态,并且计划在第一阶段2021-2025年进入“创构期”,引领商用车迈入新能源架构造车时代。其次,加速重构产业生态,到2030年新能源销量达57万辆,市占达到20%。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远程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新能源商用汽车,吉利商用车集团是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并在整车业务基础上打造了绿色运力平台和绿色补能网络,未来还要不断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中国商用车新势力。
2030年新能源销量57万台
早在2014年,吉利控股集团基于在乘用车领域耕耘多年所形成的科技生态、产业链以及体系化方面的优势,整合全球资源,筹建了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237%和117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和25.66%,远程汽车已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形成头部市场地位,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多能源布局,实现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
面向未来,远程汽车制定“2030年远景战略目标”:第一阶段2021-2025年进入“创构期”,首先引领商用车迈入新能源架构造车时代;其次加速重构产业生态,构建全价值链碳中和;最后探索整车低碳修复和零部件再制造,构建“研发端-营销端-再制造端”统筹的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实现新能源销量25万辆,市场占有率21%,绿电综合使用率达到40%。
第二阶段2026-2030年进入“共赢期”,携手上下游伙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建共同家园。新能源销量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整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90%。
从底层逻辑重构商用车
基于现有业务,远程汽车将以商业模式为基础,构建“1233”市场生态战略:“1”个愿景目标,“2”两大核心技术路线,“3”个平台公司,“3”个方面战略协同。
目前,远程汽车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体系,和以液氢能源甲醇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体系”的两大核心技术路线。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以GLA、GHA、GMA为核心的三大造车架构,迈入新能源专属架构造车时代。
在自动驾驶方面,依托集团在低轨卫星、芯片、算法优势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远程商用车将具备OTA持续进化升级能力,联合亿咖通、沃尔沃自动驾驶研发,破局自动驾驶领域。规划在2023年实现L3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L4限定场景自动驾驶;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真正产业化。
未来新能源商用车,将从单纯的生产工具向智能移动运力、零碳物流载体、数字生活空间转变。远程汽车将通过绿色智能变革,从底层逻辑重构商用车。
打造商用车全新生态圈
“远程星瀚H是吉利控股技术优势与全球化产业链协同的结晶,是中国迈进零碳陆运体系的生动实践,今天,远程星瀚世界成功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智能豪华商用车新时代。”李书福表示。
作为转型中关键车型远程星瀚H,将剑指全球市场和未来环境的旗舰重卡,外观采用了远程汽车的新一代设计语言“灿若星河”, 以星河宇宙为设计原点,结合中国山水元素,贯穿于汽车设计中。
根据不同环境和作业场景,远程星瀚H匹配了纯电换电、增程换电、甲醇P2混动等多种新能源动力模式。事实上,早在3年前,远程汽车就已开始着手打造星瀚H这款产品,汇聚全球2000多名顶级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努力,她不仅是新双碳环境下的重卡标杆,更是远程汽车的技术母体。
在乘商一体化的格局下,远程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拥有吉利控股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了吉利控股集团内的先进技术进行开发。以中央域控制电子架构及强大的算力支持作为基础,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前视摄像头等多维感知技术等车载硬件,匹配5G+V2X的通讯模组和多年积累并不断完善的软件算法,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并可以通过OTA持续升级。
按照远程汽车的规划,2023年实现L3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L4限定场景自动驾驶;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真正产业化。
未来打造全新生态圈,远程汽车联合华为、亿咖通、京东物流、韵达快递、传化智联、满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协鑫、G7等11家上下游企业,组建成立“中国零碳陆运联盟”,重构产业生态,推动整个价值链向高效、绿色、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记者】郭小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