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父亲“割肝救女”:一个月减重18斤,捐出1/5肝脏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90后父亲“割肝救女”:一个月减重18斤,捐出1/5肝脏

今年情人节出生的婷婷是一个开朗的宝宝,逢人就笑。

不幸的是,刚出生2个月,她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只有肝脏移植才能救她的命。为了女儿,29岁的父亲陆先生毅然减重18斤,捐出近1/5的肝脏。

“看着爱笑的宝宝黄疸越来越深,精神越来越差,笑容也没那么多了,我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主刀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说。经过多学科讨论会诊和周全的术前准备,10月14日,历时11小时的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婷婷渐渐恢复健康,笑容重新回到一家人的脸上。“这既是女儿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的新生。”陆先生说。

婷婷和父母  南方+ 徐昊 拍摄

婷婷和父母  南方+ 徐昊 拍摄

“很多人劝我,小心人财两空”

“在农村,器官捐献是了不得的大事。很多人都劝我,要不再生一个吧,小心人财两空。”陆先生说,“但我和太太都明白,这是我们的女儿,再生一个也不能替代她。”

陆先生介绍,婷婷是他的第二个小孩,出生两个月就出现全身发黄的症状,变成“小黄人”,随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辗转求医,婷婷父母带着女儿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的最好选择,陆先生配型一次成功,“割肝救女”成为可能。“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幸运,上天给了拯救女儿的机会,我一定要努力试一试。”

肝脏的质量成为关键。医生判断,陆先生的血脂偏高,并有轻度脂肪肝,达不到捐献标准。但这难不倒一位意志坚毅的父亲。

看着一天不如一天的女儿,陆先生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全职”减肥,每天咬牙坚持跑步、控制饮食。“女儿在医院10楼住院,我要下楼取快递或者取餐,都会选择走楼梯。”一个月,他减去18斤体重,终于达到了捐献标准。

“这不仅是婷婷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的新生。”陆先生感慨地说,“我会健康地生活,才能见证女儿的成长。”

刘超介绍,有研究表明,器官捐献者会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懂得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捐献后的身体状况甚至好于同龄人。

11小时手术解决患儿肝、心两个问题

10月14日上午,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后,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首先是供体手术,在婷婷爸爸体内切取左外叶,受体手术同步进行,完整切除婷婷的病肝并保留重要的管道,之后将爸爸捐献的左外叶植入到孩子体内,经超声确认血管通畅后结束手术。

“用来缝血管的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刘超介绍,婷婷只有8个月大,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2毫米,血管吻合的难度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显微镜才能完成。

除此之外,婷婷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心房间隔缺损9毫米,在术前就发生过心衰的情况,这也让手术“难上加难”。

因为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阻断下腔静脉,这是人体内最粗的血管,会导致心脏血流骤减,而开放后也会有大量血流冲击心脏,会对心脏有很大的打击。该院麻醉科、儿童心内科专家全程在场协助,进行精细管理,帮助婷婷平稳度过危险期。

经过11小时,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婷婷转入ICU由医护人员精心照料。由于患儿较小,同时合并有心脏问题,液体管理非常重要,每个小时都计算出入量,及时调整补液,液体管理精细到几毫升。

“让我感动的是,医护人员都很关心婷婷,她多了很多的‘爸爸妈妈’。”婷婷的咳嗽能力较差、肠道功能恢复慢,医护人员要定时给她拍背吸痰,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术后两周,婷婷由ICU转回普通病房,目前即将康复出院。如今,婷婷皮肤不再发黄,胃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一顿可以喝150毫升的奶。“看到婷婷手术前后的照片对比,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陆先生微笑着说。

婷婷即将出院,医护人员留影  南方+ 徐昊 拍摄

亲体肝移植者可长期生存,广州首例患儿已16岁

据了解,中国80%以上的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除小部分I型胆道闭锁外,孕检都无法检出。我国每年新发胆道闭锁患儿在4000多例,但仅有小部分患儿能够得到肝移植治疗。

这种疾病非常凶险,进展非常快,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会引起不可逆的淤胆性肝硬化。部分患儿可通过葛西手术缓解症状,但70%以上的患儿在2年内仍需要行肝移植手术才能长期生存。

“对于需要肝移植的幼儿来说,肝源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父母捐献一部分肝脏,二是年龄差不多的儿童逝世后捐献,三是成人逝世后捐献的肝脏劈离一部分。”刘超说,亲体肝移植有几个优点,“一是准备充足,可以择期手术,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供肝质量有保证;二是缺血时间短,减少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胆道并发症;三是组织相容性好,血缘关系让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减少,有些患儿甚至产生了免疫耐受,不用再吃抗排斥的药物。”

亲体肝移植的存活率很高,1年、5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可达到95%、93%和91%。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存活了50多年,并结婚生子。“以婷婷为例,父亲捐出的肝脏完全替代了她本来的病肝,可以在体内长大,功能与正常无异。”刘超说。

早在2005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为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实施了亲体肝移植,是广州地区开展的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也是当时全国年龄最小、体重最轻受体。该患儿术后正常生长、发育,现在是一位英俊、阳光的高中生。

相比于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是移植领域的“皇冠明珠”,代表了肝移植最高技术水平。据了解,这是该院于2019年重获肝移植资质后开展的第一例亲体肝移植。

重获移植资质后至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开展肝脏移植手术122例,其中有4例劈离式肝脏移植手术、1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1例亲体肝移植,全力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助力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文中婷婷为化名)

【记者】钟哲

【摄影】徐昊

【剪辑】许舒智

【通讯员】张阳 黄睿 顾广祥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