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景色入画来!漫步阳江,倾醉于最美的乡村

南方+ 记者

秋风拂过,阳江的公路上满是三分鹅黄、七分橘绿的落叶。万物始春,而成于秋。在丰收的季节里,田野中村民欢声笑语,乡村里洋溢幸福,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诉说着美好的日子,一个个美丽村景讲述着阳江乡村的振兴。

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红色展馆前游人如织。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11月9日,在秋日暖阳里,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地考察组开始了在阳江的第二日行程,先后走访阳西县、阳春市,对当地参评单位进行走访、考察、评分。

“阳西与阳春的乡村,在三清三拆、农房风貌等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门前三包,也在许多乡村推行,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考察组负责人说。

边海红旗见证乡村巨变

“我们村真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年多的时间,村里有了硬底路,有了小公园,有了支柱产业,大家的幸福感都在提升。”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村干部兴奋地向考察组描述起村里的巨大变化。

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东临南海,南邻电白区岭门镇,村中有浅海滩涂2200亩,村民大多以养殖业为生。

就是这样一个临海渔村,却有着战天斗地的光荣历史。在20世纪,通过村里党员带领村民抗台风、战洪水、抗干旱、加固海堤、搞副业,让一穷二白的边海村逐渐有了生气,由此也形成了村里独有的“边海红旗”精神。

迈向新时代,“边海红旗”精神历久弥新,更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持续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据了解,近年来边海村全力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000万元完善村巷道硬底化、排水排污、污水处理池建设、公厕改造、垃圾屋建设和集中供水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党建“党旗红”元素,投入800万元对上屯、下屯、手网、田心村开展包括道路景观提升、外立面美化、观景平台、路灯、休闲健身设施等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打造沿儒洞河线连线连片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现在,来到边海村红色展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在此回忆红色历史,深受红色教育的熏陶。按照阳西县要求,边海村坚持“党旗红”党建引领“边海红”,深入挖掘边海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打造边海党建教育基地(边海红色展馆、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主题公园),全面展示边海光辉历史和“党旗红”党建品牌,更引爆当地红色旅游产业。

除了红色旅游,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边海村已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浅海捕捞业“三驾马车”并驱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把近海的劣质低产田改造为咸淡水养殖基地,建起“综合养殖长廊”和“沿海养殖长廊”,还大力推进农机作业,发展优质高产农业,建有农业农村部(边海)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丝苗米种植基地,全村2200亩水田全部实现了良种良法。

在这个丰收的日子里,边海村的村民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日子越来越好了,村子也越来越美了,大家都充满激情与干劲。”边海村村民陈伯说。

村企合作开创渔业新局面

“靠海吃海,以渔兴村。”这句话对于谷围村的村民而言并不陌生。其中,谷围村下辖自然村鸡乸朗村因为地处织篢河出海口南岸,村里有天然避风港口,所以全村都以渔业为支柱产业。

“过去我们是粗放型的渔业,基本上是看天吃饭。”介绍村中渔业时,当地村干部这样说道。

为了改变渔业发展的落后局面,谷围村与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全面实施战略合作,通过海洋捕捞业合作、水产养殖业合作、第三产业合作,带领村庄发展。

阳西县织篢镇鸡乸㙟村。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其中,以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业作为鸡乸㙟村第一支撑产业,在当地渔业龙头企业顺欣集团牵头下,当地快速建立起远洋金枪鱼、罗非鱼等冻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同时鸡乸㙟村开展罗非鱼数字产业园数字化布局,通过物联网可以全程监测水体温度、水质EC值、水质溶氧量等几种与罗非鱼生长息息相关的水质环境数据,打破传统渔业依靠经验判断的管理办法,针对池塘养殖问题实现对症下药,科学高效、简单快速。

通过优化产业,村民口袋富了,村里也逐渐发生美的变化。鸡乸㙟村扩宽进村主道,村道巷道两旁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海之子”景观台、村史馆、沿河碧道、驿站、荷塘月色亲水栈道、渔家广场,将部分村民住宅改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家作坊,村主道两侧房屋墙面彩绘有渔家风情的书画,摆设有渔民风采的小品、雕塑、渔船模型,打造渔村风貌。

现如今,漫步鸡乸㙟村,处处都能感受浓厚的渔家风情,伴随海风,让人感受大自然之美。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发展

“‘春州烽火、红色潭簕’,这是我们展览的主题,简要的几个字,概括了潭簕所经历的那段红色岁月。”在潭簕村红色展馆内,解说员向考察组讲解潭簕以及阳春市的红色历史。

潭簕村位于阳春市岗美镇,是全省第一批30个“红色村”之一。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示范片各村的社会风气,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潭簕村制定《潭簕村红色村规划》。同时以红色展馆为主平台,打造红色文化宣教基地,整合利用全市红色资源,通过文字、图片、场景、声像等形式,再现党领导阳春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记录革命志士和英雄群体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彰显阳春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阳春市岗美镇潭簕村红色展馆。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现在,潭簕村主要建有红色党建文化主题公园、铺仔寨交通联络站旧址和铺仔寨流动收税点遗址三部分。据统计,从开馆至今,已接待860多个单位近9万人次前往参观学习,成功打造成为阳江市基层党建示范点、阳江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阳江市党员(党史、爱国)教育基地、阳江市红色乡村旅游基地的“一点三基地”。

“依靠现有的资源,我们规划串珠成链,打造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阳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阳春市正积极打造潭簕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工程,线路涉及的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全长约14.5公里。

据介绍,潭簕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包括岗美镇的隆岗、岗北、岗南、河帮、黄塘、潭簕等6条主体行政村25条自然村,景观点有隆岗新凤村新农村、隆岗大寨李惟扬故居、云山绿湖旅游度假村、岗北银塘和大寨新农村、黄塘大寨新农村、潭簕村委会红色展馆、潭簕下铺和牛升新农村,全线用红色元素包装,从岗美高速出口以红色吸引作为开端,路灯作红五星装饰串联,沿途转折点设置红色雕塑,沿途自然村制作红五星标识村牌,路边居民房屋外立面墙绘立体呈现农民生活画卷,红色展馆和下铺交通联络站作为终点集中展示红色革命历史。

“潭簕村已和东莞市天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下一步将发展花海主题立体观光农业基地。” 潭簕村村干部介绍,该村将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出一批有阳春特色的红色文化作品。同时将结合历史名人谢仲勋和李惟扬流传至今的好家风好民风,打造极具主题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线路,带动当地农业、餐饮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小小蚕丝吐出乡村产业发展经

“现在种桑叶、养蚕,有合作社帮忙打开销路,一年能赚十几万,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不会差。”在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村民谢阿姨一边看着木制支架上蠕动的桑蚕,一边高兴地说。

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距镇府驻地14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4823多亩,林地面积13057多亩。

过去,石田村村民收入方式以鱼苗孵化、种桑养蚕、种植蔬菜、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石田村党总支部狠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突出抓好种桑养蚕、鱼苗孵化这两大产业,村党支部把种桑养蚕列为扶贫重点帮扶产业,建立阳春市石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运营主体石田村委会,聘请经理人作日常管理。

为了让村民提高种桑养蚕技术,石田村通过合作社引进优质桑苗在基地试种、引进先进技术在基地展示、举办培训班以及组织村民到基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开阔蚕农视野,提高蚕农种好桑、养好蚕、增产增收的意识。

据介绍,2020年石田村建成了小蚕共育室,现已投入使用共育小蚕,实施订购小蚕“以奖代补”实惠石田村所有蚕农。石田村种桑养蚕通过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蚕桑面积逐年扩大,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桑田由2016年的1200亩,现已发展到了1800亩,全村年增收达200多万元。

现在,石田村进行了全产业链开发,使桑叶不单喂蚕结茧,还可以上餐桌食用。不仅把桑枝树头做成中药材,把桑椹制成桑果干,制成饮料、酿成养生酒,还把蚕房办成休闲农家乐,组织桑果园采摘。

项目开展至今,大幅提高石田村小蚕共育、鲜茧的产量和质量,对增加蚕农收入、提高产业效益及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态休闲农业市场,延长产业多元化链条发展,对村里的经济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喀斯特地貌与山水田园的完美结合

远处的喀斯特地貌峰林此起彼伏,近处的翠绿丛林景色宜人。在阳江的最后一站,考察组来到阳春市春湾镇自由村,在这里看到喀斯特地貌与山水田园的完美结合。

自由村委会位于春湾镇东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田园风光。高村自然村是其文化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

考察组在高村看到,村中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建有村文化广场、音乐公园、太阳能路灯、自来水工程、排灌渠、公厕、生活污水处理池等配套项目,全面完成集中供水,电力线路架设有序,供水供电安全可靠。同时,村里还建有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荷塘轻吧、别苑咖啡、高村餐饮、果缤纷冷饮水吧、望山民宿、古树木栈道、停车场、标识牌等旅游设施。

阳春市春湾镇高村,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阳春市春湾镇高村,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据高村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高村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以及企业+农户发展的活力优势,成立了阳春市高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旅游+”,制定了《高村旅游总体规划》《高村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等,启动创建美丽宜居村项目工程,增设了仿古松树栈道、艺术彩绘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景点项目,产区变景区,田园变风车花海,劳作变体验,果园采摘、田园风光。同时,村里还将农房变客房,改造成民宿2套。

目前,高村成立了保洁和安保队伍,其中保洁人数5人,平日固定安保8人,节假日达20多人。自由村高村已成为以春湾风景区为中心,把周边特色村串珠成链,形成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圈的重要载体。

【采写】韩安东  杨世华

【图片】曾亮超



编辑 李娇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