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为它点赞
特别提醒:本次活动不涉及费用,不会主动致电。请勿轻信他人自称为“工作人员”,勿进行刷票。
中山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山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
聚焦制约项目建设难点堵点,中山全面梳理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间分别由原来90个工作日、6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39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为深入为群众办实事,中山全市所有镇街社区(村居)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就近办”“全市通办”“省内通办”“跨省跨境通办”全面推进,服务覆盖面更广、服务效率更高、服务能力更强。
高效服务
全流程跟踪确保“办成事”
2021年以来,中山市政务服务大厅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先后开设“我要吐槽”窗口、“办不成事”窗口,主动疏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
今年10月初,中山市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推行“一跟到底”服务机制,在“办不成事”窗口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贴近群众和企业需求。
“一跟到底”服务机制是让每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在面对群众、企业申请或咨询时,不能直接给予否定答案,而是要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改“不是我办”为“告知谁办”,改“不知道办”为“想办法办”,改“不能办”为“谁来为您跟踪办”,将办事流程全程跟踪直至办理完毕,让每一位企业、群众办事更灵活顺畅,也让整体办事流程更具时效性。
为保障该机制顺利实施,市政务服务大厅结合“办不成事”窗口,设立“政务督办”专员采取快速督办机制。“办不成事”窗口负责人或“政务督办”为第一责任人,建立由受理窗口、“办不成事”窗口、“政务督办”“平台监管”系统以及“一跟到底协调委员会”组成的递进式“一跟到底”机制。
群众可通过12345热线、“中山云预约”小程序的“我要吐槽”功能,提交“办不成事”事项或直接到“办不成事”窗口反映情况。相关受理部门根据服务对象所办理事项紧急程度分为一般、紧急、特急三个等级:一般事项需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紧急事项需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急事项需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市政务服务大厅同时还制作了“一跟到底”服务跟踪卡,并与窗口单位建立奖惩问责机制,和日常行政监管、“好差评”数据等有机融合,为该机制的贯彻落实保驾护航。
中山市政数局计划在全市各个镇街政务服务大厅推广,把它作为对现有办事流程的一次检验梳理,进一步破除阻碍企业群众办事的隐形壁垒,提升中山营商环境竞争力。
稳企安商
让营商环境更优化
企业开办不用再跑部门窗口,银行就近尽可办理。今年6月23日,中山市“企业开办进网点”启动仪式在建设银行中山东区支行举行。利用银行网点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与企业群众联系密切等优势,中山将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延伸至银行办理。
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开门营业。中山全市128家银行网点可免费办理企业开办事项,企业开办最短已压缩至0.24个工作日。
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工建设速度,中山先后出台了区域综合评估、带设计方案出让、分阶段施工报建等改革措施。各相关部门将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奋力为企业在中山“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让企业办得快,也要让企业走得远。
中山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落实企业代表制度,广泛应用粵商通、12345热线中易办等政企沟通平台,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问题,主动处理、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并为企业提供高效畅通的政策兑现渠道,帮助企业快速精准享受政策红利。
在欧普照明项目的落地过程中,导办代办团队迅速为项目单位量身定制审批流程计划表,并安排专员“一对一”全程积极协调各审批部门,提供精准指引和贴心服务。企业不动产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分别由原来的20、20、7个工作日,压缩至6、2、1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中山市“信易保”电子保函服务平台通过对接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作为担保条件,无需抵押、无需冻结资金,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企业投标“增速减负”。截至2021年9月,中山市“信易保”电子保函服务平台累计开具电子保函45082笔,为企业释放企业占用投标保证金115.68亿元。
履职清单
中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汇聚超70亿条数据
构建“云、网、数、安”数字底座
中山以系统观念和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各镇街、各部门牢牢把握数字化建设和政府流程再造两个重点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推动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
目前,中山已快速构建“云、网、数、安”一体化数字底座。建成全国产化安全可控的政务云。完成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部署,覆盖面和网络承载提升10倍,实现全市党政部门网络横向一体、省市镇村四级纵深覆盖。建成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54个部门3588类,总量达70.1亿条数据,建成自然人和法人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类专题数据库。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运维中心,实现网络安全态势一屏感知、一键响应。
抓好数字政府建设试点工作,中山市还出台了《中山市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创新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模式,提升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能力,助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10个首席数据官试点地市之一,中山在10个部门以及翠亨新区、东凤镇、板芙镇3个镇街推动实施首席数据官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中山加快“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在经济运行、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快推动相关应用场景落地实施,陆续上线12个应用专题。
基层故事
中山设立“马上办”
确保诉求实现响应闭环
“这是本周第三次见面了。”在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中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笑着对公司董事长龚俊强说。得知企业增资扩产面临压力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马上要求有关部门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全方位保障,全力支持企业新基地建设。10月25日,中山市召开全市企业家座谈会。有企业代表建议,希望党委政府创新形式打造“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等,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政企沟通渠道。中山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当即拍板:“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将“马上成立”,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好。全市企业家座谈会结束后,中山各部门、各镇街迅速行动。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10月29日下午,“中山市企业诉求马上办专区”线下挂牌,粤商通“中山企业诉求马上办专区”同日上线。中山将建立接诉即办、无事不扰、协同联动的“7×24小时”对企业诉求“马上办”响应工作机制。根据响应工作机制,中山坚持企业诉求“一跟到底”原则,除现场能够即时答复的诉求事项以外,各渠道受理的企业诉求统一由中山市12345热线平台转办处置,并根据企业诉求的轻重缓急程度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诉求处置模式,确保企业诉求实现响应闭环。中山“马上办办公室”还将按需召开企业诉求专题研讨会议,不定期召开企业诉求响应工作例会,针对共性问题研究深层次原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接下来,中山将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级部门和镇街落实、专班推动的权责明晰的服务体系。通过成立专责小组、制定全链条服务措施、运用统一热线(平台)、依托实体政务大厅,构建职责明确、接诉即办、无事不扰、协同联动的“7×24”小时企业诉求“马上办”响应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第一时间跟进企业服务、第一时间形成决策参考。实现企业诉求响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真情呵护企业家、真心服务企业。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企业诉求“马上办”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是以实际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优环境的具体举措和实践。中山将真心倾听企业诉求、以恒心解决企业困难、以公心助力企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吴帆
【通讯员】姚泳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