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瑶山深处韶关之美!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实地考察组走进韶关

南方+ 记者

11月3日,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地考察组来到韶关,首站对乳源瑶族自治县进行走访,考察有关参评单位。

第一站:乳源瑶族自治县五彩瑶乡风貌示范带

瑶乡风情引人入胜

“在这里,与村民相邻,与大山相邻,与最美的自然相邻。”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乌石岭新村,村里的村民向考察组介绍起村中的民宿。

用无人机从高处拍摄,可以看到乌石岭新村的村房都是经过统一设计,青砖白瓦的房屋既保留了瑶族传统特色,也用新中式软装凸显现代化。“村中除了村民自住房外,还有十几幢用作民宿。”乌石岭新村有关负责人说。

而在距离乌石岭新村不远处,下社村的“祠堂民宿”同样引人注目。在传统“四合式”泥砖土木混合结构组成的祠堂,一间间具有岭南浓郁风格的民宿房间坐落其中。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建有风景如画的后山公园,周边常年培育有鲜花,号称“鲜花盛开的村庄”,年均游客量达12万元左右,是许多大湾区游客钟情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乌石岭新村民宿群。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乌石岭新村民宿群。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乌石岭村与下社村都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五彩瑶乡风貌示范带,该示范带起点为乳源县城,以省道250为主轴,终点为桂头镇,全长26公里,涉及沿线5个镇1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沿线人口约8万人,沿线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90%,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是乳源县人口、产业经济、旅游资源、平原耕地高度集中、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核心区域。

“特别是韶关丹霞机场不久将运营,沿线正全面向风貌带迈进,正逐步打造成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特色风貌带。”该线路负责人说。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要求,乳源瑶族自治县五彩瑶乡风貌示范带结合瑶族、客家村庄传统建筑的特点,做到户型、层高脊高、屋顶用材、外墙饰面、门窗风格等协调统一,将立面改造、绿化提升、节点打造和基础提升等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充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突显“过山瑶”民族特色和客家风情特色的乡村精品线路。

据介绍,乳源瑶族自治县五彩瑶乡精品线路拥有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和以云门寺为代表的禅耕文化,有云门寺、云门山旅游度假区、侯安都纪念馆、古树樟榕合抱等主要景区,有雕子塘瑶族新村、八一瑶族新村、政研新村等特色瑶族新村,有乌石岭、下社村、云来客栈等多个特色民宿以及西瑶彩田、山城水都农旅公园、云门五季文旅小镇等文化旅游特色资源。

第二站: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东坪新村

“过山瑶”迈向小康

在韶关的第二站,考察组来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东坪新村的雕子塘新村。

走进雕子塘新村,考察组看鏖村道巷道干干净净,村容村貌清新亮丽,处处郁郁葱葱、花红柳绿。尤其是独具瑶族特色楼房整齐排列,房前的村民或忙碌,或休憩,与背后的大山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村景。

“村民的笑容就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最好回答。”该村负责人说。

据了解,东坪新村下辖雕子塘,东山,斜岭,散坑等10个自然村,共有490户1936人,位于县城西北侧,毗邻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云门山风景区。近年来,村内拆除了破旧泥砖瓦房,扎实抓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工程,抓好以瑶山茶叶等主导产业,弘扬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树立了良好乡风文明,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村。

雕子塘新村。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雕子塘新村。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东坪新村全面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按照瑶族风格统一规划设计,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瑶族特色村寨。制定了村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洁化美化镇村形象面貌,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拆除清理后的土地建设了村内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并建设了小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

在抓好村民“德治”治村的基础上,东坪新村又开展了全域分类治理,通过评比“星级文明户”、建立“善行义举榜”等活动,立榜样、导方向、树新风,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引导村民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激发村民建好、管好自己家园的主人翁精神和自豪感。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不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依托独有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东坪新村还大力发展瑶山茶种植,建立驿站、茶叶研究基地、瑶山茶加工扶贫车间,此外,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利用空闲家庭式或者集体空余房屋依托瑶族特色资源发展“民宿”,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采写】韩安东

【图片】曾亮超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