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打造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南方杂志

一、背景与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多次指出:“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要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纵向要到底,横向要到边。”“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光明科学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东北部,于2019年初正式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担负着全国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光荣使命。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央、省、市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注和支持,在未来几年内,光明科学城区域内将有大量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进驻。这些单位因隶属、级别、类别各不相同,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联动不紧密,区域党建、基层治理错综复杂,单靠行政力量难以有效统筹,成为科学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光明区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坚持着眼未来、长远布局,创新打造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以党建为纽带,吸引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院、华侨城(光明)集团、圳美工业园区,以及科学城启动区相关街道社区等30家重点单位主动加入,以党建为引领,将各单位团结凝聚在一起,推动各单位党建共建、平等协商、优势互补、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构建全区域统筹联动、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带动科学城党建、科学、人才发展水平全面提质。

二、做法与经过

(一)构筑政治引领“新高地”,确保科学城建设的正确方向

针对域内单位性质多元、隶属不一的实际,为防止可能产生的利益挂帅、无序发展、方向偏航的问题,联盟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党的建设,在科学城建立初期,就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个“细胞”,为光明科学城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理论共学。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整合联盟成员单位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优质资源,开发光明科学城系列精品党课,推出8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程。联合深圳党史馆、方志馆,挂牌成立现场教学基地,分批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学习。打造党建联盟主题音乐党课,邀请孙毅等党员艺术家现场授课。建立理论共学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党员代表党史共学、党课共讲、感悟共谈,形成比学赶超、互融互通的浓厚氛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光明科学城落地生根,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党建共促。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联盟《章程》《公约》,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单位发展、科学研究、科研伦理、人才引领等各个方面,共同约定公约共识,形成联盟成员单位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把加强党的建设写入科学城发展规划,推动联盟规划与科学城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党建工作与各单位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有效防止党建和科学城发展“两张皮”。定期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坚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

三是坚持阵地共建。推进联盟阵地标准化建设,以“党建+科学”为主基调,线下打造“1+N”党建阵地体系,即1个主阵地以及“白求恩党群服务中心”“光明青年人才驿站”等N个特色分阵地,相互开放共享,形成科学城“同心圆”党建阵地矩阵。线上搭建功能齐全的“党建联盟小程序”虚拟阵地,融合党的理论、联盟资讯、服务资源、共享阵地、场地预约等功能,将政治引领贯穿线上线下,有效联动、高效运作,形成党建共建的有效载体。面向社会征集联盟logo,统一形象标识,提升联盟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凝聚力。

(二)打造助力科研“新平台”,提升科学城建设的集约效能

针对科研配合协同难、资源集聚难、人才联动难等普遍性难题,引导各单位共享资源、设施、人才,打破科研和人才的物理限制,从“单打独斗”迈向“集约发展”。

一是推动科研设施共用。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共享优质资源,对区域内的大型科研设施设备进行集约化利用,域内单位只需预约即可使用,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提升了使用效率。比如,深圳湾实验室共享科研大装置,开发单细胞技术平台、新药筛选平台等九大科研平台,为联盟成员单位在实践教学、科研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院主动共享设施技术,提供科学认证服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等资源;科学城开发建设署共享“智库+总设计师”科研平台,为联盟成员单位的规划、开发、建设提供技术、设计支撑,发挥重要外脑作用。

二是推动各类人才交融。推动人才共育,开展“院士进光明”系列讲座,邀请知名院士聚焦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科学城企业巡回授课。聚焦人才服务,在全省率先打造“人才银行”,推出“人才金融服务”“人才贷”“鹏城人才卡”等服务,已为人才授信额度1.8亿元,吸引更多人才汇聚。推动人才集智攻关,打造联盟人才基地,以“发布项目—揭榜挂帅—人才组合”的方式,探索人才“共享兼聘”模式,举办国情研修、人才沙龙、科研论坛等活动,让不同单位的人才在同一平台上紧密合作,推动了科研专利申请量、科研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

三是推动营商环境提升。聚焦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设立光明科学城检察官工作室、光明科学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科学城单位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畅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渠道,为创新创业主体和落户科学城提供法治保障。定期举办科学伦理主题讲座,引导科研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学术诚信,自觉反对基因编辑婴儿等违反社会伦理底线的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科研环境。

(三)推出共促发展“新载体”,增添科学城建设的内生动力

针对科学城建设中存在的诉求解决不及时、发展渠道不通畅、服务资源碎片化等问题,积极调研需求,主动创新载体,积极破解瓶颈问题。

一是问诊把脉,打通发展堵点。定期收集联盟成员单位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诉求,定期召开联盟“问诊会”,召集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光明管理局等职能部门,通过面对面集中“问诊”的形式,现场回应,提出解决方案。制定督办表,指派专人跟踪对接,明确标准时限,确保件件有认领、事事有回音,已有效解决职工福利、子女教育、交通安全等各类问题90余件。

二是聚焦需求,助力发展提质。实施科学城“领航计划”,整合职能部门资源,推出管理研修班、惠企VIP班、信贷VIP班、健康VIP班、直播带货班等6个班次,推出政策解读、信贷服务、上市辅导等服务,一揽子打包各类政策,提升科学城发展能级。组织“红色领航·问道深交所”活动,推出“上市培育”专项行动,为科学城有上市意愿企业量身定制贴身服务,助力光明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得到联盟企业普遍欢迎。

三是延伸触角,提供发展便利。聚焦高质量精准化的科研、人才、商务、政策、生活配套等主题,定期更新联盟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为联盟成员单位分批送出78项共享资源、100项优质服务。链接光明区“1+8”党群服务联盟体系,集中打包政务、法律、教育、文体等8项优质资源,送到联盟成员单位家门口。推出科学城流动党群服务“大篷车”,“一站式”提供诉求收集、关爱帮扶、心理咨询等六大类54项综合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拓宽区域治理“新路径”,厚植科学城建设的团结土壤

针对域内单位行政级别跨度大、社区和驻区单位沟通协调难等问题,在联盟框架内,健全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有效打通驻区企事业单位参与治理、服务社区的渠道,推动关系更加融洽。

一是完善治理架构。理顺组织架构,设立联盟大会、联盟理事会、联盟秘书处,分别负责决策、领导和日常管理,确保组织健全、运转有序。建立健全学习、规划、议事、协调、管理、服务、保障等7项机制,对联盟成员单位理论联学、活动联办、工作联动、日常联管等进行约定。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原则,建立科学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引导各单位遇事平等协商、有效解决。

二是打造共治平台。落实驻区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到所在街道、社区“双报到”制度,倡导联盟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服务社区。由联盟秘书处统筹,定期收集联盟成员单位共建计划,重点培育特色活动,及时跟踪指导,着力将联盟打造成为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定期组织联盟成员单位领导干部走访互访,日常工作活动相互协作,重要事项主动通气、主动征求意见,争取理解支持,进一步拉近距离。定期召开区域治理研讨会,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优化治理格局,让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关系由“门难进”变成“事好办”。

三是融入治理格局。引导联盟成员单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积极为驻在社区的居民群众提供科普宣传、职业培训、专业咨询等服务。组织联盟成员单位与社区结对,定期参加社区治理活动,配合社区抓好自身建设。组建联盟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联盟成员单位、辖区企业群众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服务,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美化环境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有效参与和融入社区治理。

三、成效与反响

(一)树立了党建引领的鲜明导向。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以党建为纽带,将党建与科学城建设紧密联结,将联盟各成员单位凝结成统一整体,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有效落地落实,树立起“党建抓实就是生产力”的氛围导向,确保党旗始终在光明科学城上空高高飘扬。

(二)营造了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联盟成员单位始终坚持“党建共抓、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发展共促”,在联盟框架内,密切合作、积极交流,从相对独立到主动共享资源供成员单位共同集约使用,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攻关、集体研究、集智创新、跨学科合作,对科研和人才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在工作中加强交流互动,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关怀,营造了区域治理有效发展的和谐氛围。

(三)形成了积极良好的社会风尚。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单位协作共进,使光明科学城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众多单位争相申请入盟。各成员单位积极融入社区治理,为企业职工和群众提供很多暖心式、上门式、精准式服务,确保服务有质量有温度,得到了辖区单位、企业、群众的一致认可,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形成了积极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创新意义与价值

(一)强化了党建引领在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作用。联盟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使命,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将党的基因刻入光明科学城的血脉。推动党建共建,通过共学创新理论、共抓政治建设、共建阵地平台,让科学城域内各单位共同接受党的领导,主动配合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确保光明科学城科学研究、科研伦理、建设发展等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之下开展,确保科学城发展建设航向不偏。

(二)打造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党建工作新平台。通过党的领导和带动,打破不同隶属、级别、类别单位间的“隐形”壁垒,把联盟各单位紧紧凝聚在一起。推动成员单位将拥有的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主动共享,为互不隶属的成员单位搭建了有效相互利用资源的平台,将各类优质的服务直接送达各成员单位,让各类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

(三)探索了区域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子。在一个区域内,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式做法无法将隶属、级别、类别各不相同的单位有效整合。通过党建的统筹,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有效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日常工作的“黏性”,形成推动区域治理更加强有力的抓手,确保域内的各种力量有效团结合作,有效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创新了各领域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载体。联盟成员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活力、主动建言、积极创新,积极投身光明科学城的高质量高颜值建设热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党组织和党员带领下,联盟成员单位推动发展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科学城建设中迸发的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卢志科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频道主编】刘树强


编辑 卢志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